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珺

摘 要:近年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取得了巨大成就,很多珍贵的自然、人文遗产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并受到全世界的共同关注。特别是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它更是一条横跨亚欧大陆的遗产大道。在这条遗产大道上,我们的祖先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其中包括众多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在当下遗产旅游迅猛发展之际,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遗产受到很多国内外旅游者的青睐,使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矛盾更加突出。文章详细阐述了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问题,并对丝路沿线的典型案例加以解析和说明,为以后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提供一些理论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

丝绸之路具有两千多年的深厚历史文化沉淀,被人们比作文化之源。现在它早已不是当初那条只方便亚欧大陆进行商业贸易的通道,更是东西方文明交汇和中华各民族人民融合的文化长廊。它历经千年沧桑,将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给后人。

丝绸之路之所以能在今天受国内外旅游者的青睐,是因为其文化遗产的总量大、类型多、等级高,且具有与一般遗产资源所不同的独特之处。首先,它有深刻的文化性,如敦煌莫高窟、炳灵寺石窟、马蹄寺石窟等都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兴盛;剪纸、雕刻、泥塑、戏曲等民俗文化更是生生不息。其次,由于历史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它形成了一个多样化的遗产集群,如沿路中众多的墓葬群、长城遗址、岩画、佛教寺庙等不同风格景貌的遗产资源。最后,它还有着独特的民族性,西夏人、蒙古人、楼兰人、鲜卑人、吐蕃人等各民族在发展中,不仅有自己独特的风貌,还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共同融汇创造了丝绸之路光辉灿烂的文化。因此,丝绸之路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任何一条旅游线路难以超越的。同样,该如何保护丝绸之路的遗产资源,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它,促进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1 丝绸之路的意义和作用

丝绸之路是一条历史意义深远的国际通道,是连结中国和西方世界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第一座桥梁。在历史上,通过这条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瓷器以及冶铁、凿井、造纸、印刷等各种技术纷纷西传。而西方的石榴、葡萄等瓜果以及佛教、魔术、西域音乐、西域舞蹈、西域造型雕塑等艺术也相继传入我国。丝绸之路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同西方的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都连接了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因此,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不但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增进了东西方人民的交往和了解,大大丰富了东西方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东西方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目前的对外经济和文化交流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一定要加以保护和开发利用。

2 丝绸之路上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丝绸之路上的世界文化遗产丰富且价值极高。随着2014年6月丝绸之路申遗成功,越来越多的人对丝绸之路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关注。丝绸之路作为一条横跨多省的文化遗产景观带,各地的文化遗产都受到国家和文物保护部门的重视,因此目前整体上呈现出较好的保护态势。但是,目前仍有不少地方政府由于保护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不善、市民保护意识不强等原因,造成一些遗产点出现保护问题,具体如下:①部分遗产点生态环境不佳,地方投入资金不足,修缮和保护工作不彻底。②各个遗产点吸引力不同,当地文化产业融资难度大。③部分地区的旅游规划观念老旧,对当地旅游业发展没有明显促进作用。④文化遗产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

3 丝绸之路上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措施

3.1 制定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

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很重要的,我国目前已经制订、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并没有针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专门立法,只有部分世界文化遗产所在省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制订了相关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如在2002年12月7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并出台了《甘肃省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这部法规针对敦煌莫高窟的文物保护状况,提出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该法规并不完善,对于石窟区保护范围的划定及建设控制地带的问题并没有涉及。因此,国家有关部门需要尽快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便更好地保护和开发世界文化遗产。

3.2 引进数字化应用

如今,“互联网+”、大数据的理念逐渐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中,同样也可以利用数字化应用。通过数字化方式,可以有效地实现对文化遗产数据的记录和传播。通过建立一个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库,将原本碎片化的文化遗产信息聚合在一起,不仅扩大和延伸了遗产原本的价值,而且方便用户随时查询,有效地实现数字资源的传播与共享。如敦煌莫高窟已将壁画数字化拍摄和洞窟虚拟漫游投入使用,并建立了敦煌石窟文物电子档案,这既有利于保护敦煌石窟里的珍贵文物,又有利于再现和发现其他濒危古遗址,方便了专家对丝绸之路的研究。更重要的是,这一技术为永久性、高精度保存灿烂的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提供了可靠途径和方法。

3.3 疫情下开发与保护丝绸之路的新思考

目前,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已大有好转,但国际上的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这告诫我们还不能放松警惕,在外出中还要做好保护措施。这次疫情让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尤其是旅游业。丝绸之路上的部分文化遗产旅游景点也在此次疫情中受到不小的影响。如敦煌莫高窟在疫情期间闭馆100多天,目前的收入非常少,今年在某些项目的支出上必然会有所减少,但是在文物保护方面因为有国家的支持,不用担心文物保护方面的资金投入。因疫情期间没有游客参观,使石窟里的一些文物保护工作及对洞窟的修复工作更方便开展。同时,石窟的工作人员想出了用新媒体来传播敦煌艺术的方法,推出了云游敦煌的活动,让人们通过手机就可以看到石窟。这种通过新科技、新手段来传播敦煌艺术的方法可以广泛应用到以后的工作中。过去,参观游客人数太多的问题始终难以得到更好地解决,利用这种新技术,可以建立一个网上游客展厅,在展厅中通过数字化手段,让游客可以在虚拟的洞窟中尽情观赏,不再受时间空间限制。也可以在网上开办云展览,让外国友人观赏我们的敦煌艺术。这场疫情使我们被迫按下暂停键,导致工作生活都受到很大的影响,但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思考和思路,未来我们将更好地去开发与保护丝绸之路。

4 结语

保护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旅游事业发展,而且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遭到破坏,就无法挽回。但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封闭保护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而应将其开放,让世界各国人民都有机会通过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来了解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实现数字化应用,加强对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旅游业的管理,合理开发和保护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宗少鸽,刘子建.丝绸之路沿线传统文化数字化发展路径探析—以敦煌“数字供养人”计划为例[J].出版广角,2019(23):73-75.

[2]闫静.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遗产旅游合作研究—以中国和中亚五国为例[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6(4):23-27.

[3]梁珮仪,余洁.丝绸之路遗产旅游-城镇化耦合协调实证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118-124.

[4]张燕.丝绸之路经济带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西部学刊,2019(23):96-101.

[5]王镜,原燕妮,蔡佳佳.文化线路遗产旅游体验影响因素研究—以丝绸之路为例[J].科技与经济,2020(2):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