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伯

一生一世一情

施立松18岁那年,尚在北京大学读书的俞平伯,奉父母之命娶了亲。新娘许宝驯大他4岁,是一个裹小脚的旧式闺秀。“五四”运动后,逃离旧式婚姻是一种潮流,像俞平伯这样风流倜傥的年轻人,爱情应该是轰轰烈烈,千回...

毕树棠与俞平伯那些事

□ 周凯归毕树棠20世纪初,诸多中国作家在热忱地寻求自我价值,其中有叱咤风云的大作家、名利淡薄的小身影,也有今天“文学史上的失踪者”。时至21世纪的今天,比起那些著作等身的作家来,愿为他人作嫁衣的毕树...

俞平伯,最是天真无敌

伊岚今天很多人怕是已经不知道俞平伯这个人了。从1900年1月8日,到1990年10月15日,他走完了九十年的人生。再考虑到他所生活的风云变幻的时代,以及他自己的人生遭遇,不得不说可谓高寿。其人于青史留...

我的现代散文“白马湖派”研究

我的“白马湖派”散文研究已有三十年了。我在地方上搞文史工作,现代文学研究只是我的业余爱好。它开始于史料的搜寻、发掘(包括散佚之文和优美作品之发现与评审),走的是由史料、事实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不发空洞的...

俞平伯和吴小如的师生情

○胡天培吴小如先生逝世了。噩耗传来,心中颇为难过。我早就闻知吴先生是国学大家,在中国文学史、古典文献学、戏曲学诸方面都有很深厚的造诣,卓越的成就。是业内公认的“多方统一的大家”。他对京剧各派的评论,更...

还原历史中人的心路历程——《故国人民有所思》读后

○肖复兴还原历史很难,还原历史中的人更难。历史宜粗不宜细,大致的背景轮廓总是可以描述的;历史中的人,则宜细不宜粗,需要思想情感真实的细节为依托。陈徒手的新著《故国人民有所思》,是以公布的官方材料和历史...

对传统文化的值守——从谷林的一封佚信谈起

○孙玉蓉人路同志:示悉。老妻见告,是您亲自赍至的,未获握晤为憾。关于“文人”的品书录稿,还颇有点曲折,真是说来话长。我于三月杪写就,托杨进同志带去编辑部,五月间听您说起将刊发,后来忽然音信全无。九月初...

又见当年胡适之

○沈治钧在红学发展史研究领域,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的宋广波是一位格外勤奋的学者。他的目光集中在“新红学”的开山祖师胡适身上,前些年编著印行了《胡适红学年谱》、《胡适红学研究资料全编》和《胡适与红学》等书...

白采的名著:《羸疾者的爱》

○张建智谷林老走了,读了许多友朋怀念他的文章,遂引我对他不尽的萦念。余生也晚,未能亲聆其教。斯人已逝,我想,最好的纪念,还是静静地读他留存于世上的文章。谷老特具的风流跌宕、诗意茏葱的文字,看得我每晚至...

1924年的《西还》

张建智姜德明先生1999年岁末出版了一本《书衣百影》(三联书店),以我之陋见与感觉,那是新时期第一本民国书影的刊出。其中收了俞平伯早年的两本诗集《冬夜》和《西还》。前者1922年出版、后者1924年4...

不妨编本《敝屣集》

杨剑龙我因为参加一部上海文学通史的撰写,且接到的又是有关解放后十七年的部分,曾经比较系统地阅读了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文学思潮、文学论争的有关资料。这是一个充满着政治斗争思想斗争的时期,文学的论争几乎都...

想象与联想

王丹多年来,本人一直从事作文写作探究,总结出了想象与联想作文写作方法,现提出来与大家共享。想象与联想的渊源想象与联想的写作方法在文学作品中由来已久,我们熟知的四大名著无一不是运用想象与联想的典范。《水...

小病素,大病饿

瘦茶俞平伯一生不爱看病吃药,在亲友中是出了名的:“平日偶患小病,他便蒙头大睡,只吃粥和咸菜,暂不吸烟,一两日便好了。”俞平伯活到九十岁。记得《红楼梦》中好像就说过:“小病素,大病饿。”我们扬州也有俗语...

周作人的“小情趣”

路来森周作人,多具传统文人的风雅情致。比如,信笺。他所使用的,常常是自制,而且风格多样,饶有情趣。周作人,曾制作过一些“花草笺”,即,在笺纸的纸面上,画有一枝梅花、一枝梨花、一朵牡丹,或者就干脆是一株...

在巷子里散步

1908 年,日本作家永井荷风从法国游学回来,在故乡东京定居。那时他抱着一种消极避世的人生态度,拿着阳伞,穿着木屐,揣着江户时代的地图开始四处漫步。荷风说,他不想抛头露面,不想花钱,也不需要同伴。什么...

信札的收藏

近年书画拍卖市场信札的收藏异常火热,特别是文化名人的信札,某拍卖会上,茅盾的信札一页拍到90多万,鲁迅的信札拍到600多万,陈寅恪的信札也拍到200多万,当然受众多原因影响,名人信札也并非都能以这么高...

泼醋烹鲜一条鱼

之梦轩主人一位同事即将退休,大家约好到单位楼下的饭店聚餐,权当是送别宴。席间大家聊起来《红楼梦》里吃饭的场景,边吃边聊,倒也妙趣横生。由《红楼梦》我想到了俞平伯,由俞平伯又想到了西湖醋鱼。俞平伯是我国著名红学家,著名诗人、散文家。他出身世家...

多情到老情更好

施立松他一个人,走在想她的路上。因为我爱妻子,所以我爱一切女人18岁那年,还在北京大学读书的俞平伯,奉父母之命娶了亲,新娘许宝驯大他四岁,是他舅父的女儿,一个裹小脚的旧式闺秀。五四运动后,逃离旧式婚姻...

俞平伯,多情到老情更好

施立松父母之命开启幸福之门18岁那年,还在北京大学读书的俞平伯,奉父母之命娶了亲,新娘许宝驯大他4岁,是他舅父的女儿,一个裹小脚的旧式闺秀。五四运动后,那个年代,逃离旧式婚姻是潮流,更是时尚,像俞平伯这等风流倜傥的年轻学子,爱情不是轰轰烈烈...

活在历史细节中

徐庆全陈徒手的《故国人民有所思》终于出版了。用“终于”这个词,是因为从我知道他要写这本书开始,已经10年了。从2000年至今,陈徒手就成了位于北京城南蒲黄榆的北京市档案馆的常客。从他居住的三里河到城南的蒲黄榆,距离不近,但每周他都至少来这里...

红楼研究,为何百年不衰?

《红楼梦》曾成为中国文学中使用最频繁、地位最显赫、最红的政治道具。而关于红楼的研究,更是在百年来无论遭受打击还是受到追捧,始终经久不衰《红楼梦》最早只是在文人圈中流传,聊作士大夫的谈资。清朝嘉庆年间已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

秦可卿与贾宝玉恋情之迷

陈正万(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随州 441300)“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