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泉

摘 要:从客观角度看,导致博物馆书画藏品出现病害与破损的原因很多,如干燥的空气、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空气中的浮尘等。此外,还有主观因素对书画藏品造成的损坏,如书画藏品修复水平、材料的选择以及具体修复过程中操作不当等。不论是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都有可能给书画藏品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在博物馆书画藏品修复工作中,需要先制定科学合理的修复计划,然后再按照信息的采集、修复档案的建立、分析与测试、方案的制定、材料的选择、异物的清除,到揭褙、加护边和助条、全色与装裱这一流程有针对性地进行修复,完成每一件珍贵的书画藏品的修复工作,进而实现书画藏品的利用,发挥其文化与历史价值。

关键词:博物馆;残损书画藏品;修复;利用

书画藏品的修复是博物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许许多多的古旧书画都是经过书画修复工作者的精心修复再现于世的。笔者在博物馆工作多年,接触过很多书画藏品,它们大多数由于破损残缺无法进行展出,只能装入囊匣长期存放在藏品柜中,这无疑是历史文化资源的浪费。对残损书画藏品进行修复,使其被利用和流传于世,是书画文物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 残损书画藏品常见的病害及破损原因分析

1.1 辐射氧化

众所周知,书画基本上是由纸张、绫绢、色料以及相关的辅助性材料构成的。书画藏品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者,它被博物馆用于展览和宣传教育,易受到阳光的照射,书画的载体材料如纸张、绫绢、棉麻、色料就会发生氧化与光热反应,造成天然有机材料的氧化,进而生成氧化纤维素,导致纤维结构内的水分子流失,出现黄斑、褪色以及酥脆的现象,可谓触之即破。书画藏品的色料主要是通过胶料粘贴于纤维上的,而在光的作用下,胶料蛋白会逐渐分解成氨基酸,渐渐失去胶性,在这样的情况下,色料就会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导致书画藏品出现变色、褪色等现象。以上这些是博物馆书画藏品中最常见的病害。

1.2 烟熏粉尘

曾经的天水市多以民居房舍为主,当地居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泥坯房或砖石泥房,这样的房屋不仅门窗紧凑冬暖夏凉,安全性极高。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焚香与取暖,会使用大量的麦草与煤炭,因而产生油烟和烟雾。这种物体的主要成分是燃烧粉尘,当其与水汽融合之后就会形成弱碳酸、亚硫酸、亚硝酸等类型的化学凝结水珠,它们会随着空气的流动沉积于书画藏品的表面,如果再受到高温高湿或者低温高湿的影响,书画藏品的正面和反面颜色就会出现变化,由此而产生的破坏性作用不亚于辐射氧化带来的破坏。

1.3 碱性与酸性包浆

空气中飘浮的碳酸、亚硫酸、亚硝酸等的化学凝结水珠会缓慢进入博物馆中,而书画藏品在悬挂和展览的过程中,一定数量的灰尘和微生物就会在无形之中附着于其表面,逐渐形成包浆。包浆是一种积淀产生物,有棱角,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书画藏品造成磨损,进而加速书画藏品的老化。与此同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还会产生新陈代谢,会蚀咬书画藏品的纸张纤维、棉麻纤维以及绫绢。微生物生长过程中的排泄物还会产生酸化作用,加大了对书画藏品的酸性损坏,包浆还会使书画藏品的原貌发生变化,导致书画藏品的原始形态和相关信息发生变化。

1.4 装裱的材料与工艺

博物馆书画藏品的装裱直接关系着书画藏品的美观性与存世的时间,书画藏品的装裱是材料选择、工艺修复以及保护方式的集中体现。材料主要由工具材料、表材和糨糊组成,工艺指的是装裱的技术、形式以及过程。从目前的书画藏品装裱实物分析中可以看出:书画藏品的装裱依然存在着使用材料成本低廉、工具缺乏、糨糊纯度不高、技能欠缺、修复方式不当等问题。众所周知,书画藏品装裱的裱边常以纸质为主,可以对书画藏品起到美化和加固的作用,而为了节约成本,天地杆多以粗糙木质或者芨芨草茎秆来代替,托画和复背的裱褙纸则以当地出产的麻料和草料纤维为主要原料,其纯度低、粗细不均、导致装裱件在不同的位置出现厚薄不同的现象。同时,装裱用的糨糊主要为小麦淀粉糨糊,糨糊中含有大量的麸皮,乳化度低,泥沙异物明显,这些杂质的出现势必会给糨糊的黏性产生影响。在具体的装裱工作中,使用的装裱工具因陋就简,装裱的裁口和接口处略显草率。此外,从书画藏品的资料记载以及后人对书画藏品的鉴赏分析中还可以看出:书画藏品在保护和保存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书画藏品在流转的过程中,尽管古人使用了诸如画袋、画盒、画箱以及专用收藏室等,但是由于画袋材料低廉、画盒大小不一、画箱变形挤压等方面的原因,书画藏品保存不当,遭受到一定的损伤。

2 博物馆残损书画藏品的修复

2.1 信息采集,建立修复档案

先利用相机完成对书画藏品整体图像和局部图像的拍摄,再将书画藏品的文献信息、破损信息储存于计算机中,将其作为书画修复的主要依据,并留取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建立修复档案。

2.2 分析与测试

首先,对书画藏品进行初步的消毒和灭菌,其次对书画藏品的酸碱程度、稳定性进行分析,最后测试书画藏品的纸绢布以及破损的程度。

2.3 确定修复方案

修复方案的确定是对书画藏品修复工作的综合性评估,或重新揭裱,或保存书画藏品的原形态,针对书画藏品破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明朝的周嘉胄在《装潢志》中曾明确指出:“遇良工,宁存故物。”意思就是,在书画藏品的修复工作中要做到慎之又慎,要从安全可靠、行之有效的角度出发,并能遵循颇为中肯、切中要害的修复原则。

2.4 配备场地及材料

宽敞且明亮的书画藏品修复环境,适合且质优的纸张、绫绢、颜料等材料,对书画藏品材质、形质、病害和破损程度的客观了解,都可以为下一步的修复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5 异物的清除

书画藏品的表面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积尘、蝇屎等的黏附物,这就需要文物修复工作者先裁去装裱镶料,再通过软毛牙刷、纯棉毛巾、软橡皮擦或者面团等清除附着于书画藏品表面的异物,并用小刀将折裂口和破损口处刮薄,再刮去破洞黑口。

2.6 清洗

在对书画藏品进行清洗之前,需要先对书画上面的霉斑、泥迹、笔污进行安全可靠的去除,然后用颜料进行固色,最后用40摄氏度左右的纯净水淋洗,用纯棉毛巾吸去水分即可。纯净水淋洗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①可以去除书画表面污渍,让附着于纸质表面的灰尘、微生物随着水流消失。②可以有效改善书画藏品材料的破坏性及酸碱环境。③通过洗润对原书画的载体纤维进行适量的补水,降低书画材料纤维的老化程度。④方便书画藏品揭裱,调整书画藏品由于破损导致的形态改变。

2.7 揭裱

通过揭、揉、搓等手法揭去裱褙纸。常言道:“书画之命,全关乎揭。”书画揭裱的重点在于书画文物修复工作者对材料的了解与掌握。因此,在具体的揭裱过程中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唯有如此才能做到揭得干净、到位以及揭不伤等。

2.8 加护边

对于书画藏品的托裱,多以搭覆的方式完成,即在画芯四边各5厘米的地方涂上糨糊,然后用毛巾吸取托纸上多余的水分,将托纸搭在画心的背面,再利用排刷,让托纸和画心的背部紧紧地贴在一起,在超出画心四边的地方从背面加助条,这也叫出局,其目的是保证原作品大小以及形状的不变。

2.9 加助条和补隐纸

书画藏品中常见的病害有折裂口、虫蛀、磨损絮化破损等,此时在作品的背面对以上病害部位加助条和补隐纸,增强折口的耐折性,使修补的地方与原作的厚薄一致。

2.10 全色

在通常情况下对书画藏品进行全色,一般先采用胶矾水来强化补色部分,然后利用狼毫笔慢慢补全,实现美观与协调性。在全色的过程中,要做到对原作艺术风格、特点及绘画技巧了然于胸,最终实现对书画藏品的修复如新。此外,全色过程中还要遵循用水宁干勿湿、用色宁浅勿深的原则。

2.11 裱装

对全色完成的书画进行合理的方裁后,再配以适当的镶料镶接在书画的周围,然后覆表被纸,贴到挣墙上,晾晒20天左右,待其完全干透后取下,砑背、装天地杆,至此修复工作全部完成。

3 博物馆残损书画藏品的利用

对博物馆中所有的书画藏品都应当进行研究和陈列,以实现书画藏品的利用价值。但是,残损的书画不仅不利于研究和陈列,如果勉强提取,会对书画藏品造成更进一步的损伤。所以,残损的书画必须要加以修复之后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利用价值。书画藏品在博物馆中的利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3.1 陈列展览

博物馆中的书画藏品应当经常处于既被保护又被利用的循环过程中,如果缺少其中之一,书画藏品就会失去它在博物馆中的意义和价值。陈列展览是书画藏品被有效利用的具体体现,因此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类书画藏品的陈列展览活动。在具体的展览过程中,可以结合书画藏品的时代、地域、流派等交替进行,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它们的利用价值。书画藏品还应当定期与自然空气接触,其目的是对书画藏品进行吹晾,这对书画藏品的保护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书画藏品的展览时间应当选择在温度和湿度适宜的季节,如每年的4—9月份,否则会对书画藏品的保护带来一定的影响。

3.2 书画藏品的研究

之所以对破损的书画藏品进行修复,是因为它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学术与审美方面的价值。因此,还需要对书画藏品进行建档与编目,以备研究之用。博物馆对书画藏品进行研究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研究一幅画,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作者的相关着作以及这幅画在作者心中的地位等都是需要研究的内容。笔者从事书画文物修复工作多年,积累了许多工作经验,修复过的书画藏品现如今在博物馆的展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已经完成修复的清代德宗载湉楷书横批,该书画藏品字体工整,楷法端正,气象雍穆,有典型的皇家气派。清德宗载湉(1871—1908),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满族,爱新觉罗氏,年号光绪,习称光绪帝,庙号德宗。经过天水市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揭、补、全之后,该书画藏品修复完成,现已在定西市安定区博物馆的陈列名单中。另一副是清代左宗棠行书对联。左宗棠,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着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其中一副对联烟熏污渍特别严重,但是经过天水市博物馆文物修复工作者的努力,这幅极具利用价值的书画藏品得以修复完成。以上两位清代书法家的作品十分珍贵,经过精心修复之后,已全部恢复原貌,其因艺术造诣和人文历史因素现已经成为博物馆中最有利用价值的陈列展品与书画藏品。诸多残损书画的修复为后人观赏及研究古代书画藏品铺平了道路。

4 结语

综上所述,书画修复的根本目的就是对流传下来的书画藏品中的破损和存在的病害进行一定的修治,使书画藏品得到应有的保护,并延长其存世时间。赵朴初曾题:“书画赖有装裱助,乃能挂壁增光辉。”每一件书画藏品中所包含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文献与材料价值都是非常珍贵的。因此,书画修复工作者在具体的修复工作中要始终坚持“最小干预、最大信息保留”的原则,这样才能被称为科学合理化的书画藏品修复与利用。

参考文献

[1]南京博物院.传统书画装裱与修复[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2]南京博物院.中国书画文物修复导则[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7.

[3]张文军,陈一珀.西北地区现存古旧书画常见病害及保护性修复[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8(4):60-63.

[4]鲁湘荣.略述博物馆残损书画藏品的修复与利用[J].贵州文史丛刊,2002(1):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