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昊飞 宫丹丹

在临床过程中,有很多病人一听要用“安眠药”,就拼命摇头,宁死勿用,说吃了会“痴呆”、“变傻”,其实这都存在很大的误区。

睡眠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伴随着心理活动的生理过程,在一生中几乎每个人都会涉及到失眠。理想的安眠药,不但要缩短入睡时间,还要达到一定的睡眠深度和充足的睡眠时间,同时要求撤去药物后无反跳。

目前虽然还没有理想化的安眠药物,但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权衡利弊,选择安全性高、副作用少的安眠药,一般不会导致这些“可怕”的副作用,而且可以改善睡眠质量,有利于躯体的功能恢复和疾病的康复,改善情绪,提高整体的生活质量。

安眠药主要有3大类:

1.苯二氮卓类,也就是俗称的“安定类”。常见的包括:地西泮、氯硝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咪达唑仑等。可以缩短入睡时间、增加总睡眠时间,但是会引起日间困倦、头昏、肌张力减退,老年人服用后夜间起床时应注意防止跌倒,呼吸系统严重疾病的人及孕妇不适宜使用。持续使用这一类安眠药会形成依赖,骤然停药也会出现戒断症状,但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是安全高效的。在临床上有不规范使用此类药物超过10多年的患者,也没引起“痴呆”,只是药物的数量越吃越多,疗效越来越差。

2.非苯二氮卓类。包括唑吡坦、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等,一般不产生次日困倦,产生药物依赖的风险很低,长期使用无显着的不良反应,治疗失眠安全有效,这是目前临床上比较推荐使用的“安眠药”。

3.有催眠效果的抗抑郁药物。有很多人取药后发现是治疗抑郁症的,会疑问:“能治好失眠么,医生搞错了吧?”其实大可不必担心,部分的抗抑郁药也有镇静催眠作用,在失眠伴有抑郁、焦虑时应用较为有效。主要有百忧解、赛乐特、左洛复、来士普等。长期失眠的患者常常伴有情绪问题,故此类药物可以和短效的苯二氮卓类或非苯二氮卓类联合使用,增加疗效,快速改善失眠症状。

还有一类是褪黑素。现在很多保健品以含有褪黑素为招牌来改善失眠,其实这一类作为药物还没有在中国上市,临床上的争议也比较大,不建议作为安眠药使用。

医生告诫

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安眠药,并注意以下几点。

1.间断交替使用:对于苯二氮卓类和非苯二氮卓类使用,要间断或交替使用,最好将两三种安眠药交替服用,四五天就要停一天,若睡眠状况有所改善,那连续服药的天数就要慢慢减少,逐渐到服一天停一天,服一天停两天,直到最后完全停服。使用时间一般不多于4周。

2.睡前服用:一般睡前5~10分钟服用,也可以上床后30分钟仍不能入睡时使用。从小剂量开始。有多项研究表明,服用安眠药时间越长,剂量会越用越大,因此开始要严格限量。

3.首选短效药:相对而言,短效药排出体外的速度快,不影响第二天工作。但初次或偶尔失眠的人,不要急于服安眠药。抗抑郁药物应连续使用,巩固治疗后才能取得长远的疗效,同时要注意,停药时应是逐渐减量后再停药。

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安眠药才能有效地治疗失眠,避免和减少副作用。

(编辑 林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