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然

摘要:除锈与保养是民间古铜钱收藏中的重要环节。私人藏家因为认知、工具和环境的限制,对古铜钱的除锈与保养一般使用简单易操作、选材生活化的方法,如开水浸泡法、酸碱法和机械法等进行除锈。文章即对上述几种方法进行分析,并得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希望私人藏家应当谨慎对待古铜钱除锈,改进古铜钱的保存环境,应用科学的方法为铜钱延年益寿。

关键词:古铜钱;除锈方法;无害锈;有害锈

1引言

在考古工作中,古铜钱是一种常见的出土文物,数量大,品种多。目前存世的古铜钱数量极多、分布极广。古铜钱只有少数珍稀品种价格高昂,其余大部分铜钱的收藏成本低、门槛低,所以很多都集中在私人藏家手中。

由于年代久远、铜质粗糙、铸法失当、保存(埋藏)环境恶劣等原因,古铜钱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锈蚀,严重者表面铸文已锈蚀得模糊不清。古铜钱表面去污去锈处理,一方面可以得到关于它的铸造时代和工艺等信息;另一方面,对收藏投资者来说,清楚的铸文、端正的品相直接关乎古铜钱的价格。因此,民间古铜钱收藏中除锈保养具有重要性。

2民间古铜钱除锈方法分析

古代钱币以青铜钱最多,到明清时期才使用黄铜钱。青铜器文物一般是铜、锡、铅的三元合金体。从材料上来讲,大多数古铜钱除锈方法应当可以借鉴青铜器的除锈方法。目前,青铜器除锈一般可分为物理机械法去锈和化学药品去锈。前者即指人工研磨或者剔除,即用喷砂机喷射、超声波、激光等作用于青铜器以除去各种铜锈;后者更为复杂,化学试剂如醋酸、柠檬酸、甲酸、草酸、硫酸、氢氧化钠等都可以去除锈层,但对铜的基体有一定的腐蚀。另外随着科技发展和文物保护人员的努力,还研发出如电化学还原法、倍半碳酸钠法、过氧化氢法等新方法除锈。

在民间,古铜钱相对于大型青铜器是一种“平价”的收藏,它的除锈保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私人藏家都没有专业的文物保护知识,也难接触到复杂的化学试剂,但一代代的藏家们也摸索出了很多简单易操作、选材生活化的古铜钱除锈方法,常用的主要为开水浸泡法、醋泡法和机械法等。我们将选取锈蚀较为严重的北宋神宗赵顼元丰年间(1078-1085)铸造的“元丰通宝”为样本,通过模拟民间除锈的过程进行分析。

2.1开水浸泡法

先将古钱放入一碗中(图1),将温度为80~90摄氏度的水倒入碗中,直至币身被浸没。过5分钟后,将钱取出,用小刷子刷清钱纹及币身,阴干即可。

用此方法给“元丰通宝”去锈效果并不明显。主要是通过钢刷刷去水泡后铜钱表层的部分绿锈,铜钱整体颜色以黑红色为主,变化不明显(图2)。而且,一般私人藏家都不会使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而是直接用自来水清洗铜钱。自来水经漂白粉等处理后有大量的氯离子存在,氯离子和铜经过一系列反应会不断生成有害锈即氯化亚铜(CuCl)、碱式氯化铜[CuCl2·3Cu(OH)2]等,这种有害锈会不断扩展、深入,直至器物溃烂、穿孔,也就是俗称的“青铜病”。青铜器保护重点就是消除和防止氯化物,而自来水清洗必然会为铜钱的“青铜病”埋下祸根。

2.2酸碱法(以醋泡法为例)

将古钱洗净(图3),置于小碟中,倒入少许食用醋,直至浸没币身。过24小时后取出,用小刷子刷去残锈,至钱纹清晰后,再清洗,阴干。

此法去锈比较有效。食醋中的醋酸与铜锈发生反应,原来包裹“元丰通宝”的绿色锈层除部分硬锈外,基本可以刷去,不见浮绿色。钱文比之前显露,但铜钱整体色泽发红,对着光线细看时有隐约的铜金色闪现(图4)。相关资料表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英国剑桥的菲茨威廉博物馆曾发生过一次严重的青铜病。产生这场瘟疫的原因是青铜器从包装运输的木箱中吸收了木材的挥发物之一——醋酸。醋酸把青铜器上的锈蚀层转变成了能溶解于水的醋酸铜,醋酸铜又与空气中的C02作用生成碱式碳酸铜,使醋酸又重新析出,继续向深层发展,最后使青铜器腐蚀成许多小孔甚至溃烂。因此,在青铜器的处理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接触或使用醋酸(乙酸)。若不可避免地使用了醋酸,应认真仔细地用蒸馏水清洗干净。另外,大多数藏家为图快捷,采用浸泡“洁厕灵”的方法除锈。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各种无机酸(大多为盐酸)和有机酸、缓蚀剂、增稠剂、表面活性剂等,其去锈效果怏且明显,但如果铜钱本身就比较酥松,这些酸很容易侵入钱骨,而且强酸浸泡会剥蚀铜钱的自然锈色,加上其他化学成分的综合作用,会加速铜钱腐蚀速度。

2.3机械法

机械法即用刀、刷、剔针或牙科工具进行剔、挑、剥、刷等方法去除钱币锈蚀。因为实验所用“元丰通宝”锈蚀严重(图5),钱文已不清晰,先用砂纸磨去最表面的锈层,露出钱文粗略的轮廓,后用刻刀紧贴地子和钱文,剔除细处的锈蚀。

用砂纸打磨铜钱时,因为有些钱文高于外廓,因而钱文先被磨出铜金色,继续打磨,则钱文受损。打磨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锈层分布的特点,一般在最外层的绿锈之下是黑色和红色的锈层,最后才是铜本来的金色。用刻刀剔时,很容易破坏钱文,留下剔刻的痕迹。这说明机械除锈难度较高,剔功不熟练、轻重拿捏不准确都会误伤钱币,尤其是钱文(图6)。对那些锈蚀严重、质地酥松的铜钱应避免使用这种方法。而且,一般机械除锈不会分辨有害锈与无害锈,而是一起去除,这样可能会将旧钱重新打造成“新钱”,破坏了铜钱本来的信息和古朴的美感。

3对民间古铜钱除锈保养的建议

虽然古铜钱除锈方法和青铜器除锈一样,无外乎物理或化学方法,但民间除锈法因为认知、工具和环境的限制,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方法虽然可以暂时清除部分锈层,但从长远来看,如果给古铜钱除锈的方法不科学,则会给它带来更多的损害。

藏家首先应该思考铜钱除锈是否必要,不应仅仅将关注点放在古铜钱的品相优劣与价格高低的关系上,而应考虑古铜钱的长期与妥善保养。藏家应该学习基本的文物保护知识,尤其是化学知识,了解青铜的锈蚀机理,区分有害锈与无害锈,选取破坏损害性最小的去锈方式。一般而言,除了有害锈氯化亚铜和碱式氯化铜之外,其他的锈都属于无害锈。黑色的氧化铜和棕红色的氧化亚铜都对铜质有着保护作用,能阻止铜体被继续氧化。古铜钱表面形成一层绿色的碱式碳酸铜(孔雀石)或一层蓝色的碱式碳酸铜(蓝铜矿),是青铜锈中最稳定、最美丽的古斑。这些无害锈的存在,不但能增加古钱的观赏价值,还是鉴别真伪的重要证据,也能为研究出土文物的埋藏环境、锈蚀机理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并不需要被清除。只有当无害锈使得铜钱大量锈结或是影响钱文的识别时,才需要将这部分的无害锈清除,以使钱币分开、字迹显露。在去锈时,应当根据锈的成分和程度有选择地使用不同的方法。针对锈蚀入骨的铜钱,如若非要去锈,应当谨慎小心,注意剂量或轻重。化学去锈时,应当尽量避免强酸、强碱的运用,不能操之过急。使用化学试剂后都应该用蒸馏水浸洗干净,以防进一步的腐蚀。

另外,还应当注重古钱币的保存环境,好的保存环境会减缓古钱币的腐蚀。尤其是除锈后,更应当妥善保存。为防止缓慢氧化,对于已经打磨或者清洗过的金属钱币,最好涂一层薄薄的黄油将表面保护起来,这样也可以防止灰尘中的盐类遇到潮湿空气产生潮解。存放金属币的环境要干燥、防潮,如果存放环境受潮或者是酸碱性不平衡,则在金属币表面容易产生“溶液环境”,使金属表面附着的无机盐化合物处于离子状态,更容易腐蚀。存放金属币的环境温度也不宜过高。因为温度越高,金属的化学活动性就越强,会加速腐蚀速度。最好将每个钱币单独放在包装袋中保存,可以防止古钱币之间的相互摩擦,也能很好地预防“青铜病”的传染与蔓延。在把玩铜钱时,最好不要用湿手或汗手直接接触铜钱。对于一些土锈入骨、质地酥松的钱,要轻拿轻放,切忌挤压。

青铜器的腐蚀机理非常复杂,私人藏家的资源和能力毕竟有限,在没有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等现代仪器的帮助下,对于古铜钱锈蚀的判断很难准确无误。去锈所使用的物理与化学材料也达不到安全标准,所以民间古铜钱的除锈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同时,博物馆收藏与私人收藏是互为补充的。针对历史价值、审美价值都很高的珍稀铜钱,民间藏家应当积极寻求博物馆专业人员的帮助,不要因为盲目去锈或保管不当而破坏这些珍贵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