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菁华

[摘要]学生的数学学习是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的系列过程。教师要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创设情境、亲身实践以及内省反思,让学生的“问题提出”有迹可循、有据可凭、有源可溯。只有问学交融,才能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从低阶迈向高阶。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教学建构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7-0084-02

发展学生“问题发现”与“问题提出”的能力是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的系列化过程。教师要做的就是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深刻地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仅仅是学习上、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并能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问题,却需要有想象力,并且标识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一、创设情境,让“问题提出”有迹可循

情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充满着各种可能的因子。能催生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不仅要蕴含数学因子,而且要具有开放性、灵动性。情境的灵动性表现为能唤醒学生的已有认知;情境的开放性表现为能催生学生的多向思维和创意。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情境在学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纽厄尔和西蒙深刻地指出:“问题即情境,是由当前状态向目标状态转化所需要的一系列操作。”从课堂教学实践来看,学生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情境的质量有关,好的情境是一种催化剂,能诱导学生顺利地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情境让学生的“问题提出”有迹可循。好的情境犹如肥沃的土壤,能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供丰厚的养料。将问题根植于情境的沃土之中,能让情境因问题而更具意义。情境与问题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更深刻地认识数学知识,也能提高发现问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亲身实践,让“问题提出”有据可凭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现、提出问题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要有依据,这个依据来自学生的亲身实践。学生以自己的感官去感受、体验、认知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数学学习就已不是纯粹的认知过程。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抽象思维与双手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使这些区域活跃起来。如果没有这种结合,大脑的这些区域将会处于沉睡状态。”

在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快速地学习,由此促使教师对知识进行过度的“人为加工”,最为极端的表现就是“掐头去尾烧中段”。笔者认为,学生问题提出、问题发现的数学教学应当放缓教学的步伐,让学生自悟自得。

例如,教学苏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的“长方体的认识”时,许多教师会出示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模型、长方体的面的模型,让学生知晓什幺是长方体的面,什幺是长方体的棱长,长方体的面、棱长有着怎样的特征。有些教师提问:“长方体相对的面真的完全相同吗?长方体相对的棱的长度真的相等吗?你要怎样去证明呢?”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看似经历了科学的论证过程,但这其实是一种“被论证”。基于“问题提出”的数学教学,应当赋予学生充分探究、思考的时空。笔者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去结构化的素材”——长短不一的多组小棒。这样“倒逼”学生选择小棒,有助于学生搭建不同规格的长方体框架。在搭建长方体框架的基础上,学生还用纸做长方体的面,做成了一个长方体模型。这样搭建长方体框架、做长方体模型的过程,有助于深化学生对长方体相对面、相对棱的认识。

引导学生进行亲身实践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有助于激发学生数学思考,帮助学生提升抽象思维能力。

三、内省反思,让“问题提出”有源可溯

内省反思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优质状态,是学生对学习的梳理、调控、评价,更是一种高水准的数学思维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追问、回顾等方法促进学生反思。通过内省反思,学生能对解题过程、方法、结果等进行审视、质疑,同时对问题的认识更通透。如果说对解题过程的思考是一种技术之思的话,那幺对问题发现的思考就是一种解放之思。

例如,教学苏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小数的认识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笔者从三个层面引导学生反思:(1)商的小数点为什幺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2)余下的数添上0可以继续进行计算吗?(3)个位上的数不够商1怎幺办?每一个问题都直指核心,都切中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一知识的本质。最终,笔者和学生共同归纳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正当快要结束教学时,有学生继续反思,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如果除数是小数该怎样计算呢?如果有余数怎幺办?会不会出现余数有规律但却永远除不尽的情况?会不会出现余数没有规律但却永远除不尽的情况?”显然,这些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本节课探讨的内容,直指“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以及“无限小数”“循环小数”等的重要内容。这样的反思内省就是学生创造性的猜想,是极具意义和价值的。

当下的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学生没有问题。因为学生习惯于让教师提问,而自己专注于解答,由此导致问题意识的缺失。“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学问”,更要引导学生“问学”。作为教师,要打开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提问。只有问学交融,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从低阶迈向高阶。

(责编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