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琴

◇ 失眠症状

失眠是指睡眠的质和量都不满意的状态,是一种临床症状,而非疾病实体,通常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祖国医学又称其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浅睡性失眠)、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均应先去医院检查。

失眠具体表现: ①入睡困难:就寝30分钟不能入睡。②维持睡眠困难:夜间醒转2次和2次以上。③总睡眠不足6小时。④多梦、尤其是恶梦频频,醒后不解乏。失眠症是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诊断时应排除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所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长期失眠会使人脾气暴躁,攻击性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疲劳。失眠还会使人免疫力下降,也会诱发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糖尿病,导致妇女皮肤干燥、月经失调等疾病。因为生长素的分泌主要在晚上睡着后,因此少年儿童的失眠会减少生长素的分泌,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

人的睡眠是有节律的,一般是由浅睡眠期进入深睡眠期,再进入梦境睡眠期,如此反复几个周期直到清醒。正常人的睡眠过程中这些时期都是按比例出现,成为一个正常的睡眠结构。一个睡眠周期大概90~110分钟,正常的睡眠结构在一晚上大概有5个睡眠周期。

不同年龄阶段所需要的睡眠时间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小于20 岁需要7.5小时,20~29岁需要7.2小时,30~39岁需要 6.9小时,40~49岁需要 6.7小时,50~59岁需要 6.3小时,大于60岁需要 6小时。

◇ 失眠的原因:

1. 环境原因:常见的有睡眠环境的突然改变。

2. 个体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睡前饮茶,饮咖啡,吸烟等。

3. 躯体原因:广义地说,任何躯体的不适均可导致失眠。

4. 心理因素:包括因某个特别事件引起兴奋、忧虑所致的机会性失眠。

5. 焦虑、抑郁。

6. 各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

7. 安眠药或嗜酒者的戒断反应。

8. 中枢神经兴奋药(苯丙胺、利他林)。

◇ 失眠可分为三种:

1. 短暂性失眠(小于一周)。在经历到压力、刺激、兴奋、焦虑时;生病时;或者睡眠规律改变时(如时差、轮班的工作等)都会有短暂性失眠。 这类失眠一般会随着事件的消失或时间的拉长而改善,但是短暂性失眠如处理不当部分人会导致慢性失眠。

2. 短期性失眠(一周至一个月)。严重或持续性压力,如重大身体疾病或开刀、亲朋好友的过世、严重的家庭、工作或人际关系问题等可能会导致短期性失眠。这种失眠与压力有明显的相关性。短期性失眠如果处理不适当也会导致慢性失眠。

3. 长期失眠(大于一个月)。慢性失眠,亦可维持数年之久,有些人面对压力(甚至仅仅为正常压力)时,就会失眠,已经形成了一种对压力的习惯性模式。

◇ 失眠治疗

治疗失眠主要针对诱因进行处理。对于继发性失眠,以处理引起失眠的基本疾病或情况为主,失眠的病因解决后失眠往往不治而愈。对原发性失眠的治疗,最重要的是调整睡眠习惯,恢复正常的生物节律。小剂量短时间使用安眠药是治疗失眠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安眠药有依赖性与成瘾性,可抑制呼吸,使记忆力减退,因此要严格遵从医嘱,不能滥用。心理治疗对于情绪因素为主导的疾病所致的失眠效果较好。培养适合个人的体育锻炼和入睡习惯,帮助患者了解失眠生理等也十分重要。

失眠患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日常保健。

1. 正确对待失眠。首次或偶尔发生失眠症后,不要急于投医服药。要认识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偶尔失眠是难免的,努力寻找发生的诱因,及时注意调整。如果持续2周以上,夜间只能入睡2~3小时,并出现白天头晕、头胀、心慌、口干等,甚至影响工作或学习时,可去医院求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

2. 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不少失眠患者长期生活不规律,夜间2~3点睡觉,而早上7~8点才起床,因受到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的制约,一般就不能睡得很踏实,容易引起失眠。因此,告诫患者应尽可能将睡眠时间提到夜间12点以前,最好是10点以前,早上6点起床,养成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

3. 合理安排饮食。在每天保证三餐的基础上,晚餐要少吃,避免大鱼大肉和辛辣刺激性食物。腹部饱胀和营养过剩会影响睡眠,特别是老年人、50岁以上的女性、40岁以上的脑力劳动者或轻体力劳动者,晚餐要注意少吃海产品和美味佳肴,或滋腻补品。主食除米饭外,可以加一些杂粮,如大麦片、玉米等。

4. 适度体力活动大有益处。有的失眠者是精神活动超负荷,有的是整天多思多虑,而体力活动不足。有的失眠者经治疗好转后,常不易巩固,其原因之一是长期体力活动太少,精神负担太重,内心矛盾较多。中医认为“体脑并用,精神乃治”,即体力活动与脑力劳动相互配合,二者不能偏废,才能保持人的体格健壮和精神健康。

5.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很重要。对社会竞争、个人得失等有充分的认识,避免因挫折导致心理失衡,进而影响睡眠。进行适当的自我调节,学习和运用自我暗示,有助于顺利入睡,安稳睡眠。

6. 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做好足部保暖,关上窗户睡觉,晚上不打扫卫生,卧室里不摆放花卉,把床垫被褥弄舒适,睡前2小时运动等,都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7. 不要赖床。很多人躺在床上睡不着时,情愿在床上打滚也不愿意起床,他们认为只要睡在床上,就算没有睡着,但也休息了。其实这是错误的,躺在床上睡不着,那么就起床做其他的事情,比如说看书,看电影等。直到自己困了再躺到床上去。因为如果在床上睡不着时没有其他的事做,人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往往只过去了十分钟,可能觉得好像过了一个小时,这样一来,人就会觉得自己这么久还没有睡着,而产生一系列的不良情绪,更加影响你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