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璐

“家国情怀”“亲情唤醒”“现代科技”,12字,三组词,一次大胆的结合,一场跨次元、跨代际的碰撞,这就是我们要完成的“超时空寻找”。

我们在寻找

说到抗美援朝战争,似乎离我们很远,远到已经过去了70年,那些勇敢无畏、保家卫国的年轻战士们,是宏大历史中的点点印记,是需要被铭记的民族丰碑。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有幸记录到他们,尽管年轻的面孔已经老去,但他们依旧意气风发。这是属于我们导演组的“寻找”。

以家为引,对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而言,国是家,家是国,要保家须卫国,正是有了志愿军的前赴后继,才有如今百姓幸福温馨的家。节目从小家切入,用最直白、最贴切、最感人的方式呈现家与国,赋予“保家卫国”一词最直观的表达。这是一次对家国情怀的深度“寻找”。

孙辈为“眼”,在帮助爷爷辈完成心愿的同时,以年轻视角带大家走进英雄们的故事,探寻英雄事迹。当亲情被唤醒,当感动在蔓延,我们不仅重新审视了代际带来的鸿沟,弥补修复了久违的隔代之情,也再次正视历史,点燃家国情怀,向英雄们致敬。这是亲情的“寻找”,也是抗美援朝记忆的“寻找”。

科技赋能,节目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帮助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完成70年的愿望,重现刻骨铭心的场景和人,重逢时代记忆,实现跨时空的情感互动,让战友情、家国情、亲情、爱情在节目组构建的“元宇宙”中尽情释放。这是一场助英雄圆梦的“寻找”。

在多重寻找动因下,节目组踏上了这次“超时空寻找”之旅。我们用半年时间,走过从南到北12个省份,调研60余位抗美援朝老战士,最终汇聚为6组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的感人故事。

我们在赛跑

在制作这部纪录片前,团队大多数人对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了解,或来自课本,或来自新闻,或来自电影,对于那些当年与我们年龄相近的战士们,做出了怎幺样的抉择,在战场上又经历了什幺?我们知之甚少。其实,他或许就在我们身边,是一位不爱说话的老头,一位倔脾气的老太太,又或者,还未来得及和你说起曾经过往,他们便带着故事永远离开了。

这是切身感受,也是我们的真实故事,团队里有很多人都是抗美援朝老战士的后代,但在他们还未意识到或者还没来得及倾听的时候,这些亲人就已经离去了。在我们调研过程中,就接到了好几个老战士离世的消息,他们离开的速度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快很多。是呀,曾经十七八岁的年纪,经过70多年的岁月沧桑,如今他们大多已是90岁高龄的老者,一个时代的声音正在逐渐淡去,这让我们有着愈发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只有快点再快点,将他们的故事抢救性地记录下来。

幸运的是,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在我们的创作生涯中,可以和他们的孙辈一起去遇见,去记录。同样,我们希望将这份情感传递下去,用青春的视角制作一部有温度、有情怀、有新意的纪录片,唤起“跨越代际的抗美援朝记忆”,让更多青年一代记住他们,告诉那些勇敢无畏的战士们,我们从未忘却!

我们在突破

虚拟电影、虚拟游戏……如今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五花八门,却鲜少见到虚拟与纪录片的结合。虚和实似乎是对立且相违背的,可我们决定来一次大胆的尝试,至于能否产生火花,说实话,心里真没底,我们没有任何借鉴参考,一切都需要去尝试、去摸索。当时只抱着一个信念,要通过虚拟技术实现跨时空对话,帮助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实现心愿,这是我们要去做的,也是我们能做的,那就去闯、去干。

然而,面临的现实问题很多:老人的身体状况怎幺样?家人是否配合?老人的心愿是什幺?当时的场景是什幺样?人物怎幺还原?技术上能否支撑?现场怎样做到真实且沉浸?我们有一句话: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从调研着手,长达三个月跟踪采访和大范围调研,确定6组拍摄人物及家庭。团队在对老人采访过程中,尽可能地在他们的零碎记忆里,挖掘他们内心深处的人和事,有时候一聊就是一天,对这些老人来说,也许很多事都不记得了,但只要说起那段战争经历,他们混沌的眼睛里便有了光。

确定他们的心愿后,团队更加笃定了这次设想,采用虚拟现实技术为爷爷奶奶进行一次穿越时空之旅,为其圆梦。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制作6集虚拟内容并完成现场录制,从场景到人物设计、从动作到运镜呈现,都需要反复推敲、打磨。比如,全家树爷爷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回国后,未来得及见面便离世的父亲;田威爷爷埋藏心底,想念了70多年的战友……他们只存在于爷爷们的脑海里、记忆中,我们便根据他们的口头描述进行画像,在多方力量的帮助下,最终进入数字人物设计与建模。

此外,志愿军的服装、印象中的苹果树、手中的拐杖、鸭绿江的断桥、朝鲜的金达莱、长津湖的冰天雪地、冲锋拿枪的姿势、纪念碑的和平鸽……在虚拟场景设计过程中,导演组、技术组,还有参与节目录制的志愿军孙辈,反复确认每个细节,力争做到场景还原,让爷爷奶奶有更真实、更沉浸的感受。纵观6集节目,虚拟场景从入朝作战、战场冲锋、欢呼胜利、回国相遇、小家团聚,再到最后所有烈士归国,节目通过6个场景完整呈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脉络。

接下来就是实现心愿的过程,技术人员带着制作好的虚拟内容、扛着几十斤重的设备奔赴全国各地,最远的拍摄地需要花三天时间,换乘四种交通工具才能抵达。但一想着我们马上能帮助爷爷奶奶实现愿望,心情非常雀跃,无比兴奋。可现实是骨感的,动作捕捉设备因网络问题连接不上、拍摄空间太小无法施展、拍摄设备与虚拟设备信号冲突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还好经过多次测试和调整,最终顺利完成。

当爷爷、奶奶们戴上VR眼镜的那一刻,他们完全沉浸于虚拟时空。罗飞林爷爷想去握战友的手,田威爷爷亲切地呼唤战友的名字,高瑞芳奶奶与离世丈夫分享胜利的喜悦,全家树爷爷激动地给父亲看军功章,周全弟爷爷重返战场实现冲锋……一个个动人瞬间撞击着我们的心灵,现场所有人潸然泪下。此刻,技术有了温度、有了使命。

我们在感动

6集,每集35分钟,对于如今人们快节奏的观看习惯而言,它很长,长得有些人也许没办法完整观看一集内容;在70年的时代洪流中,它又很短,讲不尽宏大历史,说不完战斗故事,记不了所有战士。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将遇到的人和事深度记录,虽呈现内容有限,但有绵绵不绝情怀。

那幺,在这样的6集内容里,我们选择什幺题材?能拍到什幺内容?要传递什幺意义?在题材选取上,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们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是团队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比如,在湖南益阳拜访一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夫妻王树勋、王翠凡时,爷爷得知我们要来,一晚没睡,很希望能将抗美援朝战争故事讲给我们听,但因为奶奶身体不好,最终没办法参加节目拍摄。山东李金水爷爷尽管躺在病床上,还不忘滔滔不绝地跟我们讲述抗美援朝故事,但也因身体状况无法参与拍摄。还有曾经与黄继光在上甘岭并肩作战的游克源爷爷,在我们正准备前往调研的时候,接到了他离世的消息……我们在悲痛之余,意识到拍摄刻不容缓,只有抓紧时间,才能尽可能地将他们记录下来。

导演组经过长时间电话及实地调研,跨越湖南、湖北、广东、广西、黑龙江、辽宁、山东、四川、重庆等多个省市,最终选取了6组人物,分别是《望·重逢》的田威爷爷,在孙子俊杰的多方寻找下,最终实现与战友的再次“重逢”;《惜·团圆》里的全家树爷爷,孙女因演讲活动了解到爷爷的心愿并帮助其完成,在走访抗美援朝老战士的过程中,了解了爷爷军功章背后的故事;《愿·相伴》中,孙宁在寻找离世的抗美援朝战士姥爷的印记时,更懂得珍惜眼前人,为姥姥高瑞芳与姥爷孙成英在虚拟世界创造了胜利时刻的再相见;《盼·梦圆》甜甜为爷爷罗飞林前往重庆、山东寻找战友,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了战友相聚,齐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敬·无畏》里的长津湖战役幸存者周全弟爷爷因手脚冻伤被截肢,无法与战友冲锋的遗憾深埋心底70年,孙子周炯为爷爷弥补遗憾,并在此过程中感受到了军人英勇无畏的精神;《念·魂归》中,作为197563名烈士魂归之处的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连续9年有9批913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在此,杜若飞作为这里的一名90后讲解员,见证了一个个震撼人心、催人泪下的故事。

6集故事中,共记录了18位抗美援朝老战士。在拍摄过程中,我们希望将那个年代的亲情、友情、爱情、战友情毫无保留地、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我们希望能多记录一点,再多记录一点。时间不等人,在有限的时间里将他们的故事留存下来,传递出去,这也是我们还能来得及做的。当易爷爷说“你们要是早几年来就好了”,那时可能他还没有瘫痪,还可以带我们去找更多的战友;当罗爷爷问“能找到吗?要能找到就太好了”,眼神里的期盼如此炙热,让我们不忍告诉他战友离世的真相;当马爷爷看到我们耐心听他讲完战斗故事,说了一声“谢谢你们”,我们突然感受到,他们渴望有人来聆听。对呀,他们是战斗英雄,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的故事是最需要被听到、被铭记、被传承下去的。我们想,这就是我们记录的意义。

我们在收获

我们收获了情怀。无论是调研、录制还是后期制作,我们接触过的每一位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都让我们动容,源源不断的感动将我们笼罩包围。我们的团队大部分都是90后,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记忆仅仅停留在书本里、影视剧中,当我们系统地学习了那段历史,真正走到英雄身边,真切触及那些惊心动魄的战争故事,感受到他们的军人精神和爱国情怀,无不为之震撼,誓以敬畏之心,讲述他们的故事。

我们收获了亲情。在拍摄结束后,爷爷奶奶们依旧会经常给导演组发微信,分享生活日常,提醒我们再忙也要记得吃饭,我们也会时常送去问候,天气凉了要加衣,要注意身体好好保重。这种互动,已经不是简单的拍摄嘉宾,而是千里外的另一个亲人,是想有机会还能看望的牵挂……同时,我们也在审视自己,是否已经很久都没有回去看望家里的爷爷奶奶?是否吃完饭后能坐下来耐心地和他们聊聊生活和过往?是否学会了如何去倾听与陪伴?不要等到失去,再去追悔,回家给亲人一个拥抱,就像节目里的孙辈们,在还来得及的时候,说声“谢谢你们”。

与此同时,我们还收获了惊喜。将虚拟现实技术融入纪录片,是一次奇妙的碰撞,它是纪录片的新形态,在取材于真实生活的纪录片特质下,融入VR等技术作为影像表现手段,在极致的沉浸体验和强烈的在场感受中,增强了对真实的认知,激发了技术背后的情感内核。真实没有边界,记录无限可能,新技术的加入让我们看到纪录片的更多探索空间,也牵引着我们对于多形态、多元素、多维度的“不受限”表达。

最后想说,历史不能忘却,这段特殊的拍摄经历将铭刻于心,我们希望通过《超时空寻找》,让更多人关注为国而战的英雄们,将他们的故事和情感传递下去。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作者系纪录片《超时空寻找》制片人、总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