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亭

丽江古城的前世今生

文/南亭

因为一只蚊子,闻名遐迩的丽江古城又登上了头条。

消费者在丽江的风花雪月连锁客栈初见店被蚊子叮醒,便向前台反映,得到的却只是前台服务人员的调侃:“这是我们养的宠物,熏死了要赔的,一百块钱一只。”这不同寻常的解决方式再次把丽江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已经不是丽江形象第一次受损了。近两年,各种旅游乱象的频出,一步步蚕食了丽江原本的美好形象。去年轰动全国的打人事件爆出后,丽江口碑更是一落千丈,经过相关部门和当地居民的大力整治,境况好不容易有所升温,却因一只蚊子导致新怨旧事齐发,诸多努力几乎打水漂。

然而,毕竟底蕴还在,丽江这个即便只是听到名字就能令心灵柔软的古城对游客而言依然具有十足的吸引力。

丽江古城的前世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由丽江木氏先祖将统治中心由白沙古镇迁至现狮子山 ,开始营造房屋城池,称"大叶场" 。古城名称来源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所以丽江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南宋宝佑元年(1253年),蒙古军南征,木氏先祖阿宗阿良迎降,阿宗阿良归附元世祖忽必烈,驻军于此。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茶罕章管民官改为丽江路军民总管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三跋管民官改为通安州,州治在今大研古城。同年,改丽江路通安州。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归顺明朝,设丽江军民府,阿甲阿得被朱元璋皇帝赐姓木并被封为世袭知府。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木得在狮子山麓兴建"丽江军民府衙署"。曾遍游云南的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描述当时丽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栉比",明末古城居民达千余户,城镇营建已颇具规模。清雍正二年(1724年),第一任丽江流官知府杨铋到任后,在古城东北面的金虹山下新建流官知府衙门、兵营、教授署、训导署等,并环绕这些官府建筑群修筑城墙。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中心,位于古城与新城交界处的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古城大水车旁有一块大屏幕,每日播放的歌曲即是古城最受欢迎最有特色的歌曲,其中有打跳歌、东巴吉日经、纳西净地、纳西酒歌。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着名的有 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净地桥,均建于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100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

古城内的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木府占地46亩,府内有大小房间共162间。其内还悬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匾额十一块,反映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

位于城内福国寺的五凤楼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楼高20米。因其建筑形制酷似五只飞来的彩凤,故名“五凤楼”。这些恢弘的建筑被称之为纳西人心中的纳西净地,还专门有歌手以此为灵感撰写了一张专辑叫纳西净地,楼内的天花板上还绘有多种精美的图案。五凤楼融合了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以北8公里处,这里曾是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丽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为一梯形广场,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束河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集市,建筑群内民居房舍错落有致,布局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青龙河自建筑群的中央穿过,建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是丽江境内最大的石拱桥。

丽江古城的今生

丽江的旅游业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并于90年代走向快速发展。1986年,丽江古城被国务院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云南省政府公布丽江古城的普济寺为第三批升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0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在丽江召开了滇西北旅游规划现场办公会议,提出“发展大理、开发丽江、带动迪庆、启动怒江”的旅游发开战略。以此战略为指导,丽江在云南省率先提出并实施了“旅游先导”战略。使旅游业走上迅猛发展之路。1997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上,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丽江撤地设市,丽江古城的行政区划归丽江市古城区,此时的丽江古城荣登“中国最令人向往的10个城市”之列。从1994年到2010年,丽江旅游接待人数从21.7万人次暴增至910万人次。

到丽江古城,耳闻目见口尝皆新奇。

你听到的是古朴典雅的纳西古乐。纳西古乐是古城文化的灵魂与象征,是丽江古城一道典雅的风景。纳西古乐是唐宋以来的一些词牌和曲牌音乐。在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以后,这种音乐就陆续地传到了丽江。这种音乐在中原地区早已成为绝音,但自传至丽江后被广泛地传播开来,在乡村在小镇随处都听到这美妙的声音。纳西古乐保存至今,还有22个曲目,其中有的融进了纳西族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演奏风格。纳西古乐被中外学者和广大音乐爱好者称为“音乐活化石”、“和平之音”、“仙乐天音”。聆听纳西古乐使人真正感受到“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的意境。

你看到的是独具少数民族风采的建设风格。丽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复制影响。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以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经络设置有着曲、幽、窄、达的风格。丽江古城的格局是自发性的形成坐西北朝东南的朝向形式。以水为核心的丽江古城因水的活用而呈现特有的水巷空间布局。桥梁密集是丽江古城最大的特色。在外部造型与结构上,古城民居揉合了中原建筑和藏族、白族建筑的技艺,形成了向上收分土石墙、迭落式屋顶、小青瓦、木构架等建筑手法,在建筑布局形式、建筑艺术手法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

你吃到是云南特有的各色小吃。四方街是丽江古城内有名的小吃一条街,街道两侧有数十家小吃店,供应云南特色吃食,如鸡豆凉粉、丽江粑粑、麻补、灌猪肺、吹猪肝、五色菜、铜火锅、鸡啄豆腐、纳西烤肉。此外,每家店都有自家独特的云南米线,种类之繁多令人瞠目,所以四方街又称“云南米线一条街”。

除却底蕴深厚的历史人文景观,最令人神往的当属酒吧一条街。丽江酒吧大体可以分两类,俗称闹吧,一类热烈外露,喧闹活泼,以酒吧一条街为代表;一类低调隐蔽,特立独行,以大大小小分布在丽江古城各处的火塘吧和清吧为代表。丽江古城酒吧一条街一头连着四方街,一头通向古城入口大水车,是古城最繁华的所在,中间流水潺潺,杨柳垂枝,流水两边就是各个在丽江颇具名气的酒吧。白天这里很安静,流水、鱼群、杨柳、老街、三三两两的行人,完全就是衣服小桥流水人家的宁静景致,导致你很难把酒吧一条街这样喧闹的名称和它联系起来。而当暮色四起,夜幕降临,却是另外一种风景,灯光迷离,织锦灯笼与烛光相辉映,沸腾的音乐和人潮澎湃,这里的夜生活丝毫不比任何都市逊色。丽江古城酒吧一条街是丽江古城最有特色的一道风景。它北起古城北口大水车,南至四方街科贡坊,由一座座木质老宅改造,一座座简易木板桥相连,沿新华街玉水河两岸分布。用“鳞次栉比”形容还算是轻的,在这条街中心地段,除了酒吧,还是酒吧。当然,这是广义的,或者说这里的酒吧是多功能的,即是酒吧,也是茶馆、咖啡馆、餐厅以及D厅。整条街两个主色调:红灯笼与黑木头,微小处也点缀些黄玉米、红辣椒、葵花盘、猪槽船、晒谷架、破斗笠、旧蓑衣什幺的。简单随意,质朴稚拙。店名多以中文、英文、丽江东巴文三种文字刻木而成。为了方便河两岸对歌谈情,更是把门窗分拆了,恨不得上檐翻瓦,弄个全开放式的裸吧出来。简单的长条木桌上闪着烛光,与玉水河上飘浮的许愿河灯相映成趣。喝着啤酒,你可以狂欢,与对岸的少数民族服务生放声对歌,你也可以静静坐听流浪歌手的低吟,或与隔壁桌的异性搭讪混个眼熟以备下次艳遇,到丽江古城,几乎没人不到酒吧街。

丽江古城是自然美与人工美,艺术与适用经济的有机统一体,丽江古城是古城风貌整体保存完好的典范。古城所包涵的艺术来源于纳西人民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是地方民族文化技术交流融汇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宝贵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只希望诸多旅游乱象能被整改,不要减损丽江古城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