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

考古学中发现的有趣的东西方不同文明模式

在 考古学语义中,“文明”即国家,文明的诞生就是国家的诞生,正如恩格斯所说:“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在考古学上,一般把金属工具、文字和城市的出现视为国家或文明出现的典型标志。人类迄今走过长达数百万年...

“考古”百议

考古学注重实物资料的积累与分析,在没有获得充分内证性材料支持的情况下,一般不倾向于探讨考古学文化或某一遗址其背后的族群,或者与上古历史人物的对照匹配。这也是考古学本身为人诟病的“见物不见人”的短板,但...

对科学的创造表示礼敬

科学是现代文明的基石。考古学是具有为社会提供科学思想、历史知识、人性情感、文化遗产等多重功用的学科。毫无疑问,要实现这些学术目标,必须借助于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理论和工具。近年来,考古学在这方面的创新...

书讯

《陕西考古会史》罗宏才 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本书60余万字,附图、表400余幅(张),通过前后呼应、统计关照、对比分析、勾勒总结等手法,使大量首次公布的文献史料以及图像资料相互支撑,交相辉映,构成强烈...

李济先生与中国考古学

文/梁白泉历史学科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文献史学,即通过历史文献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二是田野考古学,通过人类活动实物遗存的研究来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三是文化人类学,是对现存民族、社会进行考察,从而了解...

考古学证明物质文化创新的前提是思想的创新

在考古学视野下,人类的进步首先表现为物质文化的不断创新。如汤姆逊所揭示的石器、铜器、铁器的三阶段生产工具进步律,便是对人类物质文化不断创新的规律性总结。事实上,人类的这种工具进步律在细节上表现得更为复...

书讯

《中国动物考古学》袁靖 著文物出版社,2015年1月作者回顾了中国动物考古学研究的历程,介绍了动物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以及与其相关的动物学和其它理论,重点梳理了中国古代家养动物起源、获取肉食资源的方式、...

“考古”百议

考古遗存属于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属于人民的公共产品,正在成为公众的认识。因此,中国考古学应当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即文化资源管理。基于这一认识,我认为应当把公众考古学纳入到公共管理领域之中,加强这方面...

“公众考古”的兴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成就

近年来,“公共考古”或“公众考古”受到国内外考古界的普遍重视,中国考古学会还专门成立了“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公众考古”的兴起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意义:其一,体现了科学与社会的本质关系的正确处理。现...

考古学走向国际化是重要的学术方向和社会需求

众所周知,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信息、商品、金融、人才、科学、教育、文化……几乎我们身边的一切可移动的要素都在全球范围内运动。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考古学作为人类现代科学的一员,走向国际化...

“技术考古”是深化考古学内涵的重要路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更多的是形而上的精神文明形态或知识体系,而“技术”则是直接把科学与生产相结合的方式和手段。也可以说,没有技术,就没有人类对自然的开发而形成文化的世界,就没有人类社会的最终...

书讯

《中国藏地考古》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历史文化学院 编天地出版社,2014 年6 月本书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地反映藏地考古成就的集大成者。共计600 万字,分为三编十卷,即:第一编田野考古、...

中国考古学会三国至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会议在西安举行

2015 年3 月24~25 日,中国考古学会三国至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会议暨唐韩休墓及富平桑园窑址考古发现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考古学会主办,陕西省考古学会、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承办,来...

新媒体与公众考古传播

文 图/崔俊俊(作者为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考古学家有两大使命:一是发现历史,一是将发现的历史告知于众。考古学自20 世纪初引入中国以来,一代代考古工作者挥动手铲,让时间掩埋的历史重见天日,用无数...

中外旧石器考古差距之思“囫囵吞枣”与“细嚼慢咽”

文 图/王益人中国考古学问题“慢成长”似乎与当今社会的“快节奏”不相吻合。无论科技发展还是生活节奏,“快马加鞭”、“飞速发展”都成为社会的主基调。然而,任何事物都要遵循自然规律,一味的“快”并不一定是...

“空间”是考古学文化遗存认知的第一要素

考古学属于广义的历史科学,一般认为历史科学是以“时间”为核心的科学,地理科学则是以“空间”为核心的科学。然而,考古学虽然属于历史科学,而且也重视“时间”为轴的研究路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空间”却是考...

翁文灏与中国考古学

...

考古百议

考古遗存就像一本本厚重的历史书,考古发掘是一层一层的进行揭露,考古学家是在一页一页的撰写历史。但是,发掘与“撰写”也有重要的区别,“撰写”是可以修改的,发掘却是不可逆转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考古发掘也是...

知文明

从清华战国简看先秦时期“地中”思想清华大学藏战国竹书《保训》是一篇颇具价值的先秦古遗书,其所述的早期“地中”乃由舜所测得,地在历山(今河南濮阳一带)。其时囿于夷夏东西的政治格局,致所求之地中更重南、北...

夏鼐与埃及考古学

...

考古学让我们感知科学的原理与美妙

考古学主要是运用地下发现的实物资料或人类创造的“物质性”材料研究历史与文化的科学,但考古学揭示的世界不仅仅是由实物资料呈现的事实,同时还包含着深刻的科学原理,后者是考古学真正魅力所在。考古学实践中的第...

考古学可以增强人们的文化感恩能力

“感恩”是人类最宝贵的情感和能力。记得小时候家里堂屋正对大门的后墙壁正中贴着一幅年画,画两边有对联:上联是“天地君亲师”;下联是“仁义礼智信”;横批是“耕读传家”。其实这“天地君亲师”就是指人们应该感...

书讯

《器物图像与汉代信仰》练春海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年12 月本书通过对汉代的器物,如熏炉、钱树、树灯、阳遂、铜镜、玉璧等及其图像的讨论,解析汉代人们的信仰的根源。通过对这些细节的穷追...

中华文明连续发展的考古学认知

世界上的原生文明包括古中华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印第安玛雅文明。其中古中华文明连续发展,成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奇迹。有学生在课堂上问,能举数例说明之吗?其实,在...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