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耿安

摘要:本文通过结合文献综述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华侨大学学生户外运动参与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主要方式为课程组织和社团组织;大学生在户外运动过程中安全意识比较薄弱,有66.33%的学生在参与户外运动中受过伤,同时主要是小面积外伤(皮外伤);大学生对户外运动知识的掌握比较普及,但是对户外知识不能够学以致用;大学生对学校户外运动课程的开设上的建议主要集中在开设时间,课程开展的重视及课程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问题上。

关键词:户外运动 大学生 户外运动课程 安全管理

一、前言

近年来,户外运动成为当今时尚体育活动之一,我国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人数剧增,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其纳入他们的生活当中,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主要是是以课程,社团或学生自我组团的形式开展,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一、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经验不足;二、对掌握的户外运动知识的实际应用经验有限;三、经费支持不足,装备不齐全;四、急救知识的掌握不足;五、学校的相关安全防控比较薄弱。而学生在户外运动过程中也发生过一些的意外,并受过伤,因此本文通过对学生在参与户外运动课程及自己在进行户外运动过程中受伤情况,原因及大学生的户外知识掌握进行问卷调查,以期让大学生重视户外运动的安全,并对高校户外课程设置提出建议,更有利于高校户外运动的开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高校大学生中有参加过户外运动的学生,其中男生125人,占63.78%,女生71人,占36.22%。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本文对国内学者的研究过的文献进行研究,对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总结,为本文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请示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本文通过线下和线上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196份,回收率98%。

3.数理统计法

研究中对收回的问卷进行整理统计,运用spss软件和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为本文研究提供了数理上的支持。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文主要通过对华侨大学学生近1年参与户外运动组织形式,户外运动过程中的受伤情况,受伤原因,户外知识掌握情况,及对高校户外运动开展课程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开展课程应该注意的问题为开放式题目。

(一)近1年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组织形式调查

从表2,可以发现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主要形式还是集中在课程组织和学校社团活动这两个组织形式上,分别占了41.84%,40,82%,而其他形式如通过网络邀约参与的在这个问题上,大学生参与的比较少,这个比较出乎笔者原先的假设,就这个问题,笔者随机访谈了几位被调查者,他们反映认为虽然网上邀约组团的户外活动是有,但是学校的社团活动和课程已经可以满足大家的需要,另外还是认为网络组织的比较不靠谱,所以不太愿意参加这类形式的户外运动。由此也可以发现虽然随着智能手机发展,网络几乎覆盖人们的生活,但是大学生对自我安全意识还是有所提高。

而从年级分布情况来看,大一学生参与到户外运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几乎都是自发组织行为,这与本次问卷发放时间有关,在第一学期,多数大一学生都刚来学校,去参与户外活动几乎都集中在高考后的暑假,而且以同学之间自发组织前往。而大二多数为因为课程才参与到户外运动,大二的学习课程是最多的,课余时间少,因而反而是利用相关户外课程而参与到户外活动中。大三则主要集中课程和学校社团,这是因为大三课余时间多,课程也多为选修课。大四的学生则主要因为社团组织参与到活动中来。见表2。

(二)近1年华侨大学学生参与户外活动过程中受伤情况调查

在调查中,近1年华侨大学学生在户外运动过程中的受伤情况让人觉得有点超出笔者之前的假设,因此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应该结合频数和受伤类型来进行分析。

从表3可知,华侨大学学生在户外运动过程中,仅有33.67%的同学没有受到过损伤,其余66.33%的同学都受到过不同程度的损伤,受到2-3次伤害的相对于1次和3次的所占比例相对高一些,而受到三次损伤以上的竟占到总数的13.27%。如此高的比例是出乎笔者之前的预估的,因此笔者希望通过结合大学生从事户外运动过程中的受伤类型来结合分析,大学生户外运动的损伤形式主要在皮外伤、肌肉损伤,而骨折和大面积外伤较少,自然性伤害最少,见表4。

由以上图表可知,在户外运动过程中,小面积外伤(皮外伤)发生的概率是最大的,在所有户外伤害中所占比例也最大,达67.69%,户外运动中,因为场地一般为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性,所以一些擦伤、蹭伤也是难免会发生;而肌肉扭伤所占比例达到25,38,这一点笔者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访谈,发现这一般与参与者的穿鞋及个人意识有关,竟有少数人表示有些女生竟然穿高跟些参与活动,而有些男生也会穿着皮鞋和拖鞋去参加,这是很不应该的,同时也有受访者表示当时发生扭伤的主要是因为在下坡中注意的不集中导致的。当然比较严重的受伤比较少,大面积外伤3例,骨折1例,而自然伤害是5例,这5例的学生是同一批学生参与同一次活动时受伤的,表示当时是因为突然暴雨刮大风导致树枝被吹断,砸到了同学。

结合受伤频数和损伤类型来看可以发现华侨大学学生从事户外运动中比较随意,因此经常会受到些小伤,但是发生的频率却太高,这也反映出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相对薄弱。这同样反映在装备上和对天气气候的预判上。

(三)华侨大学学生户外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同学都受过了户外运动相关知识的学习,只有3名学生表示在参与户外活动前没有掌握相关知识,这3名学生皆为大一学生。表面上看起来这个调查结果显示大学对户外知识的普及还是比较重视的,但同时可以发现户外运动知识的学习并不意味着学生对户外活动的重视,仍有大量的户外事故因为大学生对户外知识的不重视而发生,如穿高跟鞋参与户外运动这一现象就是经典案例。

问卷中有特意对大学生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表5):多数被调查者表示只懂一点,达81.12%,掌握初级急救知识以上的有29个,但是不懂急救的也达到8个,都是大一学生。可以发现大学教育中对大学生的急救知识普及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是仍不够深入,希望能不只是停留在会一点点,而是提升到实践层面上,因为急救知识不只是户外运动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样可以用的。

(四)大学生关于开设户外运动相关课程的意见调查

这个问题是开放性题目,从196份问卷来看,有进行回答的达112人,其中回答真正有效的有86条,其他回答都是没有意见。这86条意见中,主要集中在三个大方向。

一为开设的时间,认为应该在大一就应该开始开设相关的户外运动课程,认为户外运动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甚至可以替代军训成为大学的入学训练。二是建议户外运动课程开设过程中认为老师不够重视,应该多一些校外实践,而不是多数在学校环境完成课程,这与学校要求的教学安全有关,大学老师不太愿意去冒这个风险。三是认为户外运动课程应该有一定的安全管理制度保障,而不应该因为安全无法保障,不进行户外运动教学,或降低活动强度。笔者也是认为高校应该尽量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可以引进保险制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教学的更好开展。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主要方式为课程组织和社团组织,主要参与者为大二大三学生。这与学校的教学安排有较大关系。

2.大学生在户外运动过程中安全意识比较薄弱,有66.33%的学生在参与户外运动中受过伤,同时主要是小面积外伤(皮外伤),达67.69%,同时有25.33%的参与者有肌肉扭伤。

3.大学生对户外运动知识的掌握比较普及,但是对户外知识不能够学以致用,特别是在急救知识的掌握上,多数人只是会一点,而不是更深入地去学习使用。

4.大学生对学校户外运动课程的开设上的建议主要集中在开设时间,课程开展的重视及课程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问题上。

(二)研究建议

1.加强户外运动课程和社团组织活动的安全管理

高校大学生参与到户外运动的形式虽然是多样的,但主要集中在课程组织和社团组织上,这两种形式都是比较容易进行安全管理的,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课程教学和社团活动开展,让大学生更有纪律地参与户外运动。

2.加强大学生户外安全知识的应用实践,强调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大学生虽然会一点户外知识,但是不能学以致用,反而忽视安全,导致了各种事故的发生,高校应加强户外知识的应用实践,让大学生真正掌握安全知识,真正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3.重视户外运动课程的开设合理性和教学质量

户外运动是一种可以提高参与者身体素质,同时锻炼参与者意志力的活动,高校应该重视户外运动的开设,重视户外运动课程的教学质量,不应因为担心事故的发生而限制课程的开展,让户外课程成为“温室”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