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雪寅

摘 要:18—19世纪时,清朝平定准噶尔及之后的大小和卓叛乱,并在此期间与位于中亚地区的浩罕汗国发生了联系。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浩罕汗国依附于清王朝,清朝与其的关系为藩属关系。随着浩罕汗国实力的增长,其与清王朝的关系发生了剧变,不但藩属关系破裂,而且浩罕汗国还屡次入侵我国新疆地区。清王朝与浩罕汗国在19世纪中叶已然变成了军事对立关系,浩罕汗国也已成为19世纪中前期清王朝维护西北稳定的一大障碍。

关键词:清朝;浩罕汗国;中国新疆地区

浩罕汗国是在18—19世纪以中亚费尔干纳盆地为中心形成的一个以乌兹别克人为主的封建政权,其“是由乌兹别克人明格部落的一个头目沙赫鲁克·伯克建立的”①。清朝建立初期,在平定准噶尔部以及大小和卓叛乱的过程中(1690—1759)与浩罕汗国发生了联系。

自1759年起,清朝与浩罕汗国的关系大致经历三个阶段:一是浩罕汗国藩属于清王朝时期(1759—1809);二是浩罕汗国与清王朝摩擦与冲突时期(1810—1835);三是浩罕汗国的阿古柏入侵中国新疆地区时期(1864—1877)。本文通过对清朝与浩罕汗国的关系进行简要的论述,力求厘清1759—1877年间清王朝与浩罕汗国关系的基本脉络。

1 浩罕汗国藩属于清王朝时期(1759-1809)

浩罕汗国,清称为“霍罕”,其本为费尔干纳盆地的乌兹别克明格部,原属于布哈拉汗国,但由于“布哈拉汗国在18世纪前期,因国势衰弱,无力顾及边远地区,故费尔干纳地区得以脱离汗国的羁縻,分裂出去,成为独立的浩罕汗国”②。浩罕汗国早期势力弱小,费尔干纳地区还未处于浩罕汗国的直接管辖下。这一时期,正是准噶尔部在中亚势力鼎盛之时,其“‘攻取降服‘并吞吐鲁番、哈密、哈萨克、布哈尔、萨马尔汗(撒马尔罕)等中亚的千余部落”③,浩罕汗国同时也受制于准噶尔部,与其形成依附关系。

清朝建立之初,为了统一西北地区,挫败准噶尔部的分裂图谋,自康熙二十九年(1690)起,清政府对准噶尔部发动了多次战争,最终平息了该部的叛乱,维护了国家统一。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廷第二次出兵北疆平定阿睦尔撒纳之乱时,此前留在伊犁并参与了阿睦尔撒纳之乱的小和卓霍集占潜逃至南疆,策动其兄布拉尼敦举兵叛乱,企图脱离清政府而‘自立”④,此大小和卓叛乱之肇始。清廷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五月发兵平叛。在平定准噶尔部及大小和卓叛乱的过程中,清朝与浩罕发生了接触,“乾隆二十四年,将军兆惠追捕霍集占兄弟,遣侍卫达克塔纳等抚布鲁特诸部。至其境,额尔德尼迎之入城,日馈羊酒瓜果,询中国疆域形势,畏慕,奉表请内附。……旋遣侍卫索诺穆策凌赍敕往谕,额尔德尼率诸伯克郊迎成礼。是为浩罕属中国之始”⑤。笔者认为,在清朝平乱后,浩罕的统治者额尔德尼迫不及待地“藩属于”清王朝,原因有二:一是此时的清王朝正是处于国力上升的阶段。清初的统治者鉴于明末大乱,注重民生的恢复与经济的发展,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发展,清朝的农业、手工业水平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一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被称为“康乾盛世”。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开展军事行动的基础。康熙二十九年(1690)始,清王朝三征准噶尔部噶尔丹,平定策妄阿拉布坦叛乱(1720),平定阿睦尔撒纳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1759)。清王朝的这一系列军事动作,一方面维护了国家统一,另一方面也对中亚地区各政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清王朝平定阿睦尔撒纳叛乱后不久,“阿布赍(作者注:哈萨克中玉兹的统治者)带领哈萨克归附于清朝,在哈萨克历史、中国与哈萨克关系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哈萨克各部的发展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①。以上这些是浩罕汗国向清王朝臣服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二是当时的浩罕汗国只限于费尔干纳地区一隅,国弱势微,亟须寻求大国支持。这一时期的俄国由于清朝平定准噶尔部,抑制了其在中亚的扩张,使得浩罕汗国自然而然地选择依附于清王朝。

2 浩罕汗国与清王朝摩擦与冲突时期(1810—1835)

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亚的布哈拉汗国逐渐衰落,浩罕汗国乘机扩张自己的领土和势力。特别是1809—1822年,“浩罕汗国的领土得到进一步的扩张。向西北扩张到了锡尔河的下游,向东北侵占了原属于中国清朝的大片领土,向南侵入帕米尔高原”②。这给清王朝维护西北边疆的稳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朝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后,为了防范大小和卓的残余势力利用其影响再次危害西北地区尤其是新疆南疆地区的社会安定,“鉴于和卓家族在南疆民间的世袭性影响力,清廷把喀喇玛特系和卓移居京师的同时,更注意在南疆地区对大和卓布拉尼敦诸子的搜寻,以防止其再次成为危害统治秩序的根源”③。但是清政府却始终未能找到大和卓其中一子萨木萨克,此人流落至浩罕。而浩罕汗国则“借其和卓木之名,居为奇货”④。浩罕汗国容留萨木萨克及其子张格尔,企图借和卓后裔这一政治影响力染指中国新疆南疆地区的事务,扩张自己的势力。

此时的浩罕汗国,不仅将萨木萨克及其子张格尔等人容留其境,还为“流亡在浩罕与玛尔噶朗两地的喀什噶尔和卓后裔”⑤提供庇护,并且支持他们窜扰喀什噶尔地区,进行复辟活动。彼时的清王朝,在经过“康乾盛世”的鼎盛之后,明显地在走下坡路了,其封建统治的危机日益加深,阶级矛盾尖锐,特别是到了嘉庆时期,农民起义如火如荼,白莲教、天理教等农民起义纷纷爆发。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在这一时期,“清当局首先放松了边务的守备。嘉庆初年,以节省兵力为理由,命换防部队兼任巡边任务,将换防和巡边合为一事,巡边越走越近,越走越内,实际上在许多地方等于放弃了巡边”⑥。

清王朝边防的废弛,给了浩罕汗国不断侵扰的机会,“19世纪20年代,玉素甫之弟张格尔在浩罕汗国的支持下,入侵中国新疆达四次之多,入侵的军队也是以浩罕的军队为骨干凑集起来的”⑦,浩罕汗国还进一步对中国的领土进行了侵占,“1830年侵占中国的吹、塔拉斯、喀喇巴坦等地,……1835年3岳,浩罕又侵入中国的色勒库尔地区”⑧。

浩罕汗国借清王朝在这期间国势衰弱,策动和卓后裔张格尔等不断入侵中国新疆地区,标志浩罕已经脱离了清王朝的藩属体系。

3 浩罕之阿古柏入侵新疆(1864—1877)

近代以降,列强加紧了对清朝的侵略。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别是“咸丰年间,清廷忙于镇压内地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用度浩繁,致使边疆经费极度紧张,早在咸丰三年(1853)就停止了陕甘两省绿营兵在南疆由来已久的换防之制,……而北疆官兵数额也很有限,不能抽调足够的兵力前往南疆驻守,当时喀什噶尔这一边陲重镇只有两千余名官兵”⑨。清政府的无暇西顾,这就给浩罕汗国的军事头目阿古柏入侵中国新疆地区创造了条件。

浩罕汗国在本国内部已很混乱的状态下,“却仍然支持和卓后裔入侵新疆作乱”⑩,在笔者看来,其仍是想借和卓后裔的势力染指中国新疆的事务,但未曾预料阿古柏会最终抛开浩罕汗国成立伪政权。

综上所述,浩罕汗国在其早期依附于清王朝,并与清朝建立藩属关系。但随着其自身实力的增长,不断策动“大小和卓之乱”后逃至浩罕的和卓后裔对中国新疆地区进行入侵,煽动和卓后裔在喀什噶尔等南疆地区进行叛乱,最终发展到指派其军官阿古柏侵略中国新疆。清朝与浩罕汗国之间的关系演变,反映中国古代朝贡关系在近代开始逐步瓦解,这也是清政府于1884年在新疆建立行省制,完善对新疆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