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

《尚书》的多重文化向度

李联华[提要] 作为中华文化的第一书——《尚书》,本身意味着是中华儒学的第一教材,是儒学的发源地之一;《尚书》有多层意味:上古之书、顺天命之书、先民遗传密码之书;《尚书》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信使,充满中华...

“王若曰”研究成果述评

王硕摘 要:“王若曰”多出现在《尚书》之《商书》《周书》及西周册命铭文中,对该词的释读有助于了解“诰体”与“命书”的书写形式及意义。迄今为止,学界相关研究主要包括“王若曰”起源时间、格式、所领内容,以...

古代官员告老还乡后,这样发挥余热

枕星子明景泰元年(1450年),年事已高的南京户部尚书魏骥上书请求致仕,刚登基的明代宗朱祁钰同意了。这是魏骥第三次以老辞官,终得偿所愿,告老还乡。致仕,通常情况下也就是现今人们说的退休,这一制度可以追...

考试制度的起源

侯玉文中国是考试制度的发祥地。作为一个文化早熟型的国家,我国考试制度最早可追溯到夏商周时期。1910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第11版“考试”条指出:在历史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用考试来选拔行政官员的...

《无逸》颇有当代价值

《尚书》是我国流传至今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记录了尧舜禹夏商周时期君上与臣子谈论的为政之道,是一部重要的经书元典。它曾由孔子芟夷翦截,保留了“足以垂世立教”的机要,贯穿着儒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仁政...

由抗秦“焚书令”引发的一桩千年学案

陈德弟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始皇三十四年(前213),他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焚毁书籍。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当时焚书的范围及违抗诏令的惩罚是: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

《尚书》思想与治国理政

代生《尚书》又称《书》,是记录上古三代政事的文献,也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史书,其内容主要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大的部分,从文体上看又有典、谟、誓、命、诰等的区分。《汉书·艺文志》总结说:“左史记...

从《保训》看“中和”

○黄 济最近拜读了有关“清华简”《保训》一篇的解说和评论文章,使我对“中”这一传统美德,实际上应为哲学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先引述《论语》和《中庸》中有关这一问题的阐述。《论语...

品悟经典

【原文】孟子曰:“尽①信《书》②,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③,取二三策④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⑤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⑥也?”【注释】①尽:完全。 ②《书》:指《尚书》。③《武成》:尚书...

试探《尚书》以德配天之观

卢瑾摘要: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史书,被儒家奉为经典,作为“五经”之一,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很大。相传有关上古历史的简册很多,到了孔子删选为百篇,并按时代次序加以排列。秦末汉初战乱频繁,《尚书》的先秦完本便...

从《尚书》材料分析尧舜统治、禅让的法律思想

刘财存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从《尚书》材料分析尧舜统治、禅让的法律思想刘财存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尚书作为最古老的史书,是分析上古时代唐尧虞舜时期统治、禅让...

《尚书》中的人民观初探

摘要:《尚书》中所记载的人民观,反映了上古时代圣王贤臣以人民为天命的态度,以人民为执政目的的理念,以及以人民为国之根本的观念,开创了中华传统文化人民观的先河,对于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关键词...

图说书法(177)

王铎(1592一1652年),字觉斯。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幼时家境贫苦,但学习努力。1622年考中进士。曾于明末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清后,他降清,顺治期间又授以礼部尚书。这些政治上的变动使他...

图说书法

黄道周·扇面黃道周·绘画黄道周·小楷黄道周(1585一1646年),字幼玄。1622年举进士,1624年授翰林院编修,崇祯时任右中允。曾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黄道周“以文章风节高天下”,他痛恨魏忠贤等...

图说书法(十九)

李恒滨毛公鼎毛公鼎又称鼎、毛公鼎,因制器者为毛公,故名。毛公鼎的时代要晚于上节介绍的散氏盘,是周宣王时期的重器。清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上有铭文三十二行,共四百九十七字,为我国已发现的先秦时期青铜器...

金玉良言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貌日恭,言日从,视日明,听日聪,思日睿。——《尚书·洪范》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

文人乞讨也讲究范儿

曾昭安宋代重文,许多人为了做成某件事情,常常用献诗来做“敲门砖”。同时,献诗也是当时许多文人士大夫之间交往的一种方式,即便是求借、乞讨之类难以启齿的事儿,他们也做得文质彬彬,诗情画意。据宋代《王直方诗...

北魏财计组织沿革考——基于民族融合和制度创新视角

杨 修,莫 磊(副教授)北魏,又称拓跋魏、元魏,是由鲜卑族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北魏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是第一个统一北方并且立足定鼎的非汉族政权。从公元386年复国并改国号为“魏”,到公...

福康安家族与藏地的不解之缘

杜冬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带大军击败廓尔喀的福康安,受到乾隆皇帝的专宠之甚,几乎是乾隆晚年朝堂上唯一一个可以翻白眼给和珅看的人,也是乾隆——嘉庆年间朝廷的灭火队,甚至受封郡王,恩宠已极。其实,这...

镜头穿过雕花的窗棂

贾建新三月的江南,正是季风盛行的时候,带着对陌生境地的猜测与向往,我来到福建西北山区一个叫泰宁的古县城。闽赣地区我曾去过,对那里的地貌有所了解,山多林多水多,森林覆盖率高,当地居民称,“八山一水半分田...

浅论唐代的“三省制”

阳 桃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浅论唐代的“三省制”阳桃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唐代的“三省制”是指在中央政府行政体制中,由中书省主决策、门下省主审议、尚书省主执行的一种宰相制度。学者们通常认为...

史书典籍翻译质量评估研究

【摘要】中国典籍浩如烟海,典籍翻译是对外推介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司显柱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发现《尚书·酒诰》理雅各译本中共存在12处偏离,但综合翻译质量较高。研究结果表明,司氏模式在史书典籍翻译质量评估实践中具有一定可行性,但仍有...

《尚书 · 召诰》考释三则

吴岩【摘要】《尚书》佶屈聱牙,历来难读,而关于《召诰》篇经文的疏通及相关问题的论述,几千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训诂乃经学之根底,只有运用小学相关方法对《召诰》篇相关训释进行详尽的梳理和分析,方能对经文本身有更明晰的认识,更有助于《尚书...

从《尚书》到《左传》天道观的变化发展

【摘要】自上古时代以来,中国古代的信仰体系,一直以“天”作为主宰一切的最高神。从殷商时代和西周时期的“敬天保民”,逐渐被统治者所利用、控制,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利器。《尚书》中的天道观,可以用“自然”一词来加以概括。《左传》中的天道观,可以用...

周秦《书》学中的“明德慎罚”

张建会王云鹏【摘要】上古“以《书》为训”的《书》学发展基调奠定了周秦诸子“以《书》议政”的政治传统;先秦诸子纷纷在满足自身学说的基础上,以建立《书》学、继承《书》学为己任,积极探索周秦时期《书》学之传统。“明德慎罚”作为《书》学传统中卓有成...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