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黎胜

杭州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伯,这天中午进食后不久,突然发生剧烈腹痛。老人直哼哼地忍着,家人感觉情况不妙,送他到医院诊治。医生检查发现,患者全腹部压痛,存在轻度反跳痛。血化验白细胞有明显升高。诊断考虑肠梗阻,通常类似病情需手术,但患者年龄较大,又有心脏缺血和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手术风险较大。与患者子女详谈病情后,先对症处理,密切观察,约5小时后,患者腹痛仍十分剧烈。医生再次与患者家属仔细交谈病情,认为必须进行手术探查和治疗,否则生命堪忧。患者子女商量后同意医生意见。

医生立即进行手术,术中发现患者小肠大部分、升结肠及部分横结肠缺血性坏死,已经淤血变黑,明确为缺血性肠病(肠中风)、肠梗阻。手术将坏死的大部分小肠及升结肠、横结肠右半部分切除。小肠与横结肠行端侧吻合。残余小肠仅有90厘米。术中、术后,患者多次出现心功能不全,并有肺部感染等征兆,但经过胃肠外科、心血管内科等多科合作,随时调整救治方案,最后使老伯涉过道道险关,手术成功,康复出院。

肠子为何中风

浙江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邵钦树介绍:“肠中风”在医学上称为急性缺血性肠病,是因肠壁缺血缺氧,造成变性、坏死,最终发生梗死的疾病。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男性为主,常伴有心血管基础疾病,多见为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本身病变。

老年人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的,不仅在心脏及脑血管中发生,腹腔内动脉血管也会硬化,尤其是腹腔内的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肠管的血液供应减少:体循环的各种血栓在肠管的血管中也可以形成栓塞性病变。

急性缺血性肠病的主要表现为突发急性腹部剧烈绞痛和便血。其中,腹痛为最突出表现,常为突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程度轻重不等,定位不确切,可局限性或弥漫性,局限者多位于脐部,提示小肠梗阻。

有些患者因为过度劳累、剧烈运动、饱食、情绪波动,可诱发腹腔动脉急性痉挛,造成肠子严重缺血。有明显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由于突发腹腔动脉,特别是肠系膜动脉痉挛,更有甚者,形成血栓,使小肠、结肠的血液和氧供应严重不足或中断,如不及时救治,可导致急性肠坏死,出现休克。

此类患者,一般在腹痛24小时内会出现便血,多呈鲜红色或暗红色,血与粪便常混匀,这是肠梗死的可靠征象。同时,由于肠道缺血,还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常可出现恶心、呕吐、嗳气、腹胀、腹泻等症状。专家提醒,老年人如果出现剧烈腹痛和便血,请及时去医院就诊,尤其是有动脉硬化者,要警惕肠中风。

重视早发现早治疗

和脑中风、眼中风等动脉栓塞一样,肠中风也要早发现、早治疗。在预防方面,邵钦树给出了建议:

1 控制动脉硬化:如减少动物性脂肪摄入,戒烟少酒,控制体重,不暴饮暴食,进行适度体力活动,保持情绪开朗。

2 加强预防意识:如果经常出现饭后腹胀,隐痛不适等症状,并且反复发生,体重呈下降趋势,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反复间歇腹痛的便血老年人,应进行选择性血管造影,了解缺血的部位、范围,在身体状况好的时候,可进行选择性切除病变肠段手术,以免一旦大量出血而发生意外。

编辑/朱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