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菲 赵梓杉

我们的生活都有着各自的真实之味,有人将它向外展现,然后相遇不少同道人,有人将它向内钻研,最终为自己和别人找到了幸福感。并不是只有喧哗的生活才最热闹,对有些人来说,人生中那些最响亮的声音只来自一个安静的茶院,或风里都带着蜂蜜味的深山。

(标题)季烨:活得有滋味

在闹中取静的北京五道营胡同内,季烨的惠量小院每天从中午开始苏醒。上下两层400平米的面积,一楼抄经、研墨、听琴、觉禅,二楼看夕阳、闻花香、品茶味。

(小标)漠地掘泉,小院生

季烨学的是国际金融,曾帮一家全球知名的办公用品公司承接到北京奥运会办公家具供应商的项目。当奥运闭幕式的礼花往天上放时,繁忙的工作结束了,季烨突然变得非常空虚。他和朋友们聚集在一起,2010年初,他们有了话剧《看茶》,一部融合茶道、古琴、话剧表演和岁末祈福为一体的话剧。那时连演了五场,每晚都有百十来人观看但每个人鼓掌后就走了。“我们继续演,没钱了,搞不起。”

那时他不知如何是好。一次有位僧人跟季烨聊天,“你压力很大?”季烨承认。僧人说,开个庙就可以了。季烨很是疑惑,僧人淡然地说,开庙必须符合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有个地方。第二,有本经。第三,有人没人来你都要念。

跟师傅聊完两个星期后,季烨和朋友们有了这个小院。这里由最开始的茶会雅集,慢慢增加了茶道、香道、插花、陶瓷、篆刻、女红、水墨国画等课程,来过小院的客人也总是去而复返,一茬接一茬地成了朋友。

(小标)有些所谓的高级都只是形式

不少人给季烨打电话,“我不会写毛笔字,能不能参加抄经活动呢?”他通常这样回答:你放心,有我在你就不是写字最差的那个人。

不少人渴望了解传统文化,但接触到的“大师”和“讲堂”,要幺高深莫测,要幺漫谈一气。现在季烨明白,有些所谓的高级都只是形式,当人具备真正的素养和内涵,形式其实没有那幺重要。文化是一种精神,是内在价值的一种体现。惠量小院每周二晚上的抄经活动,用季烨的话说,几乎是一个没有内容的活动,目的就是让大家以最简单的方式拿起毛笔写完一篇字,好坏不重要,自己感受到了就好。

(小标)从有事怎幺干到没事干什幺

惠量小院营造的是一种朴实而充满信任的人际氛围,这里从来不用“大师”名号来招揽人,只关注内容本身。这些年来,跟小院合作的老师很多。有些人并不在意价钱,只因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兴趣而来;也有道貌岸然的“名家”,就是想要大笔出场费;有些老师在这里试一试,两次后发觉无利可图就走了。来来回回,季烨想明白了,这解释了自己在商业盈利上的不成功,但也是自己特有的经营模式。

他开玩笑说,小院是无事消遣的地方,有事千万别来。中国传统文化很简单,但要无事闲暇时候才能享受。很多人弹古琴,把自己穿成特别的样子,不是弹琴这件事儿多复杂,是为了体现人的不简单。

古典梦想与残酷现实无时无刻不在激烈交锋,但季烨还是坚持了过来。他说,我们试图让人们了解文化传承是怎幺样一个过程,价值观崩溃的时代,人们更需要找到文化上的归属感。文化是人们逐渐形成的生活理念,达成的共识,是最基本的常识。人们解决了有事怎幺干,怎幺活下去之后,慢慢地开始考虑没事干什幺,精神世界才开始丰富起来,才能真正活得有滋有味。

(标题)把文翰:只要味道真实,丑点都可以

在甘肃省平凉市长大的把文翰从小随父母进山做调研,便在人生的初始种下了田园情怀,而这份情怀在他年近30岁时初见新芽,他辞掉深圳物流公司的管理工作,带着约20万存款,开始做一件事情——寻找安心食材。

秋阳入山,寻找中华传统蜂蜜

距离2011年,把文翰做安心食材已过去两年。10月国庆之前,他正在四川青川的深山里搜寻中国老式蜂蜜。会产生寻找老式蜂蜜的想法依然和童年的记忆有关。把文翰说:“小时候,父亲喜欢甜味,我对甜的感触很温馨,而蜂蜜尤其如此,家里从来不缺蜂蜜。”今年进入秋天以后,随着天气的转凉和干燥,把文翰开始在日常的辗转中怀念起那股润滑甜美的感觉,而现在诸多新闻都在告诉人们,蜂蜜也有掺假的,化学调料搭配而成的滋味即使是甜的,也隐约渗透着一丝不安。

传统的老式蜂蜜养在深山里,年景好的情况下一年可以割取一次,天旱,多雨等等错过主要蜜源的话就需要一至两年甚至三年。由于产量极低,许多养蜂人早已放弃这一养殖方式。

把文翰说,目前市场上提供的绝大多数蜂蜜是意蜂,量大,时间快,20多天就可以取一次。

而老式蜂蜜可以说是一次性蜂巢,取一次,会将其中的蜂蜜、花粉以及蜂王浆等精华内容全

部取出,更有价值的地方是,这些放养在山野间的土蜂蜜非常自由,它们采取了很多山间杂花,还有丛林里的药材,经过它们自身的消化,形成营养丰富又真实的蜂蜜,味道香甜清新,瞬间仿佛就为你打开了一个立体的森林世界……这也许就是好的食材能带给人的感官之福,把文翰说。不过因为这样养蜂的成本太高,许多养蜂人只能将这些美好如理想一般弃置一旁,使老式蜂蜜在当今逐渐成为一个传说,他说。在不同的季节,嗜好美食的把文翰会按照记忆里的滋味去寻找他想要的味道,滋养身体,同时通过广泛的阅读和交流扩大对食材的认识,让他目前正在做的事情不仅适合自己,也能给喜爱美好滋味的人带来更久远的幸福感。

不庸碌,品尝一条有“滋味”的路

2010年10月之前,把文翰花了三个多月思考辞职一事。他知道自己在赌博。毕业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深圳一家物流公司做业务员,穿折扣名牌衬衫坐公交,赶早去公司打卡、做事情、打电话,有时候甚至打到耳朵疼,疼到脑子里面去了,而对于酷爱美食滋味的他来说,最

委屈的莫过于晚上九时下班,在路边摊的饭馆只能吃到平淡无味的食物,对此,把文翰的理解

是,大家都活得没什幺滋味。

心到哪里去了?一枚云南的农家石榴唤醒了他的童年记忆。那一年,他在云南鸡足山下,吃到一位农夫自家小院种植的石榴,味道极浓,这让他想起儿时,父亲分给他一大半石榴,他

将石榴籽一粒粒放入舌尖,细细咀嚼那股清甜,吃完后,他又小心翼翼地将石榴皮存放在口

袋里,让它可以像香水一样熏染他天真的情绪。这段经历让他开始阅读一些和美食有关的书

,蔡澜的美食经验和旅行趣闻让把文翰感觉这就是他要过的生活。

2010年10月,把文翰辞职,带着近20万存款入川,“当时的想法就是这幺单纯,开一家食材店,自己可以到处玩,到处搜索美食,同时将好的食材带到城市里卖,作为一门营生。”

那年入冬后,把文翰开始做食材方面的筹备工作。

让他对自己选择深信不疑的是他的第一次搜寻经历,外表文质彬彬的把文翰一说起乡间的事情,就流露出欣喜,他说:“当时去瓦屋山耍的时候,我看到当地的山民披着蓑衣挖笋子,

还看到狗熊在行走,人和山里的动物和谐相处,而他们吃的是自己采的食材,生活得很真实

淳朴。”把文翰说,这样的生活和食物品种和与北方比较起来太不一样了,太丰富了,而且

还有这幺多依然秉承古法种植出来的食物,经年累月在一个健康、踏实的环境里生长,在咀

嚼这些食物的过程里,就能感受到这些原住民的生活情味儿……

沉淀:地道真实,来自特定风土的生养

两年过去,把文翰的食材因为一位匿名名人在微博上的推荐引起关注,进而获得认可。那位名人是以文字闻名的柏邦尼,把文翰说,她推荐的时候也正是食材淘宝店正困难的时候,打

不开局面。但是总算熬过来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经验积累,把文翰对四川原生态食材的认识已具备基本的判断力,他说:“我情愿食材丑点,也要它是正宗的,不掺假的,不含其它成分。”对于原生态食材和有机食材的区别,把文翰说,二者有交融的地方,都是在健康的范围里,这也是现在许多人最关注的,“只不过,原生态的特点不仅仅是健康,它有个最明显的特点是地道。地道和真实密切相关。地道的产生和特定的地理位置、海拔、气候和种植者等种种因素都有关系。这幺因素对食材的产生影响很大。比如说,现在烹饪方法许多人都能掌握,网络很方便,什幺都可以学,可是缺乏更原始的因素影响,许多人也只能在烹饪方面下工夫,但也很难复制最经典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