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和史学着作《三国志》相比,二者在问世时间和内容选材上大致相同,但受到自身文体和时代的限制,在叙事结构、叙事内容、叙事语言、叙事笔法与叙事立场上呈现“小同大异”的局面。

【关键词】 《三国志》;《世说新语》;叙事比较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8-0041-03

基金项目:魏晋南北朝史学着作与志人小说的叙事比较研究——以《三国志》和《世说新语》为例(项目编号:JD2018022)。

一、 叙事内容的比较

(一)选材谨慎,内容详实—— 《三国志》 叙事内容分析

《三国志》是一部正统史学着作,选材真实,记叙详备。目录中可见人物数量为441人,身份地位跨度较大。

首先是内容的详尽。《魏书·武帝纪》依照时间顺序详细记载了曹操的生平事迹。先简介其出身“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曹腾……养子嵩嗣……嵩生太祖”, 接着记叙其讨黄巾、灭袁绍、经赤壁之战等诸多战役,终记“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完成了对曹操一生历事的叙述。

选材真实,是另一特点。陈寿对史料进行了仔细甄别,摒弃前人一些不可信的记载。鱼豢《魏略》中记载,诸葛亮自往见刘备,刘备待亮进奇计后才以上客礼之。《三国志》中记载刘备经徐庶推荐拜访诸葛亮三次才见到。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自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可见陈寿依据的是更为可信的《出师表》。除此之外,陈寿还摒弃了大量鬼怪荒诞之事以求真实。

(二)丛残小语,时间模糊—— 《世说新语》叙事内容分析

《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记载的多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世说新语》的叙事内容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多为“丛残小语”,少有完整故事情节,甚至断章取义。如《赏誉》一则引王导的评价:“刁玄亮之察察,戴若思之岩岩,卞望之之峰距。”对比《语林》可知,本是一句埋怨却被简单断为称赞。偶有情节曲折完整,如“王祥事后母”,但条目不多。

其二,对重大历史事件和时间的模糊处理。第一,点明大致时代背景。如“温峤初为刘琨使来过江”。第二,以人物的年龄作为时间背景。如“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第三,以人物官职作为时间背景。如“晋简文为抚军时”。第四,即使确切到月日,也无法准确判断年份。如“七月七日……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㡓于中庭”。无法进行年份准确定位。

其三,选材主观,偏向娱乐目的,有些记载真假难辨。《世说新语》中如“何平叔美姿仪”“嵇康醉如玉山之将崩”等谈资比比皆是。再如记载盗酒,有两个版本,分别为钟氏兄弟与孔氏兄弟,真假难辨。

其四,称呼前后存在差异。如称呼桓温的方式有桓公、桓宣武(宣武)、宣武公、桓大司马、桓荆州、桓征等,形成割裂的陌生的美。

(三)《三国志》与《世说新语》叙事内容比较

叙事内容上,二者相似性较少,因此着重探讨二者的差异性。

其一,故事情节的完整与否。《三国志》讲求历史的真实性,叙述大都具备逻辑上的完整性,如记载赤壁之战。《世说新语》对故事情节的完整并不在意。更看重某件事中的某一个环节或某一句话,将它们挑选出以实现编者的编撰目的。

其二,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冲突。第一,对事件与时间发生准确性的把握程度;第二,选材用材的依循准则。第一点可就《世说新语》对重大历史事件和事件的模糊处理来分析。第二点,《三国志》作为正史,所用之材首要依据的是客观真实性。《世说新语》的小说文体具备正史不具有的娱乐性,在美学原则作用下,更倾向艺术真实。

二、叙事结构的比较

(一)三书互见,合传带叙 —— 《三国志》叙事结构分析

《三国志》共分三部分——《魏书》《蜀书》《吴书》,属纪传体断代史,为人物立传。按照国属的分类,再依照人物地位逐层下分(一般依循地位尊卑,适当穿插时间先后),如吴书一为孙坚、孙策,吴书二为吴主孙权,构成全书的大框架。

在此框架下,一个事件安上不同叙事视角,置于三书,形成“互见”。如三大战役中的夷陵之战,《蜀书·先主传》《吴书·陆逊传》《魏书·文帝纪》中都有记载,三国历史被有机联系起来。

每卷之下的人物传中,诸多传内形成了“合传+带叙”的叙事结构。带叙的对象出现在目录中的传主之下,所立为附传,放到正文中起配合正传的作用。如《袁绍传》下附袁谭和袁尚,《董允》下附黄皓和陈祗等。

综上,《三国志》的叙事结构可概括为“以国为例,分撰三书”“拆分事件,三书互见”“合传带叙,相辅相成”这三点。

(二)以类相从,条贯故事 —— 《世说新语》叙事结构分析

《世说新语》全书分三十六门类。编者将主题相同或相似的归入,构成网状结构。

门类自前向后的编排根据编者的褒贬态度。开篇四门即为“孔门四科”——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德行》第一始,至《豪爽》第十三,持赞赏态度;《容止》第十四至《简傲》第二十四,视为中立态度,但中立中存几分欣赏;《排调》到《仇隙》,则几乎全为贬斥。

每一门类里也有编排结构,为“条贯故事”。以下标准:第一,以时代划分。《德行》中1-9记东汉,10-14记三国,15-44记两晋,剩余记晋末。第二,在时代划分前提下,某一部分集中写某一人物的相关事件。《德行》中第10条至第13条皆涉华歆。第三,内容相近排列。《文学》中,1-4记经学相关,5-65记佛学、玄学、道家相关,66-104记其他。

(三)《三国志》与《世说新语》叙事结构比较

就相似性而言。其一,两书均以叙事内容作为结构依据。《三国志》选择以国分书,《世说新语》选择以目的分书。究其根本,都以叙事的主要内容作为参照。其二,均较为集中地展现同一人物。《三国志》为纪传体,在人物本传中能够集中展现人物。《世说新语》将同一人物相关排列一起。其三,均体现“互见法”。《三国志》的三书互见,《世说新语》的人物处于不同门类之中。其四,二者叙事结构中蕴含以时间为纵轴的编排。上述皆已论证。

二者也存在差异。其一,人物集中展现的程度。《三国志》为人物立传,较《世说新语》更能集中展现人物。其二,“互见法”对象不同。比之《世说新语》,《三国志》的互见法不仅运用在人物身上,还运用在对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看法上。

三、叙事语言的比较

(一)笔法高简,重质胜文 —— 《三国志》叙事语言分析

《三国志》受限于史学的权威,更注重历史真实性。比之张隐《文士传》,同是记载阮瑀不应辟,《三国志》只有简单的概述,并无焚山之说。之后也无歌“奕奕天门开,大魏应期运”的文采展露,只有作军国书檄的简要陈述。

《三国志》不如《左传》等书文采飞扬,但对历史真实的追求却更高。《左传》中多出现梦境、神巫,虽描写生动,但常与历史真实相混淆。《三国志》放弃了鬼怪梦境之说,是其文采不足而胜于质直的原因之一。陈寿以谯周为师,研习《尚书》《三传》,精通《史记》《汉书》,所写文章以富丽着称,可见陈寿非不能为,是不为也。

但过于追求简洁质朴,有时却造成了“网漏吞舟之嫌”。如对“曹丕立九品中正制”等重要历史事件只寥寥带过,甚至弃之不写。当然,可能是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

(二)玄远冷峻,自成诗味—— 《世说新语》叙事语言分析

鲁迅称赞《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一言以蔽之,叙事语言具有诗性美。

其一,有限的语言阐发无尽的深思。上文所述简单情节甚至无情节即是例子。其二,诗歌的大量直接引用与自成诗味的语言。如《文学》中“郭景纯诗云:‘林无静树,川无停流。’”再如《赏誉》中“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的清新。其三,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对比、夸张等。如“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孤松之独立,玉山之将崩。”其四,雅俗交融的语言特色。如《任诞》篇中刘伶称诸君入裤的戏谑。

(三)《三国志》与《世说新语》叙事语言比较

就相似性而言,可以总结出:力求简洁。但《世说新语》更加注重文采,上述所说诗味语言即可证。若说《三国志》是简洁中蕴雅正,《世说新语》则是简洁中见雅丽。前者是典正的,修史学家的雅,和《诗经》中的雅、颂相类似;后者的雅,更是一种文人的雅,雅含趣,与《离骚》中的清雅相似。

四、叙事立场与叙事笔法的比较

(一)曲笔回护,巧寓褒贬—— 《三国志》的叙事立场与叙事笔法

赵翼《廿二史札记》中道:“陈寿作《魏本纪》,多所回护。”“曲笔回护”是通过巧妙的叙事手法部分隐藏或改写历史的真实性,指陈寿记录曹魏政权时多选择其功业进行大肆渲染,对他们篡国思想和行为加以冲淡甚至将其合理化。如只为曹魏政权统治者立纪,认可其正统地位,司马氏政权直接来源于曹魏。若不读裴松之下注《汉晋春秋》,便不知曹髦是如何在司马家族步步紧逼下退位并被其杀害的。书中择取的解释,司马氏反成了“清君侧”的“忠臣”。但若进行深究,可品一微妙。《魏书》三十卷放在开篇,可作形势所迫,《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按理说应《吴书》在前,符合数字逻辑,但《魏书》后紧接《蜀书》,陈寿本是蜀人,可推测他顾念汉刘天下为正统。

书中寓褒贬于叙事。陈寿在书中假借陆凯之口指责孙皓,再如对忠义之节的赞美通过对关羽、臧洪言行的叙述体现,对政治清明的赞赏通过徐邈对地方的治理有方的叙述来加以呈现。

(二)娱乐目的,妙隐褒贬—— 《世说新语》的叙事立场与叙事笔法

编写者的主要目的是娱乐,并非站在哪方政权进行审判,而是从文人角度出发,以纯文人的立场带之纯文人的审美。将孔门四科置于最前体现了儒家传统的影响,而将崇拜风度、貌美等也纳入主要编写范畴体现了玄学之风,全书综合体现了儒释道共存的独特审美。

《世说新语》也采用了寓褒贬于叙事的叙事笔法。“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等,或通过对比,或借他人之口,暗含编者褒贬态度。

(三)《三国志》与《世说新语》叙事立场与叙事笔法的比较

二书在立场上都与传统儒家有一定关联。如《三国志》中对忠君讲义气的赞赏,《世说新语》中对德行的看重等。

提炼二者在叙事笔法上最核心的共同点——寓褒贬于叙事。但《三国志》作为正统史书,继承史书创作的一些惯例,在每一人物传记的最后,都加上“评曰”,以简短几句话表达作者的褒贬态度,与“太史公曰”相似。这是与《世说新语》在叙事笔法上最大的差异。

五、结论

本文从叙事结构、叙事内容、叙事语言、叙事立场与叙事笔法四个方面对《三国志》和《世说新语》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在叙事的各个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如寓褒贬于叙事,简洁的叙事语言,更有诸多的不同,如叙事内容的差异等。

参考文献:

[1](南朝宋)刘义庆着,(南朝梁)刘孝标注.世说新语笺疏[M].北京:中华书局,2020.

[2](晋)陈寿着,(宋)裴松之注.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20.

[3]刘强.对历史真实的冲淡与对艺术真实的强化——论《世说新语》的叙事原则[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2):23-33.

[4]王秀红.《世说新语》叙事对时间的模糊处理[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80-82.

[5]化晓方.论《世说新语》的叙事艺术及其历史地位[D].西北大学,2008.

[6]宁稼雨.三国历史的不同记载——《世说新语》与《三国志》诸书对比举隅[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0,(04):19-26+147.

[7]李凤.《三国志》叙事研究综述[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7,(06):107-111.

[8]崔峰耀.《三国志》历史叙事研究[D].兰州大学,2020.

作者简介:

林雯,女,汉族,福建莆田人,本科在读,福建师范大学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