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婕

持续地关注,处于崩溃的边缘

小李是一名央企的工作人员,35岁的他,工作稳定,夫妻和睦,有一个9岁的儿子和一个6岁的女儿,可以说家庭和事业均齐头并进。工作中他认真负责,生活中是模范丈夫和超级老爸,只要休息都会把时间花在陪伴家人上。春节前一家四口回山东老家过年,因为疫情蔓延,就一直在老家隔离。近期疫情被有效地控制住,复工在即,他做好防护后带着家人乘坐飞机返京,准备隔离14天后复工。

返京后第二天,小李日常监测体温显示37.5℃,反复测量后仍然显示37.5℃,家人体温均显示正常,小李心里的弦立刻绷紧,脑袋里闪现出“新冠肺炎”这个词,想极尽全力保护家人的他,立刻将自己隔离在一个房间里,不让妻子和孩子靠近。独自在房间里反复监测体温,反复体会自己是否出现咽痛、干咳、乏力等症状,好在这些症状都没出现,但总感觉心慌、胸闷、憋气、呼吸不畅,胸口像压着一块大石头一样。接下来的两天体温仍波动在37.3-38.0℃。小李做好防护后到发热门诊就诊,经过一系列的询问及检查,排除新冠病毒肺炎,回家后复测体温正常了,他仍不敢放松警惕,连晚上睡觉都戴着口罩。

之后3天体温是恢复正常了,但出现大小便次数增多的情况,总想排大便,每次排便前后总是胸闷、憋气、出汗,觉得浑身发热,食欲差,入睡困难,入睡后总伴随紧张、着急的梦境,与家人交流也没耐心,坐不住,躺不下,想到肺炎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也会有腹泻,便更加担心自己被传染,想再去医院检查,又担心去医院增加感染的风险,只能在家反复监测体温和心率,一天测50多次,心率没下过100次/分,体温虽然正常,但也担心下一次测量会升高,因而服用了各种治疗感冒的中成药。

小李常仔细回想回京途中的细节,如飞机上是否有人咳嗽,自己和家人是否与别人保持1米的距离,到家后是否立刻洗手……脑子里总出现自己生病卧床后家人艰难生活的画面。热爱生活和重视家人的小李,每当脑袋里出现这样的画面时眼泪便悄然流下。无处诉说的他接近崩溃的边缘,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拨通了我们医院抗击疫情心理援助的热线,希望了解更多疾病相关的信息和救治信息。

耐心地倾听,捕捉额外的信息

电话接通后,开始的沟通并不顺利,小李吱吱呜呜询问冠状病毒相关的常识,语音低沉,时不时传来大口喘气声,好几次欲言又止,我感觉到小李并不是想咨询病毒相关的常识,于是我对他拨打咨询电话表示肯定,鼓励他多说说自己的感受,小李才快速讲出自己的情况,我耐心地倾听小李的叙述,了解到自疫情发生以来,小李每天会花上五六个小时关注疫情,也一直暗暗关注全家人的身体状况,为了减少家人的心理负担,他竭力保持安然自若的状态,给家人传递疫情相关的积极的信息,可家人的一声咳嗽或一个喷嚏都牵动着他的心弦,会悄悄观察是否会再咳嗽或打喷嚏,旁敲侧击询问是否不适等。一个月以来,他把家人照顾得很好,他的内心却并不平静,返京也是反复做了心理斗争,查询机场、居住小区等是否出现疫情以及管控情况。

咨询中了解到小李平时也很注重家人的健康管理,自己每年体检均无明显异常指标,近3年很少生病,没有发过烧,排便习惯很好,返京后饮食也没发生变化,但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低热和腹泻,他感觉自己很可能返京途中感染了新冠病毒,心慌、胸闷、憋气、呼吸不畅、出汗、乏力、食欲差等也加强了自己“患病”的想法。

温暖地陪伴,提供有效的应对

疫情之下,我们无法分辨谁是病毒携带者,不确定性会让我们感到难以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面对这样的情况,容易出现焦虑的心理,特别关注身体不适的感觉,会将身体出现的不适与疾病联系起来,担心自己是否得病,很容易被焦虑情绪笼罩住。

听得出他对焦虑情绪并不了解,要改善他目前的情况,首先需要做焦虑的心理教育与正常化,我引导小李回忆既往面对重要考试、上台汇报前他的感受,他便意识到目前的一些症状会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只是这些症状促使他一直前进,没有带给他困扰,所以也不曾留意。同时我也和他分享疫情带给我的感受。在特殊时期,我们要了解并接纳自己的情绪反应。

了解到近一周小李除了测体温和脉搏,就是上网查新冠病毒肺炎相关信息,持续关注疫情,其余什幺也不干,我带着小李去分析这样的日常安排带给他的利与弊,寻找患病的支持证据和反对证据,讨论后小李意识到自己的负性认知和不合理的应对方式将他推入困境。分享给小李有效的应对策略后,我建议小李“定时”关注疫情,规律作息,丰富居家生活,适度运动,获取积极资源,调整自我认知等。

近30分钟的咨询结束时,小李反馈自己一直没有关注“焦虑情绪”,而是纠结是否患病,把自己的想法混淆成事实,做了很多无用的斗争,近一周来感觉胸口像被大石头压住,现在感觉“石头”轻多了,呼吸也顺畅多了,也愿意尝试我分享的应对策略。

专业地了解,寻求积极的帮助

事实上,当我们面临危险时,会出现焦虑情绪,如紧张恐慌、提心吊胆、惴惴不安、恐惧、害怕、忧虑等内心体验;会出现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如头晕、心慌、胸闷、出汗、口干、便秘、腹泻、尿频、尿急等躯体不适;也会出现运动性不安,如坐立不安、搓手顿足、肢体发抖、肌肉紧张性疼痛及舌、唇、指肌震颤等。在应激面前适度的焦虑具有积极的意义,有利于充分地调动身体脏器的机能和自己的积极资源来应对风险,适度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和警觉性。当焦虑程度较重,明显影响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及早地干预,可以有效控制不良情绪,恢复良好的社会功能。通常焦虑症治疗手段根据不同程度可以选择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联合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