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彩红

(南京市玄武区中医院 210018)

在临床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中,高血压具有极高发病率和致残率,也是导致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1]。高血压为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易引起较多严重后果,比如心肌梗死、慢性肾脏病、心力衰竭、脑卒中等等,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浪费医疗资源,现已成为临床广泛讨论的话题[2]。本文通过分析两组高血压患者的各项情况,明确管理效果,具体见下文描述。

1.资料 /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对象为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高血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7年的6月至2018年的8月;其中40例为观察组患者、40例为对照组患者,分别实施不同管理措施。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严重脏器疾病,且伴有恶性病变。观察组(40例):组内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在56~76岁,平均为(66.23±1.10)岁。对照组(40例):组内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在 57~76岁,平均为(66.57±1.82)岁。

两组各项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P>0.05代表本次研究具有可比性,且成立。

1.2 方法 对照组40例行常规管理。观察组40例行规范化管理。

生活习惯管理: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应重点宣传良好生活习惯对疾病改善的重要性,使其能够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比如吸烟、嗜酒等等,从而有效控制血压水平。饮食管理:告知患者在饮食方面以低胆固醇、低脂肪、低钠盐饮食为主,并食用丰富优质蛋白质,对食物总热量应严格控制。在日常饮食中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3]。

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宣传:以分级分层方式进行管理,首先为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并与患者危险因素、血压水平、靶器官损害情况进行结合,进行全面评估,根据目前情况,将其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根据不同分级进行规范化管理,能够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得以降低,保障患者安全。

1.3 观察指标 分析和对比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的研究指标,指标包含:血压改善情况、心脑血管预后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本次研究结果和数据,其中血压改善情况采用计量资料进行检验,用T值检验;患者心脑血管预后情况用计数资料检验,用卡方值检验,若2组间差异存在意义,使用P<0.05表示,具有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2组血压改善情况 观察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22.34±1.02)mmHg、舒张压(70.44±1.23)mmHg与对照组收缩压(135.45±2.93)mmHg、舒张压(88.34±2.81)mmHg相比较,具有差异(P<0.05)。见表 1。

2.2 比较两组心脑血管预后情况 观察组40例患者和对照组40例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预后情况相比较,前者更具有优势,P<0.05。如表2。

?

?

3 讨论

高血压为临床常见慢性疾病类型,其具有极高发病率和致残率,若血压控制不及时,易威胁我国老年人群生命安全[4]。而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其管理目的在于控制血压水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使每位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应用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其能够使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降低,同时能够使患者病情预后得到改善,使其生存质量提高[5]。而根据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规范化管理能够使患者血压水平降低,使其血压得到良好控制,在一定程度能够改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预后,促进患者机体早期康复。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22.34±1.02)mmHg、舒张压(70.44±1.23)mmHg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差异(P<0.05)。观察组40例患者和对照组40例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预后情况相比较,前者更具有优势,P<0.05。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能够显着改善心脑血管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