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

二次碾压事件是“旁观者效应”吗?

唐映红没有任何理由相信,经过路口的10辆车、10多名行人中,在单独经过时会施以援手,而这是“旁观者效应”得以成立的前提心理学教师,专栏作家几天前,河南驻马店警方公布了一则令人惊愕的车祸监控视频:先是出租车肇事逃逸,致使被撞伤的马瑞霞躺倒在斑...

校园欺凌:现实版的残酷青春

曹红蓓良家文艺青年以往多在电影里看到虚构的残酷青春,《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阳光灿烂的日子》……那些晃荡的人像,破碎的光影,似乎也像镜子一样照出自己的内心。一段时间以来,类似的影像频现网络,拍的却是生活中的真实。画面里一...

析评《鼻子》与《孔乙己》的主人公心理描写

刘少东+沈李华【摘要】芥川龙之介先生的成名作《鼻子》,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借鉴加工,深入刻画了病态社会中的人的病态心理,揭露了人性的虚荣、虚伪本质和自尊的软弱性,也讽刺了旁观者不愿看到不幸者摆脱不幸的利己主义。而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则是以现实中...

生命教育视角下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应对策略

【摘要】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学生成长和学习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2016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将校园欺凌界定为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

直击痛点,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徐士杰【摘要】小学机器人教学中面临着优质师资缺乏、学生参与度低及存在明显的学习差异性等问题,这些“痛点”问题需要引起一线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视。文章针对小学机器人教学的特点,设计了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微课程,运用微课程进行课内翻转教学,让学生从“...

知音难觅的旁观者

颜小凡摘    要: T.S.艾略特第一首成熟的作品《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与当时符合主流审美的诗歌风格截然不同。这首诗,不仅孕育了现代主义诗歌的美学特质,更体现了现代诗人有关都市生活的...

关于“同情”对社会经济发展与个人成功作用的思考

摘要《道德情操论》中“同情”有双重含义,对社会经济发展、道德、个人成功有重要意义。同情是怜悯他人、关爱他人的本能,也是设身处地进行想象的能力,即“同感”。但同感与同情的程度存在差异。“同情”是社会道德的前提,也是社会经济发展与个人成功的关键...

我是一个文人,还是一个商人

吴晓波师兄张力奋从FT中文网总编辑任上辞职,回到母校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当教授。他发起了一个讲坛,“正在发生的媒体”。上周末,邀请我去讲一讲,到了Q&A环节,不少同学的问题均直指“文人与商人”的身份认定,他们还举到了网上的几篇博文。记得有一次整...

我在社会情感学习项目中的收获与成长

陈滇黔社会情感学习,是基于儿童的发展需要,通过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家校合作等支持性环境的建设,在校内外形成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的人际关系与积极氛围,帮助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获得发展所必需的对自...

“见死不救”入法的道德追问

贺 琳(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一、引言2013年3月《伦理学研究》第2期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见死不救”入法的道德困境》。作者从“小悦悦事件”提起话题,在道德视角下把“见死不...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