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

合作互助 行之久远

有一张三人的合影,印象深刻。梅兰芳毕恭毕敬地站着,在他前面坐着的是他的两位琴师徐兰沅和王少卿。论岁数徐兰沅与梅兰芳相仿佛,而王少卿则比梅兰芳年轻着好几岁。论声望,梅兰芳已是如雷贯耳、声名远播的艺术大师...

尊 师

旧时中国,传统家庭一般都供奉一个木制牌位,上书“天地君亲师”。这是告诉我们一生中最该感恩的顺序,排在生身父母之后的就是老师。“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没有良师的引领和点拨,我们无以成人,故而中国的...

守正直而佩仁义

雨果说,做好人容易,做正直的人却很难。北京儿童医院有一位医生叫贾立群,多年来,每当患儿的家长送钱送卡,他都礼貌地回绝。有的家长扔下红包就跑,他会追着送还。有时他会把红包巧妙地放进患儿的兜里。后来他想了...

梅葆玖的养生之道

◎练功就是养生梅葆玖先生对京剧与养生的关系有着不同寻常的见解。他认为:“所谓养生,不光是锻炼身体、吃好喝好,精神上的修炼才是精髓,而京剧就可以帮助人们修炼。”眼神是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所谓“一身之戏...

你戴着纸枷锁吗?

李 晓电影《梅兰芳》的开头,讲的是梅兰芳的大伯因为奔丧,没在太后面前穿红。便被赏了一纸做的枷锁。一旁的奴才恶狠狠地威胁他:撕破一点就弄死你!纸枷锁,冥冥之中也锁定了梅兰芳的一生。在这个京剧大师孤独的一...

浅谈京剧梅派的艺术特征

赵小雅摘要:京剧作为我国五大核心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京剧旦角代表人物梅兰芳先生的成就有目共睹,不仅促进了其他流派的发展,也推动了京剧的创新发展,为其带来了宝贵的财富。...

弦歌不辍,新声之中迎解放

王悦阳周扬、周信芳、梅兰芳(从左至右)在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观礼。1949年5月28日,上海解放次日,街头巷尾的报童手上多了一份报纸,那是《解放日报》创刊号。就在第四版副刊的左下角,几则京剧舞台的演...

海派戏与画国际大都市的美丽标签

王悦阳 上海昆剧团的国家一级演员黎安(右)和沈昳丽以阳光谷灯光为背景,演绎著名昆曲剧目《长生殿·小宴》。如今沪上精彩演出纷呈。 过一条马路看一场戏,全球大戏首演在上海,观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是在演...

音乐史学的有声媒介研究与中国戏曲之未来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馆员任思博士的专著《芳韵绝音——梅兰芳1920—1936唱腔艺术衍变研究》,由文化艺术出版社于2022年7月正式出版发行。鉴于该著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领域中所具有的某些新意...

有法度 无定谱

王宇琪 梆子】作为京剧常用声腔之一,尤多用于旦角和小生行当,如《花田错》中的卞玑唱段“挥毫泼墨爽精神”,《霸王别姬》中的虞姬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以及现代戏《白毛女》中的喜儿唱段“大雪飞北风紧...

泰戈尔为梅兰芳写诗

□ 周惠斌泰戈尔与梅兰芳合影1924 年,梁启超、蔡元培以北京讲学社的名义邀请泰戈尔来华访问。4 月12 日至5 月30 日,泰戈尔率领由6 人组成的访华团,开始了长达50 多天的中国之行。4 月23...

程砚秋“技”惊上海滩

□ 马长林京剧名旦程砚秋(又名艳秋),曾经是梅兰芳的学生,但在学满出师后,唱做自成一派,演技出众,名气日盛,1927 年被报界评为“四大名旦”之一,与师傅梅兰芳齐名。民国时期,程砚秋曾多次来上海演出,...

锅炉工的神秘妻子

□ 林伯南蔡锷和小凤仙“成熟的人不问过去;聪明的人不问现在;豁达的人不问未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真正做到这“三不问”。生而为人,行走世间,生活中的琐碎零星之事,总会让我们不由自...

梅门家风

□ 翁思再创立了梅派艺术的梅兰芳,何以成为梨园行的泰山北斗,进一步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文艺界历来重视德行,必须德艺双馨才可能众望所归。梅兰芳的德行可从梅门家风说起。梅兰芳的祖父叫梅巧玲,是京剧草创...

刘燕平:把《兰花花》唱进中南海

□ 李璐璐2021 年2 月,刘燕平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粗犷的黄土高原上,流传着一首脍炙人口的陕北民歌《兰花花》。这首诞生于旧社会的信天游,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新的改编和加工,唱响了世界。而带它走出国...

齐白石与他的最强朋友圈

27 岁的齐白石拜入胡沁园门下之前,没受过传统的中国画训练,胡沁园手把手地教他怎么画工笔花鸟草虫。针对早年的齐白石没有什么文学修养,胡沁园又专门安排自家的私塾老师指导诗文。胡沁园是齐白石艺术天分的发现...

抗战中的京剧力量

□ 菊 生山河万里几多愁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举家由北平搬到上海,搜集资料花了三个月时间编了一部名为《抗金兵》的戏,受到观众热烈欢迎。受到鼓舞的梅兰芳又把京剧《易鞋记》改编为《生死恨》,...

那些孤独

□ 李 娟孤独和寂寞是艺术创作必需的境界,它滋养了一代大师,也成就了一代艺术大师。吴冠中有一幅画名《逍遥游》。千丝万缕的线条铺满画面,桃红几点,柳绿几条,那些线条如裂帛,如急雨,如闪电,仿佛柳枝在春风...

孟小冬:余音绕梁叹冬皇

□ 王 鹤余派嫡传,如日中天孟小冬(1907-1977)生于梨园世家,9 岁随姨父(一说姑父)仇月祥学戏,专工须生,未满12岁在无锡登台就一炮打响。14 岁开始,在常有一流演员登台的上海乾坤大剧场、共...

诗书俱佳的京剧大师

□ 李 勇 闫 魏诗书俱佳的京剧大师□ 李 勇 闫 魏梅兰芳的京剧扮相梅兰芳与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人并称为“四大名旦”,享誉中外。他们的表演各有特色,为弘扬国粹艺术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们都在艺术上...

鲁迅与梅兰芳的历史夙怨

黄逸梅提起鲁迅与梅兰芳的历史夙怨,恐在读者中鲜有人知。鲁迅是著名作家,梅兰芳是一代京剧大师,两人除了在上海共同出席过一次欢迎英国文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的聚会外,并没有任何接触与往来,可说是素昧...

梅兰芳访美为何轰动

○程 龙1930年,梅兰芳在美国的演出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受到上流社会的追捧,这远超出了国人的预想,甚至令大洋彼岸的众多美国戏剧评论家始料不及。《纽约时报》、《纽约先驱论坛报》等美国知名媒体对梅兰芳的演...

旧北京的日本戏迷

张明杰民国初期,在旅居北京的日本人圈子里,私下流传着“某某博士”的称谓。如:古钱博士——胜山东方、戏曲博士——辻听花、城墙博士——中野江汉、书画骨董博士——林新支那、花柳博士——胁川寿泉,等等。当然,...

京剧百年变革之梦的思考

解玺璋京剧之变发轫于20世纪初,它的出发点不是戏曲的生存危机,而是迎合于一种求新求变的社会心态,或曰天下大势,希望戏曲能有益于社会,能改变世俗民心,能改造中国人为新人。这种内在的变革要求改变传统戏曲的...

“蓄须明志”之外的底线

谢其章黎明主演的《梅兰芳》在全国热映,一股梅兰芳热四处兴起。我收集的旧资料中有关梅兰芳的图片和文字很是不少,我写《文化人结婚记》时,很是不明白当年蓄须明志的梅兰芳,为何要趟那道浑水,后来有著名学者讥讽...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