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姿

摘 要:博物馆是储存和展出文物的地方,博物馆中保存的都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资料。博物馆的职责就是将这些珍贵的文物进行妥善的保存,再在适当的时候展示在人们面前。所以说,博物馆内部的管理工作对文物的收藏好坏有着直接重要的联系。在整个博物馆的日常工作中,为了能确保其工作顺利有效地展开,就必须对博物馆内部的管理措施实行严格化要求。

关键词:文物藏品;博物馆;文物管理

衡量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历史文物,博物馆的职能就是为这些珍贵的文物提供一个妥善安置的平台。各国的发展是不同的,所拥有的文化底蕴传承也不尽相同。对于我国来说,博物馆中珍藏的那些文物,就成了证明我国历史悠久的一个重要凭证,博物馆可以说是起到了承载历史文化传播的重大作用。博物馆的大致工作就是对文物进行有效处理、安置,必须要加强对博物馆内部的管理工作。

1 藏品管理工作的重心

目前我国大部分博物馆对各类文物的管理方式比较单一,往往就是展出的时候拿出来,展出完毕了重新放回库房。文物只是处于展示和收藏两个固定的位置,不会再参与其他较大型的活动。管理员的主要职责就是记录好这些文物的相关出入记录和档案。可是时至今日,一些潜在因素在发生着变化。随着我国文化立国目标的达成,博物馆与博物馆之间的交流沟通变得相当频繁,使得馆中大量文物不断地出仓转移。这其中就包含了巨大的人为因素,难免会对文物本身造成一定的损害。所以,博物馆内部实行一套有效的管理措施是相当有必要的。在博物馆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要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严格要求工作人员按照制度严于律己,通过完善的相关条例制度能够对文物的储存、收纳、展览、放置等一系列过程有一个清晰脉络化的了解[1]。

2 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条例

博物馆中的一些文物大多数时候都被闲置在巨大的库房中,作为文物储藏室的库房自然是整个馆内最重要的地方。除了要派专人严格看守库房之外,还需要对其安全性问题做出有效规划,如一些防火防盗措施必须要做到井然有序、有备无患。要在一整套的管理体系中将相关人员的看管工作真正落实到位。要在库房安装可监控电子设备,并且派专人进行一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严密勘察,争取做到万无一失。还要对专门看管的人员事先进行严密排查,采用轮流制看护方案,并且都有各自明确的工作内容,以免出现类似监守自盗的情况发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除了安装监控系统之外,还可以利用一些高科技产物,如借助磁卡防盗技术来对馆内的珍贵文物进行有效保护,并且制定完善的库房安全管理条例。各个部门之间要相互配合,这样才能使整个库房管理工作长期有效地进行下去,保证馆内文物储藏的安全性,以便更好地为人民大众展示。

3 提高库房周围条件,创造良好的保护措施

为了能够有效地对博物馆中的文物进行一系列长期保存,必须加强馆藏文物入库之后的储藏保护工作。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在上述条件的基础上,为博物馆内部的管理工作创造一个科学有效的外在保护条件。这样才能够对文物进行有效的安置,避免随着时间的流逝文物受到侵蚀,这也是文物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点项目。在我国大部分的博物馆中,大都是将库房放置于建筑的最下面一层。这样做的好处是增加了安全性,但是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虽然馆内文物的安全性大大增加,但是长此以往下去,整个库房里面的环境就会变得相当潮湿,给博物馆内部后期的一系列管理工作造成不小的影响。所以说,除了要在对文物的安全性方面下功夫外,储存文物的环境因素也不容小视,要学会因地制宜。在对博物馆内部的防潮处理上,有硬性的要求。根据储存文物的特性选择不同的储存环境,这样才会更有利于文物的储藏工作的开展。在储藏文物过程中,要严密地监控储藏室中的温度,不能出现丝毫的偏差松懈。由于一些文物在地下埋藏的时间较长,长时间与空气等特殊环境因素接触,会出现一系列空气氧化特殊反应。相关工作人员对于文物的储藏管理不能出现任何的懈怠,除了要进行妥善储藏之外,还需要进行定期查看,以防止文物出现虫蚀、脱落等现象,从各个层次加强对文物的储存保护工作[2]。

4 对于文物安全保护问题的探究

随着我国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化和人均大众消费水准的不断提高,以及对民族自豪感、归属感、人为文化因素领域好奇心的增长,从现阶段来说,我国90%以上的博物馆是长时间处于对外开放的状态,每天进出博物馆参观的游客数量也在逐年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虽然这样有利于弘扬我国历史文化和培养民族归属感,但是从现阶段来说,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甚至不乏影响严重的。观众在参观的同时携带着风险,给博物馆日常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麻烦。在博物馆免费开放的这些年中,我们可以从电视新闻上发现,经常有些不法分子将主意打到了博物馆内部收藏的文物身上,博物馆中发生失窃现象也不在少数。例如,2011年故宫博物馆在进行一系列珍贵藏品的展出过程中,发生了重大的文物失窃案件,其中有七件历史珍贵文物丢失,这给国家的文化传承造成了巨大损失,同时也将博物馆展出文物时潜在的一些危险因素暴露无疑。除了一些盗窃案件,其他文物损坏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如自然灾害的发生、游客造成的损坏、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些都造成博物馆文物损坏的罪魁祸首。所以,在博物馆的日常工作中更应该强化其工作职能,有效降低文物损坏意外事故的发生。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将一些电子标签贴在文物上面,通过技术手段对所展出、所保存的文物进行有效监控。一旦文物偏离监控范围,警报器就会立即发出警报。在对馆内的安全问题上,安装必要的防火设备,降低对文物所造成的损害。对于博物馆内部的管理人员,需要在上岗之前进行有效的、各方面的身份登记记录。当佩戴工作证的相关人员在按照规定对于一些文物进行转移时,可以解除警报装置,以免出现误报等尴尬现象。

5 加大工作队伍规模并配合各种相关仪器

为了让博物馆内的管理工作能够正确有效开展,一个专业的团队就显得必不可少了。因此,在日常工作中,管理工作人员除了要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还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国家的一些专业培训部门也应该积极开展对应的培训,让相关工作人员都能够做到持证上岗。要增强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做到清明廉洁。还需要配备一些便捷式的基础装备,以提高工作的效率。例如,梯子、灭火器等将其统一放置在安全地带,以备不时之需[3]。

为了能够更好地保存我国民族文化印记和活化石,弘扬民族精神,必须要重视博物馆日常的管理工作,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段正丽.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的有效探讨[J].西北科技大学,2016.

[2]吴来明.基于-洁净-概念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4(4):38-41.

[3]刘娟.博物馆馆藏文物动态管理系统探析[D].山东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