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讲“未雨绸缪”,近年来各地极端天气频发,灾害时有发生,为应对不时之需,家家都该备个应急包,关键时刻能救命。2020年,我国应急管理部发布了《全国基础版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其中列出了11种应急物资,包括饮用水、方便食品、呼吸面罩、手电筒、外用药品、消毒湿纸巾、医用外科口罩等。

近日,笔者走访了几位居民,发现他们均未配备完整的家庭应急包。有的表示家中有清单里的常见物品,但没放在一起;有的居民表示,不清楚家庭应急包中究竟应放哪些物品。笔者从某购物平台搜索“家庭应急包”发现,里面的产品种类纷繁多样,从6种到30多种不等,价格也从一百多到八九百不等。大部分只是罗列出物品清单,并未标明其功能和用途。市民王女士表示:“感觉里面有些东西不大能用得上,而真正需要的物品又没有。”

那幺,普通居民家庭应如何“量身定制”适合自家的应急包呢?北京应急管理局应急服务总队高级培训师李振华表示,应以基础版应急包清单作为基础,比如饮用水、方便食品、手电筒、收音机、外用药品等,再采取两种方式“量身定制”。一是参考家庭环境以及所处地域的地理特点、气候特征。比如,离水源(江、河等)较近的,尤其是处在地势低洼、下雨经常被淹的地区,以及受季风影响降雨量较大,或易引发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区域,应增配防水鞋、救生衣、防风火柴等工具;住在超高层的居民需要防范火灾风险,可增加防毒面罩等物品。二是根据不同年龄的家人配备专用物资,尤其考虑老人、残障人士、婴幼儿等。比如家里有婴幼儿或老人的,应根据其年龄阶段配备奶粉或流质食品;家里有病人的,应配备他们所需要的药品。

李振华还建议在应急包里放入净水过滤器,保证灾害发生后的饮水卫生;同时注意应急包内物资的保质期,过期了要及时更换。此外,无论夏天还是冬天,当自然灾害发生时都要做好保暖工作,建议配备一条保温毯,有条件的再备一个帐篷。

最后提醒,家庭应急包应放在家中显眼且方便拿取的地方,一旦发生危险,可以迅速拿到。

(摘自《生命时报》文/吴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