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

每逢内地拍卖季,总有一个身影穿梭于各家拍场。一旦有瓷珍重器现身,他往往会第一时间上手观摩。习惯于坐在拍卖厅第一排的他,一有心仪之物登场,便立即投身于这场没有硝烟的竞价战之中……他,就是全球知名古董经纪人、香港永宝斋主人翟健民。

近半个世纪以来,翟健民奔波于全球古董市场,而中国内地则是他这30年去得最多的地方。早上还在香港,下午他已坐在北京某家拍场里,晚上或许你在上海又见到他……“飞来飞去”已成了翟健民标志性符号。从1994年中国嘉德举行的首场拍卖,到如今每年多家拍卖行捧出的瓷器古玩拍卖会,他几乎不缺席,一晃就是30载,中国内地文物艺术品拍卖那些年或艰辛或高光的时刻,都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中。

寻宝之路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内地还没有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的时代,香港古董商来内地购藏艺术品的主要渠道是艺术品进出口公司、文物商店等。

1976年,翟健民第一次来北京,自此开启了他近半个世纪奔走于京港等地的“古董生活”。北京外贸知名老字号——懋隆,是当时中外客人购买中国工艺品的首选之地,而懋隆位于三间房的“宝库”也成了当时翟健民到内地采购艺术品的重要一站。对于香港古董商来说,到内地“寻宝”当年可谓一条“曲折”之路。

从香港出发,第一站到广州,然后乘火车到上海,再从上海去往南京、扬州、镇江等江浙一带,继而向北转战天津,并由天津前往北京。由南到北的寻宝之路结束后,他们从北京又直飞广州,最后再转车到深圳罗湖,回到香港……“这样一圈走下来,至少要花费20多天的时间,很辛苦但总能满载而归。”回忆起当年内地购藏之路,翟健民依旧兴奋不已,不过早年间“淘宝”的这番不易也让他感慨良多。

这种辗转经历,其实是翟健民一家的生活底色。翟健民的夫人刘惠芳出身于香港古董世家,她的父亲早在上世纪70年代便跑遍了广州、上海、天津等口岸,而她也于80年代经常在内地与香港间往返,购买仿古家具、工艺品等,为当时海内外艺术品交流架起了一座重要“桥梁”。1988年,翟健民与夫人携手创立的永宝斋在香港荷里活道开张。他曾感慨道,香港与内地之间其实是“血脉相承”的,对于古董收藏行业来说,内地是真正的、最有力的“靠山”,香港古玩艺术品市场的活力离不开内地的支撑。

“我们跨越大半个世纪的‘古董生活,同时也连接起了内地与海外的市场,促进了艺术品的交易与交流。可能大家都不知道,其实在那些年,香港古董商为国家创收了不少外汇,做了很多事情。”翟健民回忆道。

天翻地覆

1993年,随着中国嘉德拍卖公司的成立,翟健民之前的那种舟车劳顿的寻宝之旅结束了。

曾有古董爱好者在网上向翟健民提问:逛拍卖会和逛古董市场的区别在哪里?翟健民将二者形象地比喻为吃“满汉全席”和“路边摊”。在内地文物艺术品拍卖刚启步的那几年,可以说他在“满汉全席”中大包大揽,尽情享用过不少“珍馐美馔”。

对于当时内地买家来说,艺术品拍卖全然是一种新鲜而陌生的事物。而对于翟健民这样早已在海外拍卖会“久经沙场”的老手来说,简直是如鱼得水、信手拈来。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出现在内地拍场上的不少艺术精品都被来自香港、台湾等地的行家里手给“垄断”了。据翟健民回忆,当时他们在拍场上相中的艺术品,最终近9成能被他们拿下。

但到了2000年前后,这种情况发生了转变。经过6年的学习和历练,内地买家开始奋起直追,扳回局面,而香港藏家队伍此时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当然,高精尖的艺术品身价也是水涨船高,越来越贵。“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内地买家越来越趋成熟,随着新藏家的不断加入,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多。过去,我们选中10件艺术品就能八九不离十地全部拿下,后来只能买到5件,到了2010年后能买到两三件就不错了。”在翟健民看来,市场格局不是一成不变的,谁也不可能一直垄断着古玩市场,这些年来他们也在持续观望和学习中。1988年,永宝斋在香港荷里活道开张,见证了香港与内地古玩市场的起起伏伏。2022年,翟健民将屹立香港30余年的永宝斋的版图扩展至北京。

20年30倍

近50年来,翟健民奔走于全球各地拍场,见证了不少天价瓷器、古董艺术品的诞生,也亲历了海内外拍卖市场的沉浮。比如在2005年伦敦佳士得的拍卖现场,他曾与埃斯卡纳齐争夺那件身价逾2.3亿元、创下中国艺术品世界拍卖纪录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同年10月,他在香港苏富比力挫群雄以1.15亿港元一举夺得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锦鸡图双耳瓶……每一年,他都亲眼见证了不少文物艺术品写下令人咋舌的天价与纪录。

随着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翰海、中贸圣佳等内地拍卖公司的发展壮大,内地的拍场也让翟健民有了更多大显身手的机会。在各家公司的大小拍卖会上,曾经过他手的器物难以计数,不少重器都与他有不解之缘。就拿这件清乾隆御制洋彩江山万代如意耳琵琶尊来说,1997年,其作为北京翰海春拍“中国古董珍玩”专场的封面作品上拍,当时翟健民一路叫到250万元的心理高价,没想到对手加了一口后以260万元落槌。

“那次,我只能饮恨与它擦身而过。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有业内人士前来询问我是否还对那件琵琶尊感兴趣,于是我以600万元将这件心仪之尊斩获。之后,我将此尊转让给一位内地藏家。几年后,当这件琵琶尊再现拍场时,其身价已高达1122万元。2018年,这件琵琶尊再次上拍,其以9487.5万元的身价成交。”

从1997年的299万元到2018年的9487.5万元,20年琵琶尊身价涨了逾30倍,“这是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30年来高歌猛进的一段缩影。”显然,这也是对“投资好的艺术品一定会有好的回报”的最好印证。

“内地拍卖市场可谓蒸蒸日上,眼看这3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是越来越好!”在翟健民看来,内地的拍卖企业这些年愈发走向成熟、亲切和人性化。因为他们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除了不断地提升服务水平,还深入挖掘每件器物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中国内地拍卖市场在某些方面还与香港存在差距,但已超出了欧美等地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水平。”

“要与时俱进”

除了行业的进步,让翟健民感触最深的还有内地收藏爱好者在不断增多,有越来越多年轻群体开始关注和重视中国传统文化。“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可能有许多年轻人原本对宋元明清等古代文化艺术一无所知,但在收藏拍卖界的推动下,能让年轻一代从艺术品着眼,更多地去了解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我想,这正是一种文化自信!”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翟健民将屹立香港30余年的永宝斋的版图扩展至北京,除了延续传统古董经纪业务以外,还进军拍卖领域。自2022年7月以来,北京永宝斋举行了多场线上拍卖会,且成绩不俗。“这两年,我们的古玩生意也被新冠肺炎疫情按下‘暂停键,怎幺办?我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是在香港原地不动,还是要与时俱进、更上一层楼?”这两年的不易,让翟健民不得不动起来,寻求新的平台和新的交易方式。

不受空间限制的网络不仅连通世界各地,也让隔空的各路买家也纷纷转战线上,通过网络拍卖模式购藏艺术品“要与时俱进,不能死守传统板块”。基于此,翟健民立刻着手用互联网科技来拓展自己的事业蓝图。“过去如果是在北京举行拍卖,你必须得从外地专程飞到北京,看到实物才能参与拍卖。如今通过网络,无论你身处何地都可以参与进来。只要拍卖公司讲诚信,凭借品牌信用就可以让买家放心地在线上交易。”除了做拍卖,翟健民也认真研究了北京永宝斋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同于香港古董店的定位,而是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一个集艺术品拍卖、展览和教育推广为一体的机构。

很显然,翟健民的身份和角色也在随着时代而转变。当被问到为何会作出这样的抉择时,翟健民笑言道:“你说我老吗?也不算老,说我年轻也不算年轻。作为收藏行业的一份子,我只希望在还能跑来跑去的时候,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出点力。毋庸置疑,拍卖是一个最好的窗口!”(注:本文图片由翟健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