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某天,我在小区里偶遇多年不见的同学青禾。原来她就职的法国公司派她回国工作一段时间,碰巧租住在我的小区里。我俩自从高中毕业后就没见过面,这次久别重逢还能成为邻居,自然喜出望外。更巧的是,青禾的妈妈陈阿姨从老家过来陪她。于是,接下来的这段日子,我见证了这对母女间的“战争”。

这一年我家大宝刚刚出生,陈阿姨经常来我们家和大宝玩,我发现她看着大宝的眼神里充满羡慕。她告诉我,青禾工作太忙,把身体累垮了,结婚这幺多年还没怀上孩子。陈阿姨是中医,觉得自己很在行,天天给女儿熬中药吃,希望青禾能早日当上妈妈。可有一次我去青禾租住的房子,却看到她把陈阿姨辛辛苦苦熬的中药偷偷倒掉了,被我发现,还开心地跟我做了个鬼脸。

后来,我又见到了青禾的丈夫,是她在国内读大学本科时的同学,两人一起出了国,结了婚,但日子磕磕绊绊。我第一眼看到他,就直觉他和青禾已经貌合神离。没过多久,青禾果然离婚了。

陈阿姨对女儿的离婚满腹怨言:“好好的婚姻,离什幺离?赶快复婚!”青禾则愤愤地说:“婚姻好不好,自己才知道,我离我的婚,你管得着吗!”

再后来,青禾的外派期结束了,她必须在法国和中国的工作岗位之间做出选择。她找我商量了多次,既觉得国内挺好,在国外时经常想家,但又觉得在国外更自由,“尤其是我妈管不了我!”她和我说这句话时,让我想起她偷偷倒掉中药的场景。所以我对青禾说:“倾听你内心的声音吧!”

然后,青禾就如我所料地选择了继续去法国工作。一年后,青禾再婚了,对象是一个法国男人,陈阿姨为此怒气冲冲地飞到了法国,说外国男人不好,想要把青禾带回中国,青禾自然是不从,陈阿姨索性一直住在法国,既监督也是监视。

母女间的“战争”维持了大半年,直到今年夏天,青禾发给我一张她和家人行走在巴黎街头的照片。照片里青禾与丈夫笑容爽朗,而陈阿姨竟也在一旁笑得开怀。我给她发信息说:“你赢了!”她回信说:“是啊,虽然很难,但我赢了!”

解读母女间的“战争”

青禾与陈阿姨之间的“战争”,可能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一种母女间的相处模式。母亲的控制欲比较强,即使女儿已经成年、工作、结婚,也必须按照她的想法做事,否则就是一场家庭矛盾。此时,作为女儿,是听从还是反抗,就显得非常为难。

相信很多女儿都会想要反抗,毕竟没有人希望自己按照别人的想法活一辈子。但在反抗的过程中,总有一些时候,你会深刻地体会到自己身上有母亲的基因在流淌。这种延续始于你在她的子宫里被孕育的那一刻起,你携带着她的基因出生,而后又在她所营造的环境中长大成人,你感到人生就像一场基因的轮回,想要反抗母亲,想要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是非常艰难和煎熬的。

我在咨询中也遇到很多类似的案例,所有的母女都想彼此接纳对方,所有的争吵、愤怒、抱怨、讨伐只是表达了无法彼此接纳的无奈。但对于女儿而言,母亲是对自己一生最有影响力的女人,这导致了母亲胜利、女儿落败的情况较为常见。能像青禾一样始终坚持自我,并最终赢得母亲认可的人,可能并不多。那幺,作为女儿的你,面对自己糟糕的母女关系,可以做些什幺呢?

母女间如何从“战争”走向“和平”?

1坦然面对自己与母亲的关系

不论你们的斗争有没有分出胜负,你始终都要坦然地接受你和母亲既有矛盾也有爱的这一事实。你要接受爱的背后有压抑隐藏的恨,也要发现恨背后所包含的情感。也许,你可以在爱恨中间找到一个可以缓冲的空间。

世上没有完美的母亲,母亲身上的某些缺陷或许很难改变,但其实也不必非要改变。因为当你意识到它存在时,就已经是在尽力削弱它的影响了。

2和母亲多沟通

在尝试和母亲沟通前,我们先要了解她行为背后的心理影响因素。在结合自身家庭的实际情况,在尝试理解了母亲高控制下的心理需求以后,可以先从小事开始和她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自己做主,同时也让她有机会适应你开始自己做主的转变。

最开始,她可能无法适应这种转变,她可能会非常警觉并和你发生争执,这时候你可以先不带敌意地坚持一下,如果说不通就假装顺从,等到她情绪缓和了,有了彼此方便交流的时机,再尝试进行沟通。

沟通时,不要总站在“我”的角度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因为高控制型的母亲是很难看到别人的需要的。我对此的建议是,在表达需求时,先表示你对母亲的爱和理解,这是让她看到你的需求的前提。

3让自己真正独立自主

控制的目的是依赖和共生。依赖是因为一个人没有独立的自我,或者认为自己无法独立面对生命中的种种课题与任务。我在咨询中碰到的控制型妈妈,都很依赖自己的女儿。她们没有自己的社交圈,和丈夫关系不好,女儿就成了最重要的人。这样的妈妈会做很多事情,让女儿离不开自己。但是,其实很多被控制的女儿,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妈妈的依赖,其表达对妈妈控制的不舒服感受,其实是渴望妈妈能够改变成一个让自己更好依赖的对象。

所以,不论彼此如何斗争,到头来她们仍然无法脱离“控制与服从”的关系模式,会一次次重蹈覆辙。

依赖一次次发生,源于你内心的独立自主并没有真正发生。你反抗是为了表达情绪,而非拥有了独立生存的能力。当你在外面受到挫折,你又会回到熟悉的环境中,回到母亲的控制中去。

所以,想脱离控制,就要让自己真正独立自主。

在我们国家,想要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比较困难,尤其是对于女性而言。作为女儿,想要摆脱这样的母女关系并活出自己,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当你意识到关系中的问题并勇敢地去面对,允许自己做出选择的那一刻,你就给予了人生新的选择,不论结果如何,都勇气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