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昕

小学中段学生处在生理和心理成长的第二个关键阶段,他们逐渐对自己、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有了一些觉醒的认识和思考,已经有了一些独立自我意识。[1]他们多数会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对家长和老师的一些教育有了自我的思考,甚至会出现阳奉阴违、软抵抗、公然对抗等心理和行为。如果班主任老师不能及时关注,对一些已经形成叛逆心理和行为的学生不能及时进行干预和有效疏导,就可能让他们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偏离教育和成长的正常轨道。

一、中段学生叛逆的成因分析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学高质量发展,也提出了立德树人、五育共举等教育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在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要求改变课堂教学形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但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品格及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得一些孩子生成一些不健康的心理、不健全的认识,进而固化,出现叛逆心理和行为。小学中段学生有了一些自我意识,能够进行一定的思考,与老师、家长对问题有不同的认识是正常的,但叛逆是不合常规与事理的,忤逆正常规律的。那幺,小学中段学生叛逆的成因是怎样的呢?

小学中段学生与家长顶嘴,不听话是正常现象,很大程度上他们只是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只有那种故意与家长、老师对着干,哪怕是自己错了也要坚持的才是叛逆。

首先,从学生自身来看,十多岁的孩子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他们有了一定的表现欲、自尊心等,他们渴望独立自主,拥有自己的秘密和空间。对于影响、干扰和阻碍他们自我意识发展、自我行为独立的语言或事件有着本能的反感,处理不当就容易形成抵抗情绪,甚至表现出抵抗行为。如家长的一些教育行为,孩子认为是管得太严;教师的要求、批评,他们认为是老师在针对自己,跟他过不去。因为中段学生对问题认识不够全面,思考缺乏深度,不能从善意的角度去理解,于是反感、抵触情绪不断积累,形成了一定的偏激、固执和极端化。于是,就在语言、行为和思想等方面表现出叛逆,不服说教和管教。

其次,从社会、家庭和学校等方面看,社会上一些不好的风气,如影视作品中渲染、美化叛逆行为,让孩子滋生个人主义、狭隘的英雄主义等。家庭教育中,不少家长只关注孩子的文化学习,而对其心理和行为教育不足;或者是存在溺爱,让孩子有着过多的优越感,一不如意就耍性子;或者是苛刻的要求,对孩子管得太严、太多,或者是碎碎叨叨,让孩子厌烦与苦恼。就学校而言,有些班主任强调班级纪律,动辄对学生进行批评,过分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搞“一言堂”,让学生感到压抑、压力,不断积累就会逆反。

当然,还有同学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孩子之间的情感和想法是相互影响的。有些孩子容易受到那些有不良英雄观,喜欢出风头、唱反调的孩子影响,潜移默化被同化,模糊了是非观念,形成了不正确的行为意识,渐渐走上叛逆的道路。

二、小学中段学生叛逆干预与疏导

就班主任工作而言,我们在班级管理中要宽严结合,实施关爱教育,还要注意针对性的教育。对班级中一些特殊家庭、特殊心理和行为的学生班主任要多关注,多教育,多引导,合理有效地对叛逆学生进行干预和疏导。

(一)引导叛逆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当下的教育,我们要培养孩子有自我意识、能够个性化发展。因此,不能一看到逆反就认为这个孩子心理不健康。班主任要关注、干预和疏导的是那些不顾事理、不讲道理、一味自我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其心理问题。

班主任新接手一个班级时,要对学生情况进行摸底,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尽可能和每一位学生进行一次交流,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家庭、学习和理想,发现可能存在问题的学生。然后,把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的重点放在这些孩子身上。要允许孩子倾诉,有着叛逆心理的孩子都比较偏激,自我意识比较强,总是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因此,班主任在引导过程中要让他们说。比如一个平时就是“小麻烦”的女生,来找老师说要调位置,不要和现在的几个同学坐在一起了。座位定下来合作小组就建起来,哪能说换就换啊!我于是耐心地问她为什幺?她说旁边几个同学嘲笑她。因为她左手臂有个痘痘,自己挤了,然后同一小组的几个男生就看笑话,到处说。她让他们不要说、不要笑,他们就是不听。她说完了,我沉思了一下问她,你想想,自己有没有过这样的行为?之后心平气和地告诉她,每个人都有缺点,你也不是那幺完美的。比如你上课吃东西,课上做学习无关的动作,课间大声喧哗打闹……也会影响周围的同学。他们很多时候也是很包容你的……将心比心,看看自己曾经做的事,她平静下来,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对于有些叛逆的孩子,我们要引导他们客观分析别人的语言和对自己的态度,能够理性地看待生活和学习。对于已经比较明显叛逆的孩子,我们要找机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二)多做正面引导干预疏导叛逆

在班级管理中,特别是新接手一个班级,我们不仅要对班级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家庭环境等进行摸底,了解学生的状况,确定重点关注对象,还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积极地进行正面引导和宣传。首先是学习校纪班规,让学生知道在学校什幺是可以做的,什幺是不可以做的。在对叛逆孩子的干预与疏导中,我们要对他们的状况进行分析,看看他们是认知问题、性格问题还是行为问题,还是兼而有之。力求正面疏导,让他们心服口服,真心实意地去认识和改变。比如有的孩子是性格上叛逆,表现为倔强,跟他讲道理、做思想工作往往难度大。这时,我们可以先肯定他身上一些优点,进行表扬。如班上有个学生语文课状态不佳,我问他为什幺,他说自己身体不舒服。其实,我看到他下课是又蹦又跳好得很呢!我没有在课上追问,而是课下与他交流,先肯定他在班级劳动中的积极表现,肯定他愿意和同学和睦相处,肯定他和班主任关系和谐等等。之后,我们再谈到课上的问题,引导他说出了真心话,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问题,并愿意对自己的性格品质进行完善。

(三)家校合作多方联动干预疏导

对小学中段学生来说,他们不再是家长、老师说什幺就是什幺,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如果是偶尔的异议、抵触或反抗,不算叛逆。但是要关注其中存在的叛逆苗头。这里,我们在小学中段的家长会上,要跟家长强调这一阶段的学生处在心理、生理成长的关键期,一定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生理需求,要积极引导和干预。[2]当然,也要客观看待孩子的不听话甚至顶撞,要看看家长自身有没有问题。另外,很多叛逆的孩子都是特殊家庭的孩子,我们要与特殊家庭的家长多交流,提醒家长对孩子不能过分地宠爱或严格,要让他们了解家庭的现状,予以积极而正面的引导;要克制、理性看待孩子成长,不能过分地拿自己的孩子去跟优秀的孩子比等。当然,家长也是孩子的榜样,家长要在孩子面前“装一装”,比如孩子学习时,我们在旁监督,不应该玩手机什幺的,也可以拿本书去看看。

班主任要将班级叛逆学生和叛逆表现行为等及时和任科老师沟通,请任科老师也多关心、多关注和多帮助,能够冷静地处理和对待课上叛逆学生出现的问题。当然,有些比较过分的叛逆,我们也要向学校汇报,请心理老师进行辅导和纠正。[3]

总之,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一些已经出现叛逆的学生进行关注和积极的干预、疏导。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先了解学生叛逆的成因,通过与家长个别交流的形式客观分析叛逆孩子的状况,探讨干预和疏导的办法,还要正面引导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愿意做出改变,从而有效干预、疏导和扭转学生叛逆状况和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