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教师随笔小班 第1篇

晨间谈话,顾名思义就是晨间活动时对孩子进行的集体或个人的谈话活动。我校幼儿老师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发挥它应有的功效,使孩子们的口语能力将大幅度提高,老师也会从与孩子们的交谈中了解到不少有益的信息,孩子们经过一周的的晨间谈话训练,已逐渐盼望着与老师在晨间交流了。晨间谈话可以渗透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如何穿衣服,给孩子讲解不乱扔纸屑的好处,让孩子们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习惯,鼓励孩子们在课堂上肯动脑筋,大胆讲话,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许多孩子在学习上都有了进步。老师和家长的心里都高兴极了!

幼儿园教育教师随笔小班(必备5篇)

幼儿园教育教师随笔小班 第2篇

我是第一名

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的萌发时期,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幼儿自我中心很严重,认为什么都是我的,不会谦让;有的幼儿较胆怯,羞于交往,害怕对方拒绝自己,但其内心也是渴望能和同伴一齐做游戏的;有的幼儿缺乏起码的礼貌知识,在活动中撞倒了对方或踩痛了对方连一句“对不起”都不说。因此,帮忙小班幼儿在生活小事中构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和社会性发展具有深远的好处。

在一次户外活动回来后,翟老师带女孩子喝水,我带男孩子入厕。这时,厕所里传来了争执的声音:“我是第一个吗!老师他抢我的第一,他推我!”“不行,我是第一个!”“哇!”(哭声)……原先,小朋友小便后喜欢赶快跑回来站队,有些小朋友回来的早,但是不排队,所以就让回来晚的下朋友站在了第一名。可早回来的小朋友,就是不主动排队更不愿让出第一。其他小朋友又不肯让还给他,于是他就动起了“武力“…像这样的事情几乎每一天排队的时候都会上演好几次。

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中走出来,他们的自我中心心理比较明显。在他们的意识中,“我抢到的就是我的。”“我抢不到就打你、咬你”,而不会去思考别人的感受。因此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常常发生冲突。我们明白幼儿模仿力极强,个性是小班幼儿,他们能透过模仿去学习攻击性行为,同样也能够透过模仿去学会谦让、互助、分享和合作等一些行为。所以我们在日常活动来启发、引导幼儿构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经过我们班级老师一段时间的耐心引导,此刻我们在如厕时耳边经常听到的是:“老师,我排好队了。老师,我没有抢第一”……

这天的幼儿园教育,是个内涵丰富的大概念,生活环境对幼儿生活潜力的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行为、语言、表情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他们需求、困惑和感受的信息,所以身为幼儿园一线教师的我们,必须要注重生活中每一件小事中蕴含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教育教师随笔小班 第3篇

美国学者史蒂芬、利汉斯曾指出:“2——6岁是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培养,那么创造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难在激发出来。“如:张衡数星星、曹冲称象、骆宾王作诗、爱迪生孵蛋、牛顿自制小风车等这些古今中外的杰出人才,都是在童年时期表现出了独特的创造性。然而,没有培养创造性的环境和教育,富有创造性的'“小神童”不能成为伟大的发明家。创造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起点也必然是创造性的萌芽,我们幼教工作者必须担负起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使命。

教师要正确对待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创新思想,要报有宽容之心,如果一味死板的要求幼儿去“创新”,势必会把孩子引导上另外一条模式化的道路,是他们在教师引导下出现同样的“创新”思维,其实这根本不是“创新”,而是另外一种因袭。在引导孩子们活动时,不要对他们过多的干预,不要提过多的不合实际的要求,更不能以自己的思路去引导孩子按照既定的模式去“创新”,这样反倒会阻碍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尊重幼儿,尊重他们创造力的自然发展,尊重发展的过程和规律,这是我们教师在面对幼儿创造时最重要的任务。

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孩子创造性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过分关注创造的结果,要使幼儿在创造过程中充满兴趣,积极主动发展。比如:孩子画了绿色的太阳,蓝色的大树,怪物一样的人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要让孩子敢于去尝试,保护孩子的创造的兴趣,尊重他们创造的过程,孩子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他们杂乱无章的涂抹,正是他们感知色彩、形体的阶段,也是孩子不同与成人的可爱之处。幼儿阶段我们要做的不是如何让他们画得像,而是如何让他们大胆的画,要好好珍惜和培育他们的创造力,而不是用成人的所谓正确观念去扼杀他们的创造本能。

总之,孩子们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模式,而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创新,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从单向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改变了孩子的思维方式,给孩子插上了一双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思维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幼儿园教育教师随笔小班 第4篇

画画时间是我们班宝宝比较开心的时间,每次上完课宝宝们都问我:“王妈妈,现在让我们画画吧”“当然可以啦”听到我的话语,孩子们特别高兴,似乎画画是他们的乐趣所在,可是今天我有一个不同的发现:

孙雅琳小朋友好像在图画本上写着什么?去瞧一瞧,好奇心让我蹲在她的身旁,只见宝宝正在写自己的名字,后面还有长长的数字,奥,原来是在写联系方式,于是我问:

“宝宝,为什么这上面有那么多的小朋友的联系方式?”

“因为这是我们以后的联络方式”

“老师,我也有”

“老师看,我这里正在设计”

小朋友纷纷跑过来说着,于是我就问:“为什么这样做?”

“以后不见面时可以打电话。”

“老师,以后我可以回来看你吗”

孩子们的.行动让我为之一振,没想到孩子们这忙在意离别,这么在意在一起的时光,这么珍惜身边的朋友,更让我高兴地是我们班的孩子是一群有爱的孩子。这几天的网速实在是太不给力了,昨天还是一样上不去网,所以也没给科进更新博客,这个时间段网速还可以就赶紧给科进记录一下喽,前天晚上科进写了作业,声母两遍,韵母、整体认读音音节各写了一遍,昨天晚上把剩下的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一遍写完,又写了生字:木、人、大、天、口、日、山、干各两个,完成的还可以!

洗澡,睡觉,还是自己一个床,睡得很香,因为白天在奶奶家没有午睡的缘故哦,我在家他还能午睡,我不在家的时候就没人能管住他让他午睡呢,唉,愁人呐,还是得午睡,不然回到幼儿园又得适应好几天呢!

希望科进这个短短的假期过得开心哦!

幼儿园教育教师随笔小班 第5篇

前天午餐前,孩子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我讲故事,只有肖宇在不时扭动身体,转动着小椅子发出吱吱嘎嘎的声音。于是我边讲故事,边用眼神暗示他坐好,但三四次之后仍无济于事。我有点生气了,便走过去轻声但严肃地提醒他说:“坐好了,不然杨老师和小椅子都要生气了。”虽然我的声音很小,但还是被坐在肖宇左边的袁司彦听见了,只听她小声嘀咕着:“老师又生气了。”

袁司彦的话让我的心弦猛然一颤。是啊,想想最近一段时间,我的确把“老师要生气了”当作了自己的口头禅,时不时地就要说一次。袁司彦的话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孩子犯错时我不再耐心地和他们讲道理,而是简单地用“老师要生气了”这句话来制作孩子的行为?也许是因为我表露出“生气”这种不良情绪时,孩子总是会立刻安静下来吧,我居然下意识地把“生气”当成了维持教室次序的法宝!现在想来,这种方法虽然能立收实效,但是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与幼儿认知、社会性的发展都存在着不良的“后遗症”。

孩子不是因为觉得我有道理,而是慑于我作为教师的威严与气势。且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认为我是一个“无能”的教师,因为我只会“生气”。我为什么不能耐心一点观察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为什么不能以理服人?为什么不能做好情绪的自我调控,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幼儿呢?我试想换一种方式,如对孩子说:“肖宇快坐好吧,蓝猫不是说小朋友要坐直,不然脊椎就要变弯了么?”也许这样一样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昨天开始教育活动前,我拉过肖宇和袁司彦,诚恳地对他们说:“谢谢你们的提醒,老师下次再也不会‘生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