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珍

老家的杨大爷今年已进入米寿之年(编者注:88岁为米寿),坚持早睡早起,天天干农活,至今能挑百斤重担,挥锄翻地轻松自如。有人向其讨教长寿秘诀,老人说:自己生活有规律,虽然一辈子以种田为生,却一直很知足、很快乐。

杨大爷以2亩薄地为生,一年耕种虽然收获颇丰,物质生活与城里人却相距甚远,可他自感生活知足、快乐,其健康长寿与此不无关系。

《现代汉语词典》将“知足”定义为: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人们感到知足,就能客观地认识和判断已经实现的目标和愿望,才会始终保持平和愉快的心态,心安理得去过好每一天。

然而,现实生活中总有人患上“快乐缺失症”,时不时地在郁闷与牢骚中挣扎着。有的人过分怀旧,整日沉浸在回忆里,以至于对眼前的一切都毫无兴趣,即使美好的生活也索然无味;有的人盲目攀比,总觉得自己得到的太少,失去的太多,事事不如别人,常闷闷不乐;还有的人消极处世,老感到自己被社会闲置,被人们漠视,颓废变态,毁蚀掉了自己的意志。这些失衡的心态,让人永远快乐不起来,伤及身心健康。

某研究机构对2200多名成年人进行跟踪调查,发现那些对生活满足感较高的人更长寿。其实,自古以来,许多名人在养生中学会知足、感悟知足,他们不仅活得舒心、活得潇洒、活得高寿,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知足”诗句,成为后人养生的宝贵财富。清代学者陈白崖在一首诗中写道: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此即是“知足者常乐,常乐者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