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臻旎

呼吸发声共鸣功能矫治

1. 呼吸训练

( 1 )生理腹式呼吸训练

通过对患者进行体位指导,包括卧位、坐位和站位等,对呼和吸的过程进行感受,更好地感受非言语状态下呼吸过程,帮助患者建立自然、舒适及正确的生理腹式呼吸方式。正确的腹式呼吸为:呼气腹部回缩、吸气时腹部隆起。

( 2 )增加肺活量训练

通过吹蜡烛、吹羽毛等进行训练,体会深吸气后快速呼出的感觉,感知快速用力呼气法。此外,可在呼气时配合发不同音节。包括单音节词( 劈、塔、铺、爬等)、无意义音节( 包括/c/ 、/ch/ 、/p/ 、/t/等)、双音节词( 土坡、踢球、泡泡等)等。

( 3 )生理呼吸控制训练

缓慢稳定的呼气法,深吸一口气,然后稳定缓慢地呼出气流,可通过持续抖动羽毛的视觉反馈来实现,为保持发音的连贯性,适当结合不同的音节。发音时间越长越好。无意义音节包括韵母/f/、/h/、/x/、/ɑ/、/o/、/e/等,单音节词包括嘘、呵、呼、呬、吹、嘻(六字诀呼吸法)等。

( 4 )言语呼吸控制训练

逐字增加句子长度,大声朗读时,一句话应一口气念完,句子长度可根据患者情况适当选择和增加。

2. 发声训练

通过对患者进行响度训练、改善音质训练、音调训练等方式,达到改善音调、改善音质、增加响度的目的。

( 1 )响度训练

抗阻发声法是指在用力的过程中进行发声训练,通过抗阻使患者的响度和控制能力得到提高,例如:用力推桌子时发/啊/ ,以提高音量。

( 2 )音调训练

降低音调训练:适合运动失调型构音障碍,即从高音逐渐降至低音。用梯度下降法练习降音。哼着降调的调子,但在某个调子上停顿。在暂停音处,用对应的音从1 数到5 ,计数时要求音尽可能稳定在同一个音上。最后,通过单音节、元音进行训练。

提高音调训练:适用于痉挛性构音障碍,即从低到高缓慢上升。使用梯度上升练习上升语调。哼唱一种上升的音调,但在某一音调时停顿。在暂停音处,用对应的音从1 数到5,计数时要求音尽可能稳定在同一个音上。最后,通过单音节、元音进行训练。

( 3 )改善音质训练

咀嚼法是指通过夸张的咀嚼动作,为放松声部和发音器官,可在动作的同时软化发音,以提高发声质量的方法。在咀嚼时保持舌头、喉咙、下颚、嘴唇的相对放松状态,朗读以/w/开头的词语、发出/ɑ/ 、/i/ 、/u/的单元音、数数。

3. 共鸣训练

口腔共鸣法,打开咽腔,保持放松状态,同时舌头放松,舌尖压在下门牙上发出/ha/音;舌收缩成束状,咽腔收紧,下颚开口减小,发出/hu/音;使用包含舌头不同位置变化的短句、单词,建立有效的口腔共振,体验口腔共振的感觉,提高口腔共振能力。在训练过程中,为观察是否有鼻腔共振引起雾,可拿着一面镜子,将其直接放在鼻孔下方,以帮助自我纠正问题。

口部运动训练

当患者的呼吸、发声、共振功能有明显改善时,可逐渐增加口腔运动训练的比例;在呼吸、发声、共振矫正训练中,可同时进行口腔运动治疗。根据患者发声器官功能障碍情况,通过口腔运动训练对患者进行治疗。例如,患者嘴巴不能张开,下颌开口受限,则应首先进行咬肌、翼内肌、颞肌和翼外肌等下颌提肌的肌肉放松训练。可采用深压、拉伸、敲打等方法,然后配合咀嚼训练器加大下颌开位的范围,提升咀嚼训练效果。

构音语音训练

声母音位构音训练遵循“ 音位感应” →“ 音位习得” →“ 音位比较” →“ 音位强化” 的原则。训练以初始音素构成的难度为基础,综合考虑发音位置。以替代错误/d/说成/g/为例,首先要让患者舔舌尖上的牙龈,了解正确的发音位置。可以使用牙刷、冰棉签等工具刺激舌尖和牙龈,指导患者进行提舌动作。通过双音节、三音节、单音节和句子强化来加强对声母的习得。

韵律治疗

对于声调单调等韵律问题,主要采用音调梯度训练、响度梯度训练等方法。

( 1 )音调梯度训练法:通过音调梯度训练法提高说话时对声调的控制能力,解决单音问题。

( 2 )响度梯度训练法:增强患者对响度的控制能力,提高和降低患者的响度,解决单一响度的问题。重音疗法、逐字增加句子长度、韵律语调疗法,解决诸如重音、语速和停顿等问题。采用逐字增加句子长度的方法,改善患者说话缓慢或急促的问题;逐字增加句子长度法: 指一口气连贯阅读单词和句子,逐渐增加句子长度;韵律语调疗法是一种旋律音乐疗法,结合节奏吟诵短语、句子、多音节单词来解决语言流畅性问题。

其他练习

鼓腮练习:用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练习吹气和挤压患者脸颊,重复吹气和挤压的练习,总共20 次;练习清嗓,连续咳嗽2-3 次,重复10 次左右;

舌头运动练习:包括训练舌头的前伸和后缩运动。向前伸展时,要求到达上下嘴唇,然后到达左右脸颊,然后沿着牙齿转动;

深呼吸练习:需要鼻腔吸气和呼气,尽可能伸展,重复十次;

吹口哨练习:练习吹口哨,发出不同的声音,并逐渐延长声音的持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