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民荣

【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用于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72例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开展研究。结合组36例患儿应用中西医结合法进行治疗,常规组36例患儿接受普通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结合组患儿临床病症缓解时间短于常规组患儿,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患儿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患儿,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可在短时间缓解患儿病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建议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疗效

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特指患儿接受抗生素治疗后出现的腹泻病症,发病原因仅为使用抗生素无其他致病原因的腹泻疾病。中医学中认为脏腑功能失调会引发腹泻,该病源于水液代谢紊乱。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中西医结合用于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现作以下详细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收治的72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结合组与常规组。结合组患儿年龄为(1~7)岁,平均年龄为(3.4±1.1)岁,轻度腹泻患儿13例,中度腹泻患儿18例,重度腹泻患儿6例;常规组患儿年龄为(1~8)岁,平均年龄为(3.5±0.9)岁,轻度腹泻患儿12例,中度腹泻患儿19例,重度腹泻患儿5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同期对比。所有患儿家属均已了解治疗方案,同意参与临床研究。本次研究方案已通过科室审核,核发有正式文件。

1.2方法

常规组患儿应用普通西医疗法,患儿需要每日服用酪酸梭活菌散(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40088),每日服用三袋,分三次服用,使用温开水送服。结合组患儿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除服用酪酸梭活菌散,用法用量与常规组患儿一致,还需要服用小儿腹泻散,方剂中药物有石榴皮、地榆、丁香、肉豆蔻、广藿香、寒水石,1周岁以内的患儿每日服用量为1g,1周岁至4周岁以内的患儿服用量可增加至2g,年龄在四周岁以上的患儿可服用6g。

1.3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症状有恶心、呕吐、腹泻以及发热;(2)记录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显效率+治疗有效率,治疗显效:患儿症状完全消失,C反应蛋白水平恢复正常;治疗有效:患儿症状大幅改善,C反应蛋白水平趋于正常;治疗无效:患儿病症无缓解。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一次性导入SPSS19.0中分析处理,计数资料(治疗总有效率)采用百分数(%)表示,行卡方(X2)检测,计量资料(症状缓解时间)使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测,当检测后的P值小于0.05时认为组间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病症缓解时间比较

如下文表1所示,结合组病症缓解时间短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儿病症缓解时间比较

注;与常规组相比.P<0.05。

2.2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

结合组患儿中共计有15例患儿治疗有效,20例患儿治疗显效,1例患儿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常规组中共计有17例患儿治疗有效,13例患儿治疗显效,6例患儿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结合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较常规组患儿高出13个百分点,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发病机制在临床上并未完全研究透彻,多数专家学者认为,抗生素的使用会导致患儿肠道正常菌群移位,由于肠道正常菌群遭受破坏,致使患儿发生腹泻。中医中认为小儿腹泻的原因是由于脾胃虚弱,外邪入侵所致,因此治疗需要以温脾养胃、理气化浊的药物进行治疗。本次研究中针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患儿,采取小儿腹泻散配合益生菌进行治疗,小儿腹泻散中主要使用的药物有寒水石、石榴皮、地榆、丁香、肉豆蔻和广藿香,上述药物均可温脾固肠、健脾止泻,寒水石在清热泻火方面的作用较好,石榴皮具备收敛止血功效,地榆可清热凉血,丁香可降逆温中,肉豆蔻可温中活气,广藿香具备理气化浊的功效。酪酸梭菌活菌散属于微生态制剂,可通过调节患儿胃肠道菌群,修复患儿胃肠道黏膜损伤,能够加速毒素的排出,使用该药物可促使患儿胃肠道菌群恢复至正常状态。本次研究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普通西医治疗高出13个百分点,能够快速缓解患儿各项病症,患儿临床疗效较好。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抗生素性腹泻,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患儿各项病症缓解时间较短,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