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辉

摘 要:延安时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在陕北工作的一段特殊时期,这段时期对中国共产党、对党中央,乃至对我国整体都产生了非常巨大、深远的影响,所以我国历来对这一时期的党政研究相当重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对群众路线进行了非常深刻的思考和实践,这使得党中央在延安时期的工作获得了广泛的群众支持,取得了显着的工作成绩,甚至直接影响到了革命事业与国内形势的发展。因此,即使是在当前这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下,我们也依旧应当对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展开研究,这不仅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客观、正确地认识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同时还能为我们今天的群众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和指导。文章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工作与学习经验,首先简单介绍了群众路线的含义,然后分析了党中央在延安时期的群众路线实践,最后探讨了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对如今群众工作的参考、指导价值。

关键词:延安时期;群众路线;实践;价值

中央红军在经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就此开启了党中央在陕北工作的一段特殊时期,这段时期一共十三年,直至1948年3月23日结束。在这十三年期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生活在这里、战斗在这里,取得了无数令人瞩目的工作成绩,为后期的全面胜利奠定了稳固基础。并且,在这一时期中,党中央对群众路线进行了非常深刻的思考和实践,这为我们今天的群众工作开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1 群众路线的含义

从本质上来说,群众路线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其内容一般被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在共产党的执政中,群众永远处在中心位置、核心位置,这一点是永远都不会发生改变的,共产党所做的所有工作、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能够提高和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党在执政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开展,是离不开群众支持的,只有在群众的认可与支持之下,党的各项工作才能有效地开展,才能取得好的成绩。所以,中国共产党来源于群众,同时又代表着群众,而且要原原本本的回到群众中去,不能脱离群众,了解群众的利益需求,将群众团结起来,整合群众的智慧、力量,获得群众的认可、支持,唯有这样党的工作才能真正有所成效,才能真正让群众满意,保护群众利益[1]。

“群众路线”的首次正式提出时间是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虽然时间看起来较晚,但实际在此前很早,“群众路线”的思想就已经被中国共产党落实到了实践当中。因此,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群众路线”并不是一个新的命题,而是基于传统和使命的不变坚守。

2 党中央在延安时期的群众路线实践

延安时期,党中央在总后方做了相当多、相当重要的工作,如召开吴起镇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瓦窑堡会议、延安会议、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中国共产党白区工作会议,参与了直罗镇战役、山城堡战役、青化砭战役、羊马河战役、蟠龙战役,组织了中共中央号召在延安开展生产运动、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延安整风运动、陕甘宁边区拥军优属与拥政爱民运动、陕甘宁边区的整党运动等等,这些工作对于当时的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决定了后期的国内形势,为全面胜利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不仅如此,党中央还在各项工作当中,对群众路线进行了非常深刻的思考和实践,这使得党中央的各项工作获得了广泛的群众支持,取得了显着的工作成绩[2]。

2.1 以三三制原则为基础开展政治建设

通过对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实践经验总结,1940年党中央开始更大范围地团结社会各阶级,争取一切力量参与抗日。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中,毛泽东对我国的社会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为“两头小、中间大”,并得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即革命需要依靠数量最大的群众,必须要具有最为广泛的群众支持、群众认可和群众参与,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如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意识的非无产阶级等等。三三制的提出,打破了党内左倾关门主义思想,使得民主政治的建设更加的具有群众基础,更加开放,让更多的人直接参与到了政治建设中来,这与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政权,以及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政权是不同的,这让很多原本保持中间态度的群众产生了强烈的抗日意愿,并愿意积极投身抗日统一战线的建设。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开始地方上的一些乡绅富商对党中央的局部执政还存在一些抵触情绪,但随着他们对三三制的了解,其态度大为转变,表现出了强烈的革命热情[3]。

三三制的实质性内容,是要求在参议会和政府组成人员中,共产党员的数量占到三分之一即可,另外还需要包括三分之一的中间派,以及三分之一的非共产党左派进步分子。可以看出,该原则最大限度地体现出了党中央团结群众的诚意,同时也是党中央对群众路线的一个高层次实践,其看重了群众主体的地位和力量,将所有的群众都视作了革命的主体。

2.2 以减租减息为基础开展经济建设

延安时期的开始几年,尤其是1940年到1943年间,根据地的经济、物质非常匮乏,这不仅仅阻碍到了党中央的各项工作开展,而且还影响到了地方群众的生活。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是日军开始执行区域占领,而非简单的军事进攻,这使得地方的文化、思想、政治、军事以及经济等都受到了严重的殖民统治,开始倒退。第二是国民政府停止向八路军发放战略物资和薪饷,而且展开了越来越频繁的反共活动,在陕、甘、宁地区建立起了经济封锁,这使得根据地遭受了非常严重的经济危机。最终,在自然灾害和战斗损耗的影响下,地方的物质、经济就变得非常匮乏,这样的情况对于地方上的群众和党中央来说都是极其不利的。为此,党中央开始了以减租减息为基础的经济建设,这既考虑到了群众的利益需求,缓解了群众的生活压力、经济压力,团结了群众,同时还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的经济发展。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生产大国,全国绝大多数的人都依靠农业生产生活,在延安时期农民依然是我国为数最多的社会组成部分,是抗日的主要力量来源。党中央以减租减息为基础开展经济建设,是一种对压迫和剥削的破除,首先关注到了群众的切身利益,重点在于解决群众的生活问题,这得到了群众的极大支持,激发出了群众抗战的热情和积极性。如“二五减租”“一分利息”“五一减息”“二五减租”“半分减息”等,均是这一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措施。

2.3 以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为基础开展文化建设

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了首次大规模整风运动,此次整风运动对党内、外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延安文艺座谈会属于延安整风运动的一个构成部分,从本质上来讲,其属于对文化的整顿,此次座谈会确定了服务于大众、服务于工农兵的文化建设方向,可以说是我国无产阶级文化建设新时代的一个开端。

延安文艺座谈会肯定了无产阶级文化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重要作用。当时全国的很多爱国文艺人士都赶赴延安,通过各种形式的文艺创作,如戏剧、音乐、舞蹈等,表达了对无产阶级文化的赞美,歌颂了民族的团结以及共产党、红军一心为人民的奉献精神,同时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革命。当时,毛泽东亲自与很多文艺界人士写信来往,交换意见,并约见了刘白羽、欧阳山、周文、萧三、罗烽等人,了解他们对文化建设的看法,极大尊重了普通群众的意见,广泛吸收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想法,将文化建设落实到了群众路线上来,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化建设具有广泛的群众支持,获得了群众的认可和喜爱。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的指导下,当时很多的文艺工作者走下了书桌,去到了一线基层的生活、生产当中,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真实的了解到了基层群众的生活、劳动情况。并以此为背景,创作了大量的文艺作品,如《夫妻识字》《白毛女》《兄妹开荒》《小二黑结婚》等,在当时乃至当前都流传甚广,其真实还原了当时人民群众的生活,体现出了群众在文化建设当中的主体、核心地位,这赋予了这些文艺作品难以超越的人性光辉和艺术高度[4]。

2.4 以延安整风运动为基础开展党风建设

延安整风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整风运动,此次整风运动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从行为上来看,这其实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自我教育活动,旨在整顿文风、党风、学风。

这一次的整风运动针对的问题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左、右倾错误思想和宗派主义以及主观主义,这些问题是党在之前尚没有总结、分析和认真对待过的,第二个是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较低的问题,有脱离群众的嫌疑和苗头。当时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较为严重,在各项工作的开展上较为缺少科学的理论指导,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革命事业的路线就很难保持完全的正确,同时还会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支持,有碍于对群众的团结和统一[5]。当时,毛泽东提出,要想始终保持我党的无产阶级政党属性,就必须要开展整风运动,克服教条主义思想,否则就会失去群众基础。最终,在这一次的整风运动之下,党内成员的思想、素质大幅度提升,行为显着改善,群众对于党的拥护更加稳固、可靠,

3 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对如今群众工作的参考、指导

3.1 随时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从群众中来”表明了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鱼水”的关系,更是“血肉”的关系,党和群众本身就是一体,二者不可分割。从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情况来看,不论在什幺样的时刻下,也不论在什幺样的情况中,我们都必须要随时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特别是在一些危急、关键的时刻,只有将人民群众联系起来、团结起来,才能取得成功和胜利[6]。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新的历史时期和国内、外形势之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步入了决胜阶段,所以我们更需要随时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确保党的各项工作能够得到群众的认可、参与、配合,在党和群众的团结努力之下,才能最终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

3.2 将群众路线真正地落到实处

群众路线并非是一句口号,真正的将群众路线落到实处才能体现出其价值。延安时期,党中央的各项工作难度都是非常大的,有时候一项看似非常简单的工作,都可能会受到无数的阻碍,但是当时共产党却没有以任何理由为借口,忽视群众的主体地位,而是始终将群众放在了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凡事以群众的角度出发进行考量。任何的政策、措施,都无不体现着共产党对群众的关心、爱护与尊重,也正是因为如此,当时党中央虽然只是在局部地区执政,但是却得到了相当广泛的群众支持[7]。

在今天,我们更要将群众路线真正的落到实处,少喊口号,多干实事,多干有利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让群众感受到他们在共产党心中的地位,这样他们才会在当前的新时期下,一如既往的支持共产党、拥护共产党,与共产党团结、努力,将国家、社会、民族建设得更好。

3.3 始终坚持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

群众路线的践行,要求对群众的真实生活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只有在真正了解群众的基础上,各项工作的开展才能围绕群众需求,让群众满意。

延安时期,党和群众之间可以说是“零距离”,所以群众的一切情况党都了解,这为党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准确的参考和依据。在今天,我们必须要始终坚持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要真正深入基层群众当中,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所盼、所急、所忧、所怨,这样才能采取正确的工作措施,使各项工作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满意。

3.4 发挥出人民群众的监督主体作用

延安时期,党中央非常重视普通群众对工作的参与,不论是中间派、共产党员还是非共产党左派进步分子,都可以地位均等地参与到参议会和政府工作中来,这一方面是为了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发挥群众的监督主体作用,对党的工作进行监督和约束。

在今天,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坚持这样的做法,将群众纳入到监督体系中来,如建立公众信息平台,将政府决议、重大事项如实公布于众,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并积极采纳群众的意见,在继承党在延安时期群众路线的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拓宽工作思路,不断探索群众工作的新思路、新方式[8]。

4 结语

延安时期是党中央在陕北工作的一段特殊时期,这段时期的生活、工作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却和群众真正的打成了一片,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支持和拥护,尤其是这一时期的群众路线实践,对于我们今天的各项工作开展来说,仍具有极大的参考、指导价值,值得我们加强研究、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建华.群众路线是如何炼成的——基于陕甘宁边区征粮动员的观察视角[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29-40.

[2]佚名.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延安精神的重要论述[J].奋斗,2017(21):60-62.

[3]陈燕.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建构——以延安整风运动为视角[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7(03):82-88.

[4]付亚清.毛泽东思想对当今做好群众工作的启示——以延安时期关于群众路线的论述为例[J].知与行,2017(03):32-35.

[5]赵浩政,刘常春.“延安整风”的经验对新时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历史启示[J].黑河学刊,2016(06):111-113.

[6]郝琦,张志强.作风建设:从形成“三大作风”到培育“三严三实”的新作风[J].临沂大学学报,2016(04):1-6.

[7]王玉萍,宋炜.延安时期群众路线在社会教育中的创造性运用[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02):91-95.

[8]陈松友.延安整风对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导向[J].社会科学家,2014(12):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