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

危重症心脏康复近几年在我国得到重视,逐渐发展壮大,但仍有很多医院并未建立危重症心脏康复团队,很多患者对此也不了解。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危重症心脏康复的意义,以及已有的运作经验等做一分享。

可提升远期的生活质量

重症医学的进步显着地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生存率,然而,伴随而至的是患者可能出现肌无力、呼吸困难、抑郁以及出重症监护室(ICU)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而心脏康复可以逐渐使患者降低对药物或者手术治疗的需求,从而达到延缓或者控制病情发展的目的;还能帮助重症患者恢复一定的精神、体力以及适应能力,使患者经过自身努力恢复一定的自主生活能力,提升远期的生活质量。目前,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已经将心脏康复加入临床指南Ⅰ类推荐,建议做过心脏搭桥手术、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瓣膜手术、冠脉介入治疗、心脏移植手术以及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心脏康复治疗。有数据表明,与未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相比,进行心脏康复的患者总死亡率能够降低27%,冠心病死亡率减少31%。此外,心脏康复治疗还可以显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再住院率。

心脏康复主要分为三期

心脏康复是一个综合和长期的治疗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主要分为三期进行,患者在医院期间即开始一期心脏康复,以逐步恢复到可以负荷简单的家务劳动或者运动;二期心脏康复为门诊康复,康复时间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而定,大约在3~6个月;三期心脏康复为终身维持期,主要要求患者注重自身健康,规避危险因素。

其中,一期康复最为重要,此时患者刚接受过外科手术治疗,创伤比较大,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只有尽早开始心脏康复,才可以预防术后并发症以及降低长时间卧床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也能减少机械通气和住院的时间,增强肌肉力量,提升远期的生活质量。

主动和被动训练相结合

一期心脏康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呼吸训练 重症患者的心脏康复训练首先应当从呼吸训练开始,这主要包括腹式呼吸以及应用呼吸训练器,其主要目的是改善通气功能,降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风险。

肢体功能恢复训练 如果患者在术后无法自主活动,医护人员可以帮助患者被动地进行肢体功能恢复训练,或者指导患者家属帮助患者进行。主要目的是预防肌肉痉挛以及关节僵硬,避免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同时为下床活动打下基础。如果患者可以自主活动,应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自主进行肢体锻炼,以恢复肢体力量和活动功能。

坐位训练 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期间,应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坐位训练,以有效降低褥疮、坠积性肺炎的发生风险,同时也能锻炼心血管功能,增强关节稳定性,提高腰部的肌肉力量,为下床行走活动打下基础。

站立训练 患者在床上完成呼吸训练、肢体功能训练以及坐位训练后,身体各项功能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此时可以进行站立训练,以进一步强化心血管功能和肺功能,增强下肢肌肉力量,使平衡能力得以恢复,为后续训练活动做准备。

行走训练 患者身体各项机能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开始进行行走训练,以促进肠胃蠕动,强化四肢肌肉力量,同时通过行走训练可以树立信心,缓解心理压力,对于后期的恢复具有极大的帮助。

生活能力训练 生活能力训练主要包括自主穿衣、喝水、吃饭、洗漱等,其主要目的是恢复患者身体的协调能力以及四肢精细活动的能力,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