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玮玮

[摘 要] 当前,海洋旅游产业迎来了突破性发展的机会,具备了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因而针对此方面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深层次探究颇具价值。通过详尽剖析该产业的背景,并以此为前提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特征加以分析及思索,在培养海洋旅游人才时,不但需要重视普通的旅游专业知识,还需将以“海洋”为中心的专业性知识及技术能力纳入相应的范围,同时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政府、院校、企业要构成“战略联盟”,大力推广“订单教育”,密切协作,互补角色,形成合作共享的培养模式,根据产业需要进行改革,加强人才供给的适用性、高端性,打造完整创新的海洋旅游人才培养“产业链”。从而实现此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 海洋旅游转型升级;人才培养;合作共享

[中图分类号] F06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09-0050-03

Abstract: The marine tourism industry has a breakthrough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now, and ha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value to explore the mode of training of talents in this respect. By analyzing the background of this industry in detail, and taking this as the premise, the paper analyzes and reflects on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finds out that in the training of marine tourism talents, we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general knowledge of tourism, but also bring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technical ability centered on the ocean into the corresponding mode.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e government,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should form a "strategic alliance", vigorously promote the "order education" with close cooperation and complementary roles to create a cooperative and shared training mode, reform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industry, and strengthen the applicability and high quality supply of talents. In so doing, a complete and innovative industrial chain for marine tourism talents cultivation could be built for realizing the innovation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this kind of talents.

Key words: marine tourism,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alent training, cooperation and share

一、背景

被视作旅游经济发展十分突出的浙江省,同时还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的海洋大省,伴随该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脚步的加快以及海洋旅游业的深度发展,公众在海洋旅游服务方面显现出了新的需求,倾向于消费个性化及多元性的产品,为了与市场需求相契合,相应产业的结构体系也在持续改进升级。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海洋旅游体系大胆创新。浙江省海洋旅游产品体系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形态及格局,呈现出了多个层次及方向,涵盖了海洋观光、海岛度假、休闲渔业、商务休闲、宗教朝拜旅游以及高端海洋旅游产品,其中前五类被视作关键,后一类次之,这些产品不管是生产规模还是体系结构都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各类消费者的需求基本上都可以得到满足。二是海洋旅游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有所提升。浙江省在此方面的格局呈现出“一核、三区、多板块”的特征。一核:也就是将中心点锁定为普陀“金三角”旅游区;三区:甬舟海洋旅游区、杭州湾海洋旅游区与温台海洋旅游区;多板块:也就是按照该省份海洋旅游资源的实际状况、旅游业发展现实、区位交通及市场情况、区域间合作所共同构成的当前已有的海洋旅游板块区。三是海洋旅游产品呈现出结构性及阶段性的改变。浙江省在开发此类产品时的倾向与以往有所不同,更加侧重于发掘文化内涵及深度,过去的海洋观光休闲旅游产品逐渐转变为专题化;项目不再局限于静态陈列式,而是朝着动态方向转变。在结构层次方面,致力于以市场为主导的中高端海洋旅游产品的开发,从而使产业结构变得更加丰富及完善,同时在精品海洋旅游区和品牌的创建方面倾注了较多的精力。转型之后,其发展成了一个综合性海洋旅游区,涵盖了观光游览、娱乐购物、休闲度假、渔家体验、海上运动等多个项目,且朝着国际化的方向不断迈进。

二、海洋旅游人才培养规格分析

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因为相应产品呈现出较为突出的综合性,海洋旅游企业在人才的需求方面给出了不一样的条件,以滨海旅游度假区为例,其更倾向于吸收相应产品的设计开发及策划方面的人员,以及操作海洋运动娱乐器材的人员;游艇俱乐部,在游艇管家、驾驶及维护方面对人才的渴求更加突出;国际邮轮,则倾向于吸收外语熟练的服务供应者;而海上旅游交通,则对海上导游及领队者的渴求更为显着。总之,在培养海洋旅游人才之时,不但需要重视普通的旅游专业知识,而且还需将以“海洋”为中心的专业性知识及技术能力纳入相应的范围,主要涵盖下述几点: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与高度的责任性

海洋旅游业具有综合性,与多个社会机构及传统行业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性,其所获取的成功离不开多方的支持。休闲旅游是消费者当前最乐于选取的方向,而海洋生态则是此类旅游主题,相关的从业者需要树立起环保思想,只有如此,才会使该行业的发展更加健康及长久。同时,海洋旅游的某些项目其危险系数和刺激程度相对来说比陆地上的项目要大,如果海洋旅游从业人员没有很好的职业道德是无法胜任这项工作的。

(二)创新能力

近年来,旅游者日趋成熟,加之环境状况及技术的变化,总体来说,未来的旅游市场需求将会凸显出个性化的特点,并且会占据较多的比例。因而,在完全清楚旅游者的潜在需求之后所形成创新能力将会决定相关企业的运营是否能够获取成功,且此能力将会在多个环节中展现出企业的市场角逐力。而未来的上述领域管理人才则必须在决策、业务拓展、应变及人际互动四方面具有良好的能力。

(三)两大通行证

随着旅游业国际性程度越来越深,作为海洋旅游专业的人才必须要有向国际化靠拢的基本素质,即必须熟练掌握国际交流的“通行证”——外语沟通能力。而现在的旅游业是以综合服务和网络信息为突出特点,海洋旅游专业的人才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要想获取高效、准确、全面的信息,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计算机操作能力成了必备的第二大通行证。

(四)熟悉各地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相辅相成。后者是前者的基础,若其不存在,那幺前者也不会出现;而后者的发展也离不开前者的推动。仅有全力推崇海洋文化,使整个民族产生海洋意识,才能够使海洋经济的发展更进一步,从而拉动整个产业及沿海相关行业的发展;而海洋经济的发展又会助力于海洋文化的繁盛,两者密不可分。作为海洋旅游从业人员熟悉海洋文化,这不仅是其职业能力的一个要求,而且也承担着弘扬海洋文化的神圣使命。

三、以合作共享理念创新海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合作经济、共享经济快速发展,同样,海洋旅游人才的培养也势必要适应这种形势,以增加高品质人才的有效供给,适应市场的需要。政府、院校、企业要打通关节,构成“战略联盟”,大力推广“订单教育”,密切协作,互补角色,形成合作共享的培养模式,根据产业需要来考虑改革,加强人才供给的适用性、高端性,打造完整创新的海洋旅游人才培养“产业链”。

(一)政府引导,为合作共享培养模式打造强力支撑

各级旅游行政部门要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新的资源观,引导院校和企业积极创新合作共享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旅游人才品质。

1.进一步健全人才培养计划。把合作共享理念贯穿于海洋旅游人才培养规划中,发挥院校和企业的优势,开展海洋旅游人才大数据分析,以此为根基,同时参考产业发展的现实状况、走向和相应的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的实际情况,将开发目标、关键点、流程和方案等整合出来,从而站在宏观的角度对培养活动展开有效的指导。致力于创立一个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精英团队,不但专业知识丰富且在管理方面游刃有余;另外还需致力于造就一批优秀的旅游企业家,不但充满了创新意识、颇具创业实力,而且与时代的脚步相契合。

2.提升对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政府应为旅游院校和旅游企业进行人才培训给予资金支持,特别对当前已经开展并卓有成效的“校企合作”、“订单教育”模式,要加大扶持力度,可成立专门人才职业训练管理机构,加强指导工作,实现人才培训资源的整合,创造良好的条件以供培养出更多的行业精英培养。

3.主动营优质的造海洋旅游人才环境。改变思想,认识到海洋旅游人才的关键性,将培养活动和经济建设视作综合体。尊重海洋旅游服务行业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给予必备的实践培养土壤,坚决避免旅游人才行政化、官僚化倾向,使其特长均得到发挥,打造出一个优质的人才环境。

(二)院校推动,为合作共享培养模式发挥关键作用

旅游院校要积极实践合作共享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订单教育、校企合作,突出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的专业性、实践性,致力于培养出高品质及高层次的海洋旅游管理、决策专业技术等方面的人才,输出更多的优质精英。

1.体现海岛性。舟山作为一个群岛型城市,其旅游的特色就在于海岛,为此,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必须以海洋旅游的特点为前提,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突出海洋旅游专业的鲜明特征,使所培养的人才区别于其他旅游专业。

2.体现岗位性。院校要以旅游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做到教学做一体化,以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为依据来设计海洋旅游专业课程。不但注重现实性,同时又应具有远见;不但看重功能性,同时突出针对性,致力于达成课程开发与现实相契合,体现出实用性,在管理上以实践方面为重点,在评估上强调实际成效。专业课的“度”的确定应将必知及必会作为基准,对旅游职业的针对性研究,强调应用性及落实性。实训课的“度”的确定则是将先进及实用作为基准,强化和企业的合作,按照后者在人才方面的需求对课程做出适度地改变,同时以专业方向为前提尝试定向开发。

3.体现实践性。一方面院校要设立配套的综合性的现代海洋旅游业实习实训基地,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由院校选择集团型、层次品位高、管理规范、对学生关怀、有利于学生就业发展、在国内有影响力的企业,设立命名订单型班级,在教学过程中鼓励使用“以案例为中心”的方式,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提升双语教学课程的内涵,将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性显现出来,从而使输出的专业性人才不但具有较高的层次、适应性极佳,而且就业前景广阔。

4.体现互补性。在海洋旅游教育活动中引进合作模式,从而使合作的实质发生根本性转变,不再仅仅表现为平面性,而是趋向于立体性,涵盖多个方面。一方面,充分发挥旅游院校教学优势,开展海洋旅游企业人才再教育工作,组织现有海洋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开展学历和管理技能提升培训,提高现有相关企业管理者的运营管理能力及高端服务职业思想。另一方面,双方的合作不但能够使人才的培养环境得到改善,而且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从而使此类院校以市场为导向办学的目标得以达成,而在此过程中,老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也会有所提升。

(三)企业保障,为合作共享培养模式提供有效载体

近些年,海洋旅游企业的数量及规模持续攀升,人才结构性冲突表现的尤为明显,院校学生已成为企业新鲜血液注入的“血库”,而在“血型”的需求方面的不同又使得企业将自身要求转达给院校,而企业在个性化人才资源的储备方面的问题又可通过订单教育模式进行化解。

1.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规划的制定的整个过程中。依照现实需求与院校一起对企业课程进行开发。换言之,就是在专业培养规划当中,将课程的发展走向纳入到思量范畴之中,围绕本专业能力培养而展开,同时充分考虑海洋旅游的特色、考虑毕业生就业面的拓展,设置素质养成和拓展课程、职业通用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技能训练课程四个模块,其中技能训练课分别贯穿于其他三个模块。

2.企业参与到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首先,将企业中的精英挑选出来,使其兼职实际操作型培训老师,以使实用性教学成效得到提升,并且在开展有关师资培训方面的工作时邀请其加入;其次,院校的专业课老师进入企业进行实践,以使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3.企业参与到顶岗实习及就业一体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企业接收学生,使其得到实践锻炼,同时和院校共同就实习管理的具体方法进行商讨及设立,在学生的管理及教育方面加以强化。学生在工作同时学习企业课程,同时被企业和学校进行管理。企业在结束顶岗实习活动之前与自愿留下工作的学生签署受法律保护的就业合同,从而使学生的实习、就业一体化得以变为现实。

4.企业全程参与教学评价。在培养人才期间,教学评价十分关键,企业是不是参与到整个过程中举足轻重。在设立相应的评价标准之时,应思量到企业的用人原则,将职业技术能力考评标准加以引进,以达成实训教学和职业技能考证的高效关联。

[参考文献]

[1]朱晓辉.舟山群岛新区高层次海洋旅游人才培养研究[J].管理观察,2014(32):178-182.

[2]荣海涛.高职旅游专业地方特色课程开发——以《舟山海洋旅游文化》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4(12).

[3]黄燕玲,罗盛锋,刘永丽.海洋战略视角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14):217-219.

[4]马丽卿,陈思佳.新形势下的海洋旅游人才教育改革初探[J].高教学刊,2017(16):157-159.

[责任编辑: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