【摘 要】古陶瓷是古代人们留下来的瑰宝,同时也是研究古代人类生活的重要资料。古陶瓷在历史流传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无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脏污、损伤等问题,必须要进行必要的修复工作。在进行陶瓷具体修复工作时,会使用到很多修复材料。而如何合理使用这些材料修复古陶瓷存在的问题,就变得非常重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古陶瓷修复的相关定义;其次从清洗材料、粘接材料、补全材料、作色上釉四个方面全面分析了各个修复环节中选择材料的标准和具体的材料选择;最后还通过景德镇瓷器和汉代羌族双耳羊头黑陶尊两个实例,探讨了古陶瓷修复中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对我国古陶瓷的保护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古陶瓷修复 修复材料 作色上釉 补全材料

相较于其他国家来说,我国拥有非常漫长和久远的陶瓷生产历史,并且陶瓷在我国历史上也拥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国众多的历史文物中,陶瓷包含着特定历史时期的信息,具有丰富的历史、艺术、文化、科学价值。当陶瓷出现损伤的时候,其蕴含的价值就会大幅度减少,并且还容易发生二次破坏。因此,对于已经发生损伤的陶瓷进行保护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在整个陶瓷修复工作中,材料的选择和使用非常重要,因此有必要探讨修复全过程中材料的应用,从而提高古陶瓷修复的成效。

一、古陶瓷修复的概述

(一)古陶瓷的价值和性能特征

古陶瓷主要是由硅酸盐材料制作而成,具有非常优秀的硬度和耐火性,但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脆性,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损坏。不仅如此,古陶瓷的显微结构呈现出一种不均匀性和复杂性,使得古陶瓷的保存环境变得更加恶劣。古陶瓷的价值则有很多:第一,古陶瓷自身承载了很多历史文化信息,能够重现某个历史时期的生活背景。而古陶瓷受到破坏以后,这些信息就会急剧减少,历史价值也会显着降低。第二,古陶瓷还具有科学价值,古陶瓷制作的过程本身就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具有非常强的科学表现力。第三,古陶瓷直接反映了陶瓷制作时期的艺术审美观和价值观,同时这也是陶瓷艺术品的核心价值之一。但如果古陶瓷受到了损坏,它的艺术价值将会大幅度下降。

(二)古陶瓷修复的含义

目前我国对于古陶瓷修复的认识还不统一,一些人认为如果古陶瓷残缺的部分不会影响它的稳定性和艺术性,那幺就不用修复,尽可能地减少人为干预。还有一些人认为古陶瓷发生了残缺就应该修复,这样才能保证陶瓷的完整性。正是由于这些不同的认识,使得陶瓷修复的具体方法和修复材料都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局面。笔者认为古陶瓷修复应该先分析陶瓷生产的历史背景,并探讨其在历史信息、文化内容、艺术审美等方面的完整性,然后再进行选择性的修复。

(三)古陶瓷修复的原则

古陶瓷修复的过程中也应该遵循多个方面的原则,才能保证修复工作的有效性。第一,可辨识性,即古陶瓷修复的部分应该具有一定的可辨识度,秉承“远看一致、近观有别”等理念来进行修复。第二,可逆性,对于古陶瓷来说,人工修复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外界干预,因此在修复的时候一定要考量其可逆性,同时也不能破坏陶瓷的本身状态。这里需要明确的是陶瓷修复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方法,所有修复都是暂时性的保护方法。从这个理念的角度来看,修复的可逆性就变得非常重要。第三,安全耐久性,古陶瓷修复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古陶瓷的寿命。因此,整个修复工作就应该深入考量其安全性、耐久性。这也需要修复人员在开展工作之前,多了解古陶瓷的存放环境和自身特征,避免以后频繁地进行修复。

二、古陶瓷修复中材料的选择

(一)清洗材料

1.古陶瓷修复中清洗的必要性

古陶瓷修复工作开始之前必须要先进行清洗,使古陶瓷露出本来的面貌。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古陶瓷长期埋在地下,受到泥土环境中各类有害物质的影响,使陶瓷受到了一定的损坏。如果不进行清洗,就没有办法清除附着在陶瓷表面、缝隙中的有害物。另一方面,古陶瓷在本次修复之前可能已经进行过修复,因此陶瓷残片上就会残留一些上次修复的材料,必须要将这些材料清洗掉以后才可以再进行后续修复,否则就会影响到陶瓷整体的美观。

2.清洗材料的分类

目前我国古陶瓷清洗工作中常用的材料有很多,比如草酸、高锰酸钾、盐酸、过氧化氢、氢氧化氢、丙酮无色液体等。这些清洗材料的特征和作用都有一定的区别,同时也可能会对陶瓷造成伤害。因此,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使用清水直接清洗,减少对陶瓷的伤害。

3.清洗材料的选择

在古陶瓷的清洗中,经常使用的材料为草酸、双氧水和84消毒液等具有酸性或氧化性的材料。因为这些材料可以跟陶瓷上的污垢发生化学反应,清洗效果非常明显。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材料也会跟陶瓷的釉上彩绘发生反应,致使彩绘消失。因此,在选择这些材料时一定要注意液体的浓度,并时刻观察陶瓷的情况,避免陶瓷在清洗中受到二次破坏。

(二)粘接材料

1.古陶瓷修复中粘接材料的分类

古陶瓷粘接材料的种类有很多,并且每一种粘接材料的具体效果也有较大的不同。第一,502瞬间粘合剂。这种粘合剂的效果发挥时间非常短,仅需数秒就可以完成固化,在包括古陶瓷在内的很多文物修复中都发挥了较强的作用。但是,这种粘合剂的抗高温和抗潮湿能力都比较欠缺,整体韧性也不高,会给修复好的陶瓷带来安全隐患。第二,环氧树脂粘合剂。在使用这种粘合剂的时候,还可以加入一些填充剂来丰富粘合剂的性能。相较于502瞬间粘合剂,环氧树脂粘合剂的粘合力比较高并且具有出色的稳定性,但固化时间比较长,同时在固化以后也很难再次分开。因此在粘接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材料没有发生错位等情况,还要在刚粘接上的时候及时清除掉多余的粘合剂。

2.古陶瓷粘接材料的使用

在选择粘接材料的时候,应该遵循三个方面的原则:第一,材料具有一定的抗酸碱能力、抗潮湿和抗高温能力;第二,要求材料的最终粘接力比较好,同时具有出色的韧性;第三,粘接剂的使用还需非常方便。在最终选择的时候,还要根据古陶瓷本身的特性来进行相应的选择,保证粘接材料能够跟古陶瓷相契合。在进行粘接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被粘接的材料已经对齐,并且还要及时清理掉多余的粘接剂,保证粘接的外观美观。

(三)补全材料

1.古陶瓷修复中补全材料的分类

补全材料一共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石膏。石膏粉在调水以后就有了较强的可塑性,并且很快就能够固化,是目前使用非常广泛的补全材料。石膏具有可塑性强和工艺简单等优点,并且价格也非常便宜。但石膏的强度不高,受温度的影响比较严重。第二,树脂。在我国古陶瓷修复中经常使用的树脂材料为3A超能胶,并且还可以加入一些填充剂,提高材料的性能。第三,502粘合剂拌粉。这种材料主要是使用502粘合剂和瓷粉组成的,可以填充在陶瓷的缺失部分,等待完全干燥以后打磨光滑即可。第四,瓷配瓷。其主要是将瓷器碎片作为补全方法,通常在一些价值较高的陶瓷品上使用,并且一定要选择跟被补全陶瓷品质一样的瓷器碎片。

2.古陶瓷补全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分析

古陶瓷补全材料的种类有很多,并且每一种材料的使用效果和自身特征也有显着区别。因此,在具体选择之前应该深入明确陶瓷的特征以及残缺情况。其中石膏可以用于绝大多数陶瓷的修复,但只能做临时修复和简单修复。树脂则主要用于商业修复,并且在那些缺损部分少于一半的陶瓷中。502粘合剂拌粉则适用于那些缺损部分较少的陶瓷中,并且固化速度非常快。修复技术人员应该多了解这些补全材料的性质,从而做出最佳的选择。

(四)古陶瓷修复的作色上釉环节

1.仿釉材料的种类

能够用于古陶瓷修复的仿釉材料主要有颜料、仿釉基料、稀释剂等。其中颜料可以构建修复陶瓷的色彩,而仿釉基料则来提高釉层的光泽感,稀释剂则主要用于稀释涂料,便于整个上色工作的进行。古陶瓷修复的作色上釉最终效果跟材料选择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一定要注意对各类仿釉材料的了解。

2.常见材料的优缺点及最终选择

颜料主要分为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其中有机染料的着色力强,但分类非常多,需要修复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才能做出最好的选择。而无机染料是矿物染料,性质比较稳定,色彩也能保持很长时间。仿釉基料可以使用硝基清漆,必要时也可以选择其他材料,但一定要注意材料的可逆性。

三、古陶瓷的修复实例分析

(一)南朝青瓷的修复分析

图1所示为南京雨花区共青团路南朝墓葬出土的青瓷四系盘口壶的修复全过程,图中盘口壶口沿一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损,四系上口均断裂缺失。结合上文的文物病害分析,首先要对南朝青瓷四系盘口壶的造型特征做整体把握,并有针对性地对同一时期的完整器形进行比对,确定四系的构造特征,将文物的时代特征反映在修复工作中。古陶瓷整个修复工作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清洗工作。清洗工作是本次修复工作的第一步,主要就是将瓷器缺口处的污染物清洗掉,能够给后续的修复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这只青瓷四系盘口壶本身胎釉结合的不是很紧密,尤其是断裂处釉面,清洗时要控制时间,不能使用化学试剂和超声波,可以用脱脂棉蘸取蒸馏水和乙醇混合液以涂敷、擦拭的方式开展。

第二,补全工作。由于这只青瓷器胎体强度不如后代白瓷大,因此补配中采用硬质石膏就完全可以满足补配需求,且可以避免本体与补配部分的强度、应力的差别,避免补配完成后接口处发生断裂。在实际修复中,可以先将打样膏放在热水中软化,贴敷在文物口沿处,形成相应的形状,然后将其放在残缺位置上固定,调配石膏进行补配,完全硬化干燥以后就可以进行打磨工作,直到触感与胎体相似为止。四系处胎体较厚可以采用3A胶和滑石粉为填料进行补配,补配中根据可塑性的需求增减填料,以保证补配材料在固化过程中不发生瘫软、变形,此方法能够减少对补配部分的打磨,避免打磨过程中对文物的损害。

第三,作色上釉工作。这项工作是整个古陶瓷修复中最精细的部分,主要分为两个操作过程,即喷笔操作和毛笔操作。其中喷笔主要是使用空气压缩机等设备将颜料雾化并喷在相应的位置上,具有较高的技术性,通常都需要一步到位,避免反复操作。而毛笔操作则要均匀涂抹,下笔要快准狠,并且还要将涂抹面积控制在狭窄的范围内,并在修补过程中不断调整色差。上釉时,先据胎体颜色对补配部分打底,再根据釉面颜色的组成、变化,分层、多次上色,最后上透明釉罩光。

(二)唐-五代酱釉瓷盖罐的修复分析

图2所示为唐五代酱釉盖罐修复的全过程。酱釉瓷盖罐由罐和盖两部分组成,罐出土后未经过任何清洗保护处理,罐内残留大量黏土,罐口沿局部缺损。盖则经过简单的石膏补配修复,未全色修复。因此,需对酱釉瓷盖罐分别保护修复工作。

首先,清洗工作。在具体清洗中,由于罐内的黏土已经干燥坚硬,需要对罐内黏土先加入乙醇纯净水混合液进行浸泡处理,使其软化。软化后可轻松将黏土取出,并检查罐内是否存在其他文物。再用脱脂棉蘸取乙醇蒸馏水混合液浸润擦拭盖子,去除表面残留的黏土灰尘,注意要不损害已补配的石膏部分。

其次,补配工作。仍然需要根据胎体质地特征选择合适的补配材料。选用硬质石膏作为罐体补配材料,盖已补配的部分选用白色补土对接缝孔隙处进行二次填补,使其过渡处光滑,手触无突兀感。

再次,补强工作。由于酱釉瓷盖罐盖部分的补配使用的是普通水硬石膏,为了增强其强度,防止日后拿取文物时不慎断裂,可以用稀释后的白乳胶逐步涂刷渗透,尽量使白乳胶能够渗透入补配材料内层。

最后,作色工作。作色工作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需要操作人员有敏感的色彩辨识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熟练操作能力。这里需要修复人员先明确所要使用的作色材料,然后使用相应的方法完成作色。本次作色主要使用了国画矿物质颜料在需要作色的区域涂上灰褐色颜料进行打底,再使用赭红、胭脂、藤黄、炭黑等颜色调配,仿出表面颜色。至此,整个修复工作就全部完成了。

四、结论

古陶瓷是中华历史文明的见证物,同时也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因此古陶瓷修复工作意义重大。在修复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正确认识古陶瓷的修复,还应该重视修复技术的科学性,并不断提高修复水平。本文通过对古陶瓷修复工作的深入分析,认为绝大多数古陶瓷修复都应该遵循“清洗—粘接—补全—作色上釉”四个部分,可以根据具体的陶瓷种类进行必要的调整。在修复工作开始之前,相关人员一定要深入了解待修复陶瓷的基本特性,并秉承保护为主的理念进行各类修复工作。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古陶瓷修复技术也会面临革新。但是,我国也不应该完全放弃那些传统的修复技术,而是应该实现对传统修复技术的继承与发展,并使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与技术来焕发古陶瓷的生命。

参考文献:

[1]陈泽铭.对古陶瓷修复仿釉涂料的几点思考[J].艺术科技,2016(11):168.

[2]刘晓玉.古陶瓷修复课程的实践与思考——以金缮修复为例[J].职教论坛,2016(35):70-72.

[3]庞倩华,张艺博.古陶瓷修复保护技术概述[J].陶瓷,2017(01):63-65.

[4]徐圆圆.浅谈古陶瓷精准修复技法运用与鉴赏[J].文物天地,2017(03):81-85.

[5]李心辰.浅谈越窑瓷修复作色仿釉材料的选择和要领[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65-67.

[6]施民卿,江员发.古陶瓷修复商业化道路初探[J].陶瓷研究,2011(03):68-69.

[7]董水淼.敢化腐朽为神奇——记古陶瓷修复专家蒋道银[J].上海工艺美术,2012(04):92-93.

[8]高守雷.古陶瓷修复与保存[J].检察风云,2015(07):86-89.

[9]闫文祥,李小波.浅谈瓷器修复中作色、仿釉涂料的选择和应用——以修复康熙青花龙凤盘为例[J].文物世界,2015(04):47-49.

[10]胡治宇.针对VR技术对古陶瓷文物技术支持可行性分析[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4,29(2):116-117.

袁强亮 南京市博物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