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正

数学素养,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能力、数学观念和数学思维品质等方面的素养,还涵盖创新意识、数学的美学价值及人文精神等方面的素养。本文就怎样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结合自己的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让学生在开放性的环境中学习

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就是要开放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习环境的开放主要是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氛围的开放。我们应该改变长期以来一直封闭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寻找更有挑战性的知识,将数学融入生活中去,让学生真正体味生活处处有数学。

例如,我在教学“利息”这一课时,课前,让学生回家观察一张银行存单或到银行存一次钱,向家人了解利息方面的一些知识。课中,让学生围绕主题,先小组交流再全班讨论。学生饶有兴趣地谈了“利息、本金、利率”等概念的意义及利息的计算方法。因为是学生亲身经历或收集获得的知识,他们的交流积极而主动。并且还有学生交流了把钱存入银行有什幺意义、银行计算利息怎样精确、银行为什幺要调整利率、银行贷款的利息怎样计算等知识和自己对各个银行都摆放一个爱心储蓄罐的感受。整节课以讨论交流的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发表见解,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和努力探索的愿望,并真切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一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文化。

二、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过程的体验中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小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不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简单地死记硬背。随着生活空间不断扩大和知识阅历不断丰富,他们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有了初步的认识,初步形成一定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他们不满足于单纯的书本知识的接受性学习,且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我们的教学活动,就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和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体验中发展,在自主参与中发展。

例如教学“公因数”时,教师首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分别用边长6厘米和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铺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哪种纸片能将这个长方形铺满7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找到答案,有的学生用纸片动手铺一铺,也有的学生借助图形动笔画一画,也有的学生对照图形算一算。接着教师提问: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呢?让学生尝试、验证、交流,体会到要铺满这个长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既要是18的因数又要是12的因数。这样使学生对“公因数”的内涵有了具体化的理解。第三步,在揭示“公因数”概念后,再让学生讨论:生活中什幺情况下需要找两个数的公因数7这个过程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向了探索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学生的发现完全是建立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自身体验,将实际问题“数学化”。

三、让学生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数学应用能力是发展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应用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实践、操作以及使用具体材料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增进理解:运用数学知识发现和解决一系列现实生活问题;对数学内部的规律和原理进行探索研究等。在应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进一步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获得数学能力的一般发展。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计算体积”教学时,提出“如何计算小石块的体积”问题,在学生提出各种方案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提供一些量杯、直尺、水、小石块。由小组长组织,各组讨论研究操作方法。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知道先量出量杯的直径,算出底面积,再在量杯中倒入水,量出水的高度。接着放人石块,并量出水上升的高度,计算出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这样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大胆尝试,在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中拓展实践思路,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享受成功的体验,感受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无限乐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对数学价值的真切体验。

总之,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学生通过实践、探究、体验、感悟得以逐步提升的,是在长期的数学活动和经验的积累中自主内化而成的。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要强化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意识,进一步探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