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峰

摘 要:淄川陶瓷业历史悠久,北朝已是北方最早烧造青瓷的发源地之一,宋代磁村窑兴盛至极,政府在此专门设“务”。狮子构件的出土为研究淄川历史、陶瓷、宗教、艺术提供了真实物证,具有证史、补史等重要意义。

关键词:淄川;狮子构件;陶瓷;佛教

1 淄川出土狮子构件概况

2009年8月,淄川文物局对建设项目用地勘探的过程中发现黄绿釉陶狮子构件(图1),此构件形体高大,胎体厚重,整体造型为一只雄武的大狮子背驮莲花盏立于长方形底座上。其通高74厘米,莲花盏对径27.5厘米,底座宽16.7厘米。该器物自上而下分别为施黄釉的莲花瓣盏、施绿釉的中空柱体、施黄釉的大狮子立于底座的底层部分。最上部莲花盏由施黄釉的仰莲瓣围合组成,每一片莲瓣都有线刻的背光菩萨纹样。狮背驮起的柱体部分系中空,分上、下两层,四面开光,开口呈现佛背光造型,柱体下层的四只小狮子比上层四只小狮子体型小且外形不同。除了大狮子外,器物上下两层共塑有八只小狮子。此器物最独具匠心的地方在于对大、小狮子神态的逼真刻画,中间柱体部分四只小狮子身子从窗口探出,锋利的小爪子搭在开光的窗沿处,它们造型虽小,但眼神犀利,怒目而视,两耳直竖,凶猛灵敏,锐气逼人。底座上的大狮子更是一派威武雄姿,身躯雄壮,鬃毛卷曲,张口露齿。脖子上系有铃铛,背上披锦带,装饰豪华,呈现出凶猛、敏锐、果敢、决断的形象与精神特征,妙相庄严,神圣不可侵犯。其彩绘鲜明,造型生动,形神兼备,具有较高的写实技巧,给观者一种直击心灵的震撼,高度反映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极高水平。2009年11月在狮子构件的出土处又出土了东魏(落款:大魏武定二年)和北齐(落款:大齐天统二年)两方莲花佛座,它们的明确纪年实证了北朝时期此处为寺庙所在,但具体寺名仍不可知。

2 狮子构件的价值研究

2.1 淄川历史上佛教的盛行

佛教中狮子的形象代表神秘、威猛和勇敢,象征着高贵和权威。莲花纹是南北朝时期佛教题材的主要装饰纹样。淄川狮子构件与莲花佛座的出土位置,是淄川历代文献上淄川龙兴寺的所在地,历代《淄川县志》均有记载。明代王琮纂修嘉靖二十五年(1546)《淄川县志·卷一·寺观》载:“龙兴寺,在县治西南隅。今祝寿持教,率于此寺。”清邑人王敬铸作序的宣统三年(1911)《淄川县志卷一·三续古迹·石刻》中记载有两座唐代陀罗尼经幢和一座礼佛会经幢。具体内容为“唐,陀罗尼经幢,八分书,八面。开元九年(721)六月二十六日。此幢在城内西南隅,龙兴寺外之西南”“唐,陀罗尼经幢,正书,无年月。其文内有开元廿载字样”[1]。淄川龙兴寺始建年代不详,但与淄川比邻的青州龙兴寺年代却可考证。1996年青州发现龙兴寺遗址窖藏,确立了古青州地区佛教文化和佛教艺术的地位。淄川在北齐属青州。青州龙兴寺佛教窖藏为山东地区北魏至北齐时期的石佛造像提供了珍贵的断代标本。青州龙兴寺始创于刘宋,先后被称为南阳寺、长乐寺、道藏寺、大云寺。唐中宗景龙元年(707)至睿宗景云二年(711)间得名龙兴寺[2]。同时《中国美术史·魏晋至隋唐》也有龙兴寺的相关记载:“唐中宗景龙中,令诸州立寺观各一所,以龙兴为名。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六年(738)敕天下诸郡立龙兴、开元二寺,天宝三载(744)又命天下诸郡取官物铸金铜天尊及佛像各一躯,分送开元观和开元寺。”[3]《淄川考古》中记载淄川的历史沿革:“唐武德元年(618)恢复淄州并置淄川郡,辖淄川、长山、高苑、邹平四县。天宝元年(742)废州设郡,仍辖上述四县。”[4]由此淄川在公元738年政府敕天下诸郡建立龙兴寺时正是“淄川郡”,淄川龙兴寺命名应当由此而来。唐朝于公元738年淄川建立“龙兴寺”,但此处出土的北朝两座莲花佛座证明龙兴寺之前就有寺庙在此或在附近。至于唐时淄川龙兴寺是在原旧有寺庙改建还是新造现仍不可知。但从青州北朝佛教的兴盛程度可知,相邻的淄川也应是寺庙林立,佛教繁荣。近年来淄川境内出土多处佛教遗迹也足证淄川地区在历史上确是佛教兴盛之地。

2.2 淄川陶瓷业具备的物质与技术条件

淄川陶瓷生产可追溯至大汶口时期,境内的寨里窑址、磁村窑址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中国陶瓷史》载:“寨里窑址是目前唯一已知的北方青瓷产地之一,它发展较早,持续生产的时间颇长。”[5]1982年淄川区龙泉镇和庄村北朝墓出土青釉莲花尊一件,高59厘米,国家一级文物,国内罕见。淄川龙兴寺旧址出土狮子构件的造型风格与装饰特征都与淄川出土的青釉莲花尊一致。古代交通不便,制造器物皆是就地取材,可推断狮子构件亦是本地生产制作。

淄川境内的磁村窑址始于唐、终于金,北宋初官府在磁村专门设“务”收税,磁村古称“磁窑务”,足证当时烧制瓷器的规模和产业兴隆景况。金代的磁村窑无论是陶瓷工艺,还是产品的多元化,都达到其生产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在古建筑的正脊中间有的会设置一对分别朝向外侧的鸱首,两鸱首多承托或夹置狮子以及承托宝葫芦、天宫楼阁造型、神位字牌之类的装饰物,称为脊刹。这种装饰多见于楼阁和寺庙类的建筑。脊刹出现的时间众说纷纭,现存最早的实例是金代遗物。淄川地区佛教兴盛,寺庙众多,古建筑规模与规格都应当具很高水平,而金元时期正是淄川陶瓷烧制史上的高峰阶段。

3 结语

淄川出土的这件狮子构件就出土地、体量与装饰风格、象征意义而言,可推断是淄川龙兴寺古建筑的脊刹。制作年代为唐后期至金,淄川磁村窑生产。它体现了淄川地区古代雕塑高超的水平和陶瓷业的发达,反映出淄川地区经济的发达和佛教的繁荣,为研究淄川历史、宗教提供了物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珍品。

参考文献

[1]陈涟远,白相房.淄川县志汇编[M].淄博:淄博市新闻出版局,2010.

[2]青州市博物馆.青州文明图典[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11.

[3]金唯诺.中国美术史·魏晋至隋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4]任相宏,张光明,刘德宝.淄川考古[M].济南:齐鲁书社,2006.

[5]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