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晓婧

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把高血压、心脏病连起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很多高血压患者都患有心脏病,他们住院治疗的主要原因往往不是难以控制的高血压,而是因为心脏病的发作危及到了生命安全。

我们心脏主要的功能就是维持全身的血液循环,所以它需要不停地、有规律地跳动,一旦心功能受到损伤,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高血压是指血管受到外界刺激,导致血管痉挛变细,而血管为了保证血液循环,人体自我保护系统只能将射血压力变大,这个压力较正常的会高很多,这就是高血压。高血压主要影响的就是心脏和血管,心脏的受累必将加速心脏的衰老,心脏从生病到衰老往往要经过3个过程,最后被一步步“压垮”。

高血压引起心衰的3 个过程

第一步:引起左心室肥厚

心脏平时只能承受120/70毫米汞柱左右的压力,当血压升高后,我们的心脏必须使劲收缩克服动脉的阻力才能将血液泵出去,而心脏的过度劳累,则会使心肌细胞增大增粗,加厚了的心脏肌肉只会增加心脏的负担。由于心脏通向全身血管的最后出口处是在左边的心室,所以,左心室承受的压力最大,高血压所影响的心脏结构变化的主要表现就是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导致心脏衰老的第一步。

第二步:心脏舒张、收缩功能减退

增厚增大的心脏在工作时,也需要更多的血液来提供营养,这对已经出现血液供应减少的心血管系统来说,供需矛盾会更加突出。心脏一方面要不断地增加工作量来维持人体对血液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得不到充足的血液补给,疲惫的心脏只能减少工作强度,减低工作效率。

最早表现出来的是心脏的舒张功能减退,早期的左心室肥厚并没有使左心室腔增大,反而使左心室在舒张时不能得到充分的扩张,心室内的有效血流量因心肌的肥厚反而减少,射出的血液也就减少,这就是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所带来的后果。

长期的心脏负担过重、心肌的肥厚同样会伴有左心室腔的扩大。由此引起心肌消耗增加和收缩功能的减退。

第三步:静脉瘀血,血液量减少

当心脏的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都减退后,人体需要血液供应与心脏输送血液的能力这对矛盾更进一步尖锐,回流到心脏的血液不能如数地推射出去,造成静脉的瘀血,心脏喷射出去的血液量减少,难以满足人体的需要,引起缺氧状态,这就是心力衰竭的典型表现。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动辄气喘、口唇青紫,更为严重时还会出现浮肿。心力衰竭也随着左心室、左心房直至累及到整个心脏的功能衰竭。心力衰竭是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血压越高,治疗不及时,则发展为心衰的可能性就越大。

高血压引起的心衰特点

由于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可导致肺淤血,主要表现为:

1.出现气喘、心悸、咳嗽等症状;

2.平卧时出现呼吸急促,坐起后即好转;

3.活动量不大,但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患者可在睡中惊醒。

左心衰竭常可累及右心室功能下降,形成全心衰竭,主要表现为:

1.紫绀;

2.颈静脉明显充盈;

3.右上腹疼痛,并有肝肿大;

4.双下肢浮肿,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浮肿;

5.少尿,多出现于心衰失代偿期;

6.中老年人常出现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能增加房颤的发病率

其实在高血压日积月累的损害过程中,超常的左室压力会转移到左房,而左房的肌肉较左室薄更容易在早期就表现出扩张,心房扩张后很容易发生房颤。有研究证明,血压增高可以使房颤的发病率增加1.4 ~1.5 倍。血压升高会导致血管压力的增大,心脏为了“抗压”,于是就像我们锻炼肌肉时超负荷举重,上臂的肌肉会因为支撑不住而发生颤动。类比于心脏上,就会出现心房颤动。发生房颤后,心房内部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就会堵塞动脉,引发心血管疾病。有研究表明,在高血压的人群中,收缩压(高压)每下降12毫米汞柱,心房颤动的发生风险可降低约24%。

房颤的常见症状表现如下:

1.心悸:感到心跳加快,伴有乏力或疲劳;

2.眩晕:头晕眼花甚至昏倒;

3.胸部不适:心前区疼痛、压迫感或者不舒服;

4.气短: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也有些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高血压引发冠心病

另外,血压高还会使冠脉血管长时间受到高压力的冲击,血管不但会变细,还会变硬,破坏血管内膜完整性,使其出现裂痕。于是血液中的胆固醇就会趁虚而入,形成粥样斑块,斑块如同滚雪球般逐渐增大导致冠状动脉明显狭窄而出现心肌缺血,这就是冠心病。

除此之外,高血压对眼底血管、四肢血管和肾动脉都可以产生相似的危害,并由此导致失明、肢体缺血和肾衰等。所以,大家要对高血压提高警觉,积极预防。一旦发现患上了高血压就必须积极治疗,以免对心脏产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