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张蕊 张萍

物流成本的核算与控制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张蕊 张萍

近年来,国内物流业的不断升温使物流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物流成本的基本理论开始进行分析,探求物流成本的特点,即物流冰山现象和交替损益现象,试图为物流成本的控制找到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物流成本 成本核算 成本控制 管理

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96.65万亿元,同比增长7.4%。这表明我国的物流需求在国际经济危机之后发展势头良好。2010年一季度中国物流需求快速增长,物流价格稳定增长,物流效益明显好转,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与上年同期持平。物流业升温的同时,我们不可避免地注意到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物流链的流通不畅阻碍了企业和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美国的《商业周刊》曾发表 “低廉的‘中国价格’到此为止”的文章,论述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的产业成本优势将逐渐消失。过去我们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工业生产等生产领域,忽视了流通领域,使我国的物流无法满足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流通领域的服务滞后成为我国承接世界产业转移的一大短板。随着中国国内劳动力成本的逐步提高,以及能源等资源价格的上升,低成本竞争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供应链成本成为中国目前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一个最大劣势。由此,物流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1 物流成本概念和理论

2006年颁布实施的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计算与构成》(GB厅205232006)中,物流成本指的是企业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包括货物在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物流管理等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以及与存货有关的流动资金占用成本、存货风险成本和存货保险成本。根据定义,我们发现物流成本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是从原材料供应到消费者最终获取商品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物流费用。物流成本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本文选择按照物流的功能将物流成本分为信息成本、包装成本、运输成本、装卸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等。

2 物流成本的特点

物流成本与其他成本相比较有两个显着的特点,即物流冰山现象和交替损益现象。 这两大特点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物流成本的涵义。

2.1 物流成本冰山现象

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西泽修教授提出了着名的物流成本冰山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中,我们通常沿用传统会计方法,仅单独计算和列示外付运费和外付储存费,并且常常误认为那是物流费用的全部,其实这些只占物流发生费用的很小一部分,可谓是冰山一角。而企业内部的绝大多数物流成本混在其他费用中,不把这些费用明确确认、单独计量、报告清楚,就无法全方面地了解物流费用的整体面貌,见到整座“冰山”。最终导致无法合理控制和管理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的绩效。同时,各个企业对物流成本的计算范围并不相同,将导致无法进行企业间的比较以及计算全行业的平均物流成本,这不符合会计计量可比性要求。如企业利用自己的资源进行车量运输、库房保管、工人包装、装卸等发生的费用都没有列入物流费用科目,而是按传统的会计方法直接进入制造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当中,使得各项物流费用没有显现。因此,物流成本在会计确认、计量、报告中都存在许多缺陷亟待解决。

物流成本冰山现象的理论之所以成立,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核算对象范围太广:从原材料物流,公司内部物流,仓库和配送中心的物流,最终到消费者的物流等。这其中涉及到许多的单位和方面,忽略任何方面都可能导致物流成本确认的巨大差异,工作繁复而精细;二是核算环节难以确定:广义来看物流涉及到商品流通的各个环节,从运输、保管、包装、装卸以及信息等各物流环节,是选取重要环节进行核算还是全过程核算都将对企业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2.2 交替损益现象

交替损益现象指物流成本往往发生在企业里面不同部门管理的领域。部门管理的分割,使相关物流活动无法进行控制和协调,甚至会出现此消彼长、此亏彼盈的现象。最常见的就是存货减少可以减少运输成本,但是却可能导致因延迟交货而发生其他成本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实际绩效反而有可能下降。因此,由于需要考虑各种成本费用间的关联关系,企业必须考虑整体的最佳成本从而达到企业的最佳绩效。另一种常见的现象是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的效益相背离的关系,即企业如果提高了物流服务质量,物流成本则上升;企业如果要追求低成本策略,降低物流成本将会降低服务水平,从而影响企业的形象,最终导致企业销售量的减少。因此,企业不能单单追求某一目的的最大化效应而发生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情况,这将严重损害企业整体的利益。这种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矛盾普遍存在,企业一定要时刻注意企业的最终目标,围绕企业的目标,平衡企业系统中各要素的关系,在一方可以接受的受损范围之内,寻找企业的最优决策方案,而这必然离不开对物流成本的全面、系统、准确的分析。

3 物流成本的核算—— 作业成本法

经过多年的市场检验和推广,作业成本法逐渐成熟,在欧美、日本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作业为中心的成本核算分析目前被认为是物流成本控制的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与只关注平均货品的物流成本而不关注配送方式的传统会计核算方法不同,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物流成本核算,以作业为基础,能够反映物流作业活动的不同。因此,作业成本法有助于对物流成本进行准确分析,以达到良好的控制和管理的效果,提高物流的绩效。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资源导致成本。根据该理论,我们进行物流产品成本分析如下:

根据公式,我们可以知道,作业成本法的核算过程剖析了产品的形成以及成本的产生过程,我们可以从物流链的前后两头分别进行分析,寻找成本和发现价值:从最初的市场需求环节开始分析,对贯穿物流链的每个环节进行成本分析,掌握每个环节的情况,以便对重点环节进行高效、有力的控制;也可以从成本开始分析,根据物流链各个阶段发生的成本给企业带来的价值的不同进行分析,从而有利于发现哪些环节增值效应最大。最终,作业成本法的运用能够使物流产品中成本信息更加有效,使企业的生产销售决策的制定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物流成本中作业成本法核算可分为如下四个步骤:

(1)确认物流活动的作业

将物流链分解成各个基础的作业环节,以此为单位进行作业成本分析和作业效果评价。作业与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不一定相符,并且各个企业的作业类型也不一定相同。在分解作业环节的过程中,应当关注该环节资源的投入和价值产出。如果一家企业的物流活动比较简单,可以选择一个企业的成本中心或者利润中心作为一个作业单位。

(2)确认物流活动的资源

资源的消耗产生成本。企业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原材料、动力资源、资金等。这些资源消耗的同时发生了各项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间接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我们应当关注与资源在各个作业环节下各项产品之间的分配,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与作业无关的资源消耗不应当计入该作业成本核算中。

(3)确认资源动因

资源动因联系着资源和作业,首先确定各个资源动因,从而将总账上的资源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由此计算出各个作业的总成本。由此,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每个作业过程的成本情况,对于各个作业环节的协调控制有一个大概的方向,找到需要关注的关键作业环节。

(4)确认成本动因

确认成本动因就是将作业中分配的总成本进一步分配到各个成本对象上,确定各个作业环节中所发生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等成本支出。细化作业环节的成本分析,有助于我们详细地分析关键作业环节,科学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

物流是近年来新兴的研究领域,关于物流成本控制和管理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尚不成熟。如何改进作业成本法,使之能够在物流成本控制中发挥最大效应,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这其中不仅需要企业高层领导者的认同和支持,也需要企业各个部门员工的配合和重视。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企业上下一致合作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当然对企业也将带来巨大的效益。

[1] 黄乐恒.物流成本及物流成本管理[J].物流技术,1999,(2).

[2] 汪方军.基于作业的企业资源成本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5):34~44.

[3] 周启蕾.物流成本的性状及其优化决策[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2001,22(2):54~58.

F752

A

1005-5800(2010)10(c)-1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