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丽 史亚楠

【关键词】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方法;应用价值;不良反应

作为儿科临床过程中的常见疾病之一,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对于患儿身体健康的影响相对较大,该病在春冬季节相对较为常见,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受到该病的影响,患儿多数伴有气促、缺氧、喘息、咳嗽以及呼吸受限等问题,从而对患儿身体健康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与威胁[1]。近年来,在医疗改革的带动下,医护工作者结合大量护理实践经验针对患儿护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与分析,旨在有效实现患儿护理水平的提升[2]。本文针对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工作中应用不同护理模式对于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1 月期间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中随机选取60 例并分为两组,对照组男19 例,女11 例,年龄2 岁~11 岁,平均年龄(4.52±0.25)岁;研究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3 岁~10 岁,平均年龄(4.74±0.36)岁;患儿监护人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无差异(P >0.05)。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之上进行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做好患儿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入院注意事项的说明、落实患儿治疗药物核对以及营造良好的病房休养环境。

研究组进行氧气雾化吸入护理,内容包括:(1)体位护理:医护人员应指导患儿进行正确体位的保持,从而有效实现患儿治疗舒适度的提升;(2)氧流量调节:医护人员应积极做好对于氧流量的合理调控,从而进一步实现患儿治疗过程中舒适度的保障;(3)医疗知识宣讲:医护人员应结合患儿实际情况积极向患儿及其家属就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宣讲与普及;(4)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积极做好对于患儿情绪的疏导,为其护理配合度的提升与优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与保障;(5)环境护理:医护人员应积极做好对于室内温湿度的调节,其中,温度控制在22℃左右,湿度控制在50% 左右。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不良事件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依据患儿临床表现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显效代表患儿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表示患儿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表示患儿临床症状无变化;不良事件包括感染、呼吸障碍以及管道堵塞;护理满意度采用满意度量表调查,由患儿家属填写,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 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 ± s)表示,进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对比

研究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3 讨论

相关调查显示,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问题的发展,我国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出现了升高的趋势,进而对儿童健康水平的合理保障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然而,基于常规护理模式下,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相对较为粗放,从而不利于患儿护理需求的合理满足,继而增加了患儿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对于患儿护理满意度的提升与预后康复速度的加快造成了不良的影响[3]。为了有效实现这一问题的合理应对,在日常生活中,医护人员结合患儿护理工作实践对护理工作的相关要点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旨在合理实现护理工作综合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从而为患儿健康的保障奠定基础。

综上,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工作中,为了有效提升患儿护理质量,医护人员应积极做好氧气雾化吸入护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