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创前

颅骶疗法是一种起源于美国、流行于欧美的触诊疗法,临床医师或治疗师通过柔和的、非侵入式的手法,用手轻柔地按压患者的骨骼和结缔组织,尤其是颅骨和骶骨(就是在脊柱基底部的那一块大骨头),改变其脑脊液的流动节律和流量,直接调节脑和脊髓的功能状态,使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系统恢复正常联系和自然运动,以调整身体各系统间的平衡,清除人体代谢产物,提升人体的自愈功能和康复能力。该方法可用于治疗很多种儿童和成年人病症,包括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癫痫、偏头痛、睡眠问题、鼻窦感染等。

颅骶疗法横跨整骨医学、临床医学、能量医学与心理学等领域,是“串联”身体、心理与精神的身心治疗技术。主要方法如下:

倾听颅骶节律

术者用手柔和地触摸不同部位倾听颅骶节律,引导受术者感受头、胸、腹、盆部和四肢的起伏运动,让一种轻微变化的意念感在身体中产生。当受术者感到一种“充满”与“排空”的运动时,术者引导受术者在这种局部的摇动中“冲浪”,随着这种运动微微摆动身体,让身体遵循这种感觉或想象的波动达到放松。当局部的波动停止时,受术者会自发地出现不受任何干扰的静止点,此时脑脊液的波动停止。体内的波动会变得平静、匀称和充满生机,精神得到释放,心灵会得到升华。

颅骨骨缝放松法

手部轻贴受术者的头部有意识地施加轻微的(5克以下的)作用力,用指端轻轻地牵拉骨缝以对抗结缔组织的抵抗力。在某些点可以感觉到颅骨向不同的方向轻微移动,保持牵拉的推力与施加的有意识的作用力相反,就可将颅骨骨缝放松,犹如“四两拨千斤”之势。如:额骨缝放松法(冠状缝)、顶骨缝放松法(矢状缝)、上颌骨放松法等。

硬脑脊膜管放松法

治疗师位于患者体侧,一手在骶尾部滑动,另一只手托住第2及第3颈椎处,感受患者不连续的、不移动的或是与其他摆动幅度不一致的部位。

激发能量静止点

可以轻微地抵抗头颅“充满”或“排空”中的一相,诱发一个静止点。当伸展(排空)时,感觉枕部变窄。继续这个动作再次仔细倾听,节律会变得更加匀称、平滑、持续而平衡,目的是激活受术者自身天然的反应能力。能量的方向可作用于相应的受限部位,也可用于筋膜、颅骶节律和骨缝活动的受限。

骶骨放松法

治疗师坐在病人体侧一手置于骶部,掌根与骶骨底平齐,中指指尖触摸骶尾复合体,另一手置于下腹部,掌缘内侧达耻骨联合上缘。感受骶骨的运动,跟随骶骨的节律起伏。

美国科研人员发现,颅骶疗法治疗偏头痛也是有效的。接受过严格培训的治疗者,可以用手指感受患者的头部和骶尾部细微的节奏,并利用手指的柔软感觉,进行微小的调整,以缓解患者的颅骶节律。当大脑的波动静止后,患者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无意识的静止,这时脑脊液就会停止流动。在这之后,经过治疗者的指导,脑脊液将显着地恢复到6~12次/分,并且它的搏动也会变得平稳、匀称。

偏头痛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因此也难以治愈。许多患者长期头痛,形成慢性偏头痛,造成很大身心痛苦,并严重影响工作。为缓解头痛,有些患者大量吃药,结果出现了许多问题。除了颅骶疗法,中医在治疗偏头痛上也具有较多优势,一些中成药,如通天口服液、正天丸、全天麻片、全天麻胶囊等,与西药相比副作用较少、安全性好、效果也不错。此外,对于许多慢性、发作频繁的偏头痛患者,可辨证使用中药汤剂调理,通过2~4周治疗,患者此后较长时间会明显减少发作频率,发作时头痛程度也会减轻,也有患者若干年不会发作。

需提醒的是,在我国关于颅骶疗法的文献比较少见,所以患者在选择时,需在专业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