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梅容

[摘 要]易错题不但会对小学生的学习造成极大的影响,而且也是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找出易错的原因,并开展富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全面纠正教学中易错题的关键环节。教师应对因审题不当、理解能力差、概念模糊、思维定式干扰而产生的易错题进行思考,并找出相应的纠正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易错题;纠正策略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处在义务教育初期的小学生而言,培养正确的数学思维尤为重要。“学”和“习”都是学习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学习者验证新事物的认知状况和理解程度来说,“习”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习题中的易错题更应值得各位数学教师关注。易错题不仅是某一道具体错题的展示,从更深层来看更是小学生在某些方面的薄弱之处的展示。一旦教师没有快速对普遍性的易错题加以纠正与分析,不仅有可能会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负面影响,还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心理。易错题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也是教师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因此,找出产生易错题的原因并开展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是妥善纠正易错题的重要措施。

一、因审题不当产生的易错题及其纠正策略

【案例1】

为提高广大居民节约用电的意识,某市的居民生活用电实施了阶梯式计费方式。收费标准:对于0至50度的部分,按照0.53元/度的标准收费;对于51度至200 度的部分,按照0.61 元/度的标准收费;对于201度及以上的部分,按照0.69元/度收费。如果小李家三月份的用电量为275度,请你计算他家三月份一共需要缴纳多少电费?(得数需保留一位小数)学生常见的错误计算方法是275×0.69≈189.8(元)。即小李家三月份应缴纳的电费是189.8元。

【思考】

出现错解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审题过程中产生了认知上的偏差,没有能够全面领会到阶梯式计费的含义。事实上,275度要分成3个部分分别计费,也就是50 度、150 度与75度,所以小李家三月份需要缴纳的电费应是50×0.53+150×0.61+75×0.69≈169.8(元)。可见,正确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着力指导学生认真地审题,理解题意,并且抓住题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从而挖掘出题目所隐藏的条件,进而做到既準又快地解题。

二、因理解能力差产生的易错题及其纠正策略

【案例2】

下面的题目是非常典型的,都是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佳而导致错解的题目。题一:一根铁丝的长度是12米,用去3/4米,还剩多少米?题二:一根铁丝的长度是12米,用去3/4,还剩多少米?这两道题看上去非常相似,但实际上差别相当大,学生很容易将3/4米与3/4混淆。

【思考】

因为学生没有理解题意,所以造成解题错误。为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教师要多设计一些有对比性的练习题,从而深化学生的认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另一种情况是因为对题意产生误解而导致错误。许多学生只靠自己的经验与感性认知来做题,甚至不分析题目就盲目地写出答案,自然就容易出错,还有部分学生因为在思维上存在局限性而产生差错。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思维过于无序,为克服这些问题,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寻找解题的新思路。

三、因概念模糊产生的易错题及其纠正策略

【案例3】

题目:如果1.68千克黄豆可以榨油0.55千克,那1千克黄豆能榨油多少千克?榨1千克油需用多少千克黄豆?(得数需保留两位小数)学生的错误计算方法是这样的:1.68÷0.55≈3.05(千克),0.55÷1.68≈0.33(千克)。即1 千克黄豆能榨油3.05 千克,榨1千克油需用到0.33千克黄豆。

【思考】

之所以会出现错解,是因为学生对“平均数”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够全面,对将什幺东西平均分配、平均分为几份的认识不到位,在解题时没有找出对应关系,仅把两个数字相除。正确的解答是0.55÷1.68≈0.33(千克),1.68÷0.55≈3.05(千克)。即1 千克黄豆能榨油0.33 千克,榨1千克油需用到3.05 千克黄豆。对于以上常见的错误,教师在实施“平均数”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指导学生关注平均分,让学生明确将什幺东西进行平均分、平均可以分为几份。与此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平均分的分析,运用典型案例,指导学生构建合理的数学模型,再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把握平均分的内涵,从而巧妙、准确地解题。

四、因思维定式干扰产生的易错题及其纠正策略

【案例4】

教师先给学生出这样一道题目:请用纸把数字1000、40、1000、30、1000、20、1000、10盖起来,然后再将纸逐步向右移,每一次只能露出一个数字,一边移动一边口算露出的数字之和,比如露出了1000、40,口算1000+40=1040;露出了1000、40、1000,口算1000+40+1000=2040……以此类推,一直到最后一个数字,对于最终答案,学生出现的错误答案是5000。

【思考】

出现这一差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一边移动、一边口算,往往会按照1000、2000、3000、4000……的顺序一直算下去。因为受到思维定式的干扰,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惯性,导致他们直接说出“5000”这个错误的答案。纠正这个错误首先是要让学生认识到思维定式是影响解题正确率的重要因素。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加强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联想,不局限于固有的解题方法或模式,而应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位来思考与解决问题,从而找到更为简便和科学的解题方法,切实帮助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以及变通性,并进一步提升学生多路径的解题能力。

总之,由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教学正面临着全面调整。随之而来的是小学数学教材的深度与难度也有了新变化。对处于人生学习起步期的学生而言,他们对未知事物并无清晰认知,他们在抽象的数学学习中产生错误是正常的现象。怎样正确地对待学生出现的各类错误是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之一。如果教师只是一味责怪学生过于粗心,则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与信心。对此,教师应当认真整理与分析各类易错题,找到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只要及时让学生转变不良的学习态度,全力挖掘这些易错题当中所包含的学习价值,并持续加以挖掘与运用,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起严密的逻辑思维,这不仅能让学生纠正错题,达到提高解题正确率的目标,而且还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责编 黄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