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佳佳 郑州人民医院

上厕所必备哪几样物品?有人说纸巾,而有人却认为是手机。从健康角度来说,我们的最佳如厕时间应该控制在5 分钟以内,可一旦拿上了手机,短则15 分钟,长则可蹲1 个小时。有人好奇,上厕所玩手机,能造成什么伤害?其实,让大家上厕所不要玩手机,并非完全是手机的错,而是因为我们的“菊部”十分脆弱。

〇 看透“菊部”的脆弱

“菊部”的脆弱,可以用生物力学从以下3点来解释。

1.重力影响。有研究表明,痔疮是直立动物特有的疾病,在爬行动物中并没有发现类似的情况。这就意味着,由于直立的关系,我们的盆底,包括直肠、肛门处于人体躯干的最低处,所承受的压力最大,因此最容易变形、移位。

2.腹压的增加。除了地球引力持续作用于人体,腹压的增加,如咳嗽、用力小便、大量的腹水、怀孕等,都会对盆底造成直接压迫,导致肛门、直肠被动拉伸。

3.排便的反复刺激。排便的时候,直肠必须用力收缩才能把粪便挤出肛门,这种力会直接推动直肠黏膜和肛门皮肤下移。排便后,下移的直肠黏膜和肛门皮肤又会缩回去,如此反复,可能造成直肠和肛管组织的松弛。

从生理角度,也可以用“静脉曲张学说”解释。有专家认为,肛门的血管网和人体其他部位不一样,这里的血管是直通的,没有防倒流“装置”,也没有动脉和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网可以缓冲压力,因此很容易导致血管过度扩张和迂曲。

此外,如厕时久坐、久蹲还会误导神经系统,给中枢神经系统传递即将排便的虚假信号。这样一来,更多血液便会为了让排便变得通畅而涌入肛门部位,致使“菊部”发生坠胀,出现一个个被称为“痔疮”的肉球。不仅如此,当我们边如厕边玩手机时,必然会分散本该集中在“排便”上的注意力,很容易给大脑发送“不想排便”的信号,会导致便意迟缓,久而久之也就出现了人为造成的便秘。

〇 “菊部”问题并非小事

在我们的一生中,几乎人人都有机会体验“菊部”问题发作的感觉,当身体处于劳累状态时,它们往往来得更“猛烈”;有些人的“菊部”问题只会在暴饮暴食后、吃辣后、喝酒后发作,一旦休息好了,就会恢复如初,仿佛不曾发生过。“菊部”问题的这种特点很容易让人“好了伤疤忘了疼”,可这些看似简单的疾病却并非小事。

痔疮:有调查显示,45—65 岁人群更容易成为“有痔人士”,痔疮的发生与性别没有明显关联,而是与肥胖、前列腺增生、经常饮酒、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长期久坐等疾病或生活因素有关。便后出鲜血是“有痔人士”的主要困扰。痔疮引起的出血有轻度、中度、重度之分,患者起初可能仅是便后擦拭时厕纸带血丝,后续可逐渐进展为排便滴血,甚至喷射状出血。除了便血,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排便、咳嗽、负重时痔疮脱出,一般肛门出现这种情况,可依靠肛门自行还纳或用手还纳,但严重的患者则可能发生嵌顿。痔疮还可引起肛周瘙痒或疼痛,或出现缺铁性贫血、肛周糜烂或溃疡、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便秘:排便习惯因人而异,多数人每天排便1 次,有些人每天排便1—3 次,有的人则2—3天才能排便1 次。一般来说,排便次数每周少于3 次、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的人群可被认定为患有慢性便秘,排便困难主要是指排便时费力,需要手助排便,排便有不尽感、肛门坠胀感等情况。长期便秘会导致或加重“菊部”问题,如痔疮、肛裂、直肠炎等;还可能因肠道内有害物质被反复吸收而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厌食、腹部胀满,以及口苦口臭、臭屁较多等表现;便秘患者排便次数少,胆固醇正常排泄受阻,极易在胆囊中沉积形成胆结石。

心脑血管疾病:除了引发痔疮和便秘,“菊部”问题还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虽然痔疮、便秘不会直接引起心脑血管疾病,也不会产生致命危险,但排便时间过长、排便用力,大量血液下流会增加腹压,从而致使患者血压升高、机体耗氧量增加,可能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时甚至引起猝死,危及生命。原本就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切忌因玩手机、看书读报等行为而长时间如厕;如果排便困难,可借助开塞露解决一时困难,后续还是要去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〇 学会这几招,呵护“菊部”健康

1.控制危险因素,包括戒烟限酒、避免长期坐立等,每天久坐的人群还可使用透气坐垫以减轻“菊部”压力。

2.适度运动,运动可以刺激肠道蠕动,有利于肠道排便,尤其对久病卧床或运动量少的老年人更有益。运动的方式不限,散步、慢跑、做体操等均可自行选择。

3.保持营养均衡,减少摄入咖啡、浓茶、酒精等刺激性饮料和辛辣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果蔬,如苹果、香蕉、豌豆、西蓝花等。

4.改变不良排便习惯,忌久蹲、久坐,避免因看手机、读书而延长排便时间,避免过度用力。

5.保持肛周清洁,便后可用湿厕纸从前往后轻柔擦拭肛门,日常养成用盆浴或用淋浴喷头冲洗肛门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