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平

摘 要:隆兴寺,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宋代佛教建筑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隆兴寺集古代建筑、彩塑、壁画等艺术于一身,寺内现存大量珍贵石质文物,包括碑刻40余通、经幢3座以及石牌坊、石造像等。露天的石质文物与寺院共同经历了1400多年的岁月洗礼,受风吹、日晒、雨淋、冻融、干湿交替影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表面污垢、动物侵害、缺失、风化裂隙等病害状况。为最大限度地将现存文物本体所赋存的形象资料及历史信息得以保留和延续,2020年5月20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隆兴寺石质文物保护项目正式启动。

关键词:正定;隆兴寺;石质文物保护与修复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8.009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古称真定,佛教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自汉始,一直香火延绵、钟鼎常鸣,着名学者余秋雨称:“正定是中华文化兴盛时期的佛教重镇。”隆兴寺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处佛教文化遗产,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宋代佛教建筑群,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初名龙藏寺,唐改龙兴寺,北宋开宝四年(971),宋太祖赵匡胤敕令铸高达21.3米的铜铸立式千手观音像,建大悲宝阁,以此为主体,采用中轴线布局,形成了南北纵深、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宋代建筑群,遂跃为“河朔名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圣祖赐额“敕建隆兴寺”,并沿用至今。隆兴寺集古代建筑、彩塑、壁画等艺术于一身,寺内现存大量珍贵石质文物,包括碑刻40余通、经幢3座以及石牌坊、石造像等。这些石质文物以翔实的资料记述了古刹的沧桑变化,是研究隆兴寺历史沿革、佛教文化和书法艺术的珍贵史料。

露天的石质文物与寺院共同经历了1400多年的岁月洗礼,受风吹、日晒、雨淋、冻融、干湿交替影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表面污垢、动物侵害、缺失、风化裂隙等病害状况。为最大限度地使现存文物本体所赋存的形象资料及历史信息得以保留和延续,2020年5月20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隆兴寺石质文物保护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设计施工,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等文物保护原则,对隆兴寺内现存的47件石质文物进行前期病害调查,并针对不同的病害类型,制订了具体的修复方案。

1 隆兴寺石质文物概况

本项目涉及47件石质文物,包括隋代石碑1通,刻立于隋开皇六年(586)的《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该碑是我国现存的着名碑刻之一,主要记述了恒州刺史鄂国公王孝仙奉皇帝之命劝奖恒州境内一万多名庶民百姓共建龙藏寺的经过。其在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被世人所推崇。

北宋石碑刻4通,分别如下:寺僧惠演撰文的《真定府龙兴寺铸金铜像菩萨并盖大悲宝阁序碑》,该碑记述了宋开宝四年(971)铸造千手观音菩萨铜像和盖大悲阁的过程;刻立于宋端拱二年(989)的《大宋重修铸镇州龙兴寺大悲像并阁碑铭并序碑》,由北宋初年古文家田锡奉敕撰写,记述了五代至北宋初千手观音菩萨像的废兴历史;《真定府龙兴寺大悲阁记》碑刻于《真定府龙兴寺铸金铜像菩萨并盖大悲宝阁序碑》的碑阴,为宋绍圣四年(1097),真定府路都总管安抚司机宜文字葛蘩在惠演碑文的基础上润色修饰撰成的新文,该碑言简意赅地记述了隆兴寺千手观音菩萨及大悲阁的历史,并补充更正了一些历史信息,这3通宋代碑刻均为研究隆兴寺肇建最有价值的史料。

另外1通为刻立于宋崇宁年间的《敕赐阁记》残碑,现仅存碑身上半部。从残存的碑文可知,宋徽宗曾赐名大悲阁,将其改为“天宁观音阁”,并由尚书省下达牒文。

金代石经幢1座,即《大金国河北西路真定府都僧录改授广惠大师舍利经幢》。刻立于金大定二十年(1180)。广惠大师是金代慈恩宗高僧,曾主持重修大觉六师殿,大定三年(1163)十月初一圆寂,世寿七十八,金大定二十年(1180)十月一日由门人顺道等百人为师建舍利经幢。

蒙古石碑1通,是刻立于蒙古宪宗九年(1259)的《大朝国师南无大士重修真定府大龙兴寺功德记碑》,主要记述了蒙古国师南无大士重修龙兴寺的功德。南无大士任龙兴寺住持期间,以修寺为己任,全饰大悲菩萨圣像,修补转轮藏。在以真定为封地的阿里不哥大王经济上的大力支持下,广施法雨,普结善缘,曾被封为国师,总领天下释教。

元代石碑9通,分别为记述龙兴寺重修事宜的《特赐大龙兴寺重修大觉六师殿记碑》《皇元真定府龙兴寺重修大悲阁之碑》,由元代着名书画家赵孟頫书丹并篆额;为元仁宗本命祝延的《圣主本命长生祝延碑》;记录寺院捐赠事宜和佛事活动的《圣旨特赐大龙兴寺长明灯钱记碑》《秦王夫人施长生钱记碑》;记述寺院高僧功德的《住持真定龙兴寺临坛大德讲经律论沙门佛光弘教大师之碑》《真定龙兴寺钞主赐紫沙门通照大师之碑》《妙峰上师胜公和尚道行之碑》,还有《舍财施永业地转大藏经》碑,但因碑身泐损严重,内容不详。

明代石碑6通,分别为明天顺七年(1463)刻立描述隆兴寺景色的诗文碑《游龙兴寺胜概诗并序碑》,刻立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紫柏真可所作《释真可赞大悲观世音菩萨碑》和刻立于崇祯元年(1628)的《赞大悲菩萨一百八韵有叙碑》;记述隆兴寺重修事宜的《修天宁观音阁石记碑》《敕建大龙兴寺重修灵泉井亭碑》《补修大悲宝阁记碑》。另有“松风萝月”大字刻石和石经幢1座,石经幢为明代隆兴寺高僧梦堂和尚经幢,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梦堂和尚住持隆兴寺期间曾修缮了摩尼殿、净业堂,增建了弥陀殿、伽蓝殿、祖师殿。

清代石碑18通,分别为与寺院重修相关的《重修大佛寺佛冠序并偈碑》,刻立于清顺治六年(1649),记述了顺治四年(1647)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于清廉重装佛冠一事;刻立于清顺治十年(1653)《重建真定龙兴寺大悲天宁东耳阁记碑》;清康熙十年(1671)《从此须登彼岸碑》;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重装六师佛像记碑》;清康熙三十年(1691)《金装大悲佛像碑记》;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敕命重修隆兴寺碑》《重修隆兴寺功德碑》;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胡公功德碑》;清乾隆十二年(1747)的《敕修隆兴寺记恩碑》;还有记载乾隆四十四年(1779)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重修隆兴寺情况的《重修隆兴寺碑》;其中《大隆兴寺香火地碑》《刘公民瞻功德碑》《赵宏燮长生禄位碑》则是在康熙重修隆兴寺期间刻立,巡抚直隶督查院右副御史赵宏燮得知寺僧无资供养,便施舍千金,并命真定知府刘民瞻在真定、获鹿、新乐等地购买土地,以为香火地。更有寺僧如果刻碑纪事。《隆兴寺传戒碑并序》是寺内仅存的一通专门记述寺院传戒事宜的碑刻,刻立于光绪十九年(1893)。清宣统元年(1909)刻立的《正定隆兴寺意定和尚功德碑》则记述了清末高僧意定和尚主持隆兴寺期间,与八国联军将领周旋,使得隆兴寺以及西侧天主教堂免于战火破坏。

清代碑刻还包括康熙、乾隆、果亲王在内的皇族贵胄留下的御书记事碑和诗文碑,《御制隆兴寺碑》刻立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记载了隆兴寺的历史、兴衰以及康熙四十二年(1703)至康熙四十八年(1709)隆兴寺大修的经过。《重修正定隆兴大佛寺记》为乾隆四十五年(1780)御制,记述了乾隆时期大修隆兴寺的起因和经过。雍正十二年(1734),果亲王允礼前往四川,途径正定并礼大佛,亲撰《行正定隆兴寺》七言诗,后镌刻立石。

“中华民国”石碑1通,是刻立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的《重修隆兴寺碑》,主要记录了20世纪40年代初纯三任隆兴寺住持期间,伪河北省省长吴赞周、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王揖唐、正定县县长吴伟如倡助督修大悲阁事宜。

另有石狮子2座、拼装石经幢1座、石基座1件。

2 隆兴寺石质文物存在的主要病害

隆兴寺石质文物病害主要有尘土污染、片状剥落、人为污染、动物病害、不当修复、微生物病害、风化、表层空鼓、水锈结壳、机械裂隙及残缺等,对其保护十分不利。

2.1 生物病害

生物病害主要包括植物病害、动物病害和微生物病害。植物病害主要指树木、杂草等的根劈作用会促使石质文物开裂。动物病害主要指动物和一些小昆虫的排泄物等对石质文物产生污染。微生物病害包括藻类、霉菌等微生物的繁衍生长,使石质文物表面变色及风化。

2.2 机械损伤

机械损伤主要指机械等外力所导致石质文物的断裂与错位,以及局部缺失与残损。

2.3 表面风化

由于周期性温湿度变化、外力扰动、冻融以及水盐破坏等原因,会导致石质文物表面酥粉、片状、斑块状剥落及孔洞状风化。

2.4 裂隙和空鼓

因自然风化、受力不均、地基沉降、石材自身构造等会引起石质文物开裂和空鼓。

2.5 表面污染

表面污染主要包括积尘积垢、水锈结壳和人为造成的污染。

3 隆兴寺石质文物保护具体修复措施

隆兴寺石质文物存在多种病害,在前期调查及修复实验的基础上,遵循“最小干预”的文物保护原则,对开裂、风化、空鼓等病害严重的石刻进行保护修复,具体修复措施如下。

3.1 表面除尘

使用软毛刷或毛笔将表面灰尘除去,同时配合使用洗耳球进行清理。

3.2 粉化加固

首先,配制比例为3%PS的加固液,用喷壶将加固液喷于粉化表面,待第一次干燥后再喷第二次。也可以采用毛笔或软毛刷刷涂,待加固表面均涂刷好后,可以用防护网遮盖,以减少日晒。1个月后,在同样位置测试加固硬度,如未达到增加值的8%以上,再涂刷一遍加固液,直到硬度值达到要求。如《真定府龙兴寺铸金铜像菩萨并盖大悲宝阁序碑》,为大理岩材质,粉化剥落状况极其严重。进行修复时首先用蒸汽清洗机清除表面灰尘,然后再对粉化部位进行加固处理(图1)。

3.3 空鼓灌浆及结构裂隙的修复

首先将水、水硬性石灰、石英砂按照55∶50∶50的比例调配灰浆;其次将裂隙底部填入碎石,用调配好的灰浆封堵裂隙;最后用灰浆加矿物颜料或大理石粉将灰浆颜色调至与石质文物表面相近,封闭裂隙四周即可。

如果缝隙较小,也可以直接采用水溶性环氧树脂进行灌浆加固,在加固表面施水硬性石灰将表面封闭,以预防环氧树脂氧化变色。比如《妙峰上师胜公和尚道行之碑》为大理岩材质,碑身主要病害有严重表层空鼓、人为污染等,修复时首先清除表面灰尘,将粉化部分加固,其次对空鼓部位进行灌浆,最后进行修补(图2)。

3.4 机械裂隙和风化裂隙的修复

首先,将水和水硬性石灰按照30∶100的比例调配灰浆;其次,使用专用刀具进行填充,对裂隙内部填充并压实后将表面刮平;最后,用灰浆加矿物颜料或大理岩石粉,将灰浆颜色调至与石质文物表面相近。如《敕建大龙兴寺重修灵泉井亭碑》,大理岩材质,碑身断裂并有人为粘接的痕迹。修复时首先应清除表面灰尘,然后将原有抓钉更换为不锈钢制抓钉,对裂隙进行修补(图3)。

3.5 表面清洗

先是将去离子水和乙醇按照50∶50的比例配制清洗液,用脱脂棉蘸取清洗液反复擦拭石质文物表面。对于顽固污染物,比如油漆和墨迹等,需要用脱脂棉蘸取丙酮后,贴敷于污染物表面,并视污染物溶胀情况再揭取。最后,要用脱脂棉蘸取清洗液擦拭,也可用热蒸汽清洗机和激光清洗机对顽固污染物软化后,再用脱脂棉蘸取清洗液进行反复擦拭,直到将污染物清除。如《金装大悲佛像碑》为石灰岩材质,表面油漆污染极为严重,修复时采用热蒸汽清洗机和丙酮贴敷,反复进行清洗,直至表面污染物去除干净。

3.6 残缺、风化、孔洞等的修复

首先配制比例为3%PS的加固液,将粉化部位进行加固;其次再将水、水硬性石灰、大理岩石粉按照30∶50∶50的比例调配灰浆,用灰浆填补残缺、孔洞部位;最后用灰刀及塑形工具进行塑形。

3.7 水泥修补等不当修复的处理

使用钎子、凿子等工具将水泥修补等不当修复统统凿除。

3.8 起翘部位的修复

首先将去离子水和丙酮按照50∶50的比例配制溶液,再用毛笔等工具蘸取溶液涂刷于起翘部位,待起翘部位回软后,用毛笔蘸取雷马士500原液涂刷于起翘部位背面,再用按压包将起翘部位展平并按压复位。如《圣主本命长生祝延碑》,表层空鼓,起翘及片状剥落极其严重,修复时将采用水硬性石灰对空鼓部位进行灌浆,并对起翘部位按压复位,使用激光清洗机对文物表面顽固性污垢进行清洗,拆除原有建筑,并加装钢化玻璃防护罩(图4)。

3.9 下陷石碑的开挖及抬升方法

首先将碑身用海绵包裹并缠紧,四面外覆2厘米厚的木板,木板外用斜拉钢管支撑,之后使用小型手铲进行挖掘,下挖深度为碑底座最下沿50厘米,挖至碑座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处时,在最底部放置5厘米厚钢板做支撑,其上置放千斤顶两个。最后,使用吊装架将碑缓慢吊出放置在配好的石质底座上。如《妙峰上师胜公和尚道行之碑》,碑整体倾斜,局部有残缺,底座三分之二埋于地下,经清洗、除尘、加固后,将其抬升出地面,并将地面进行硬化(图5)。

4 结语

石质文物是研究正定佛教发展史不可或缺的原始文献资料,隆兴寺石质文物保护工程的实施,有助于让石质文物活起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更多人关注、了解正定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同时也为正定县其他9处国保单位内现存石质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