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文明

公元前第三千纪中国北方地区社会复杂化过程考察

公元前3000至前1800年之间的中国北方地区人口数量较前期急剧增长,聚落规模差异加剧,社会结构日趋复杂。在经历了财富集中、高等级聚落、大型宫室、祭坛及公共设施涌现的过程之后,聚落间防御需求日趋强烈,环壕、城垣等防御设施成为聚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常态化的祭祀、占卜等宗教活动成为凝聚聚落人群的核心手段。公元前2300年前后,以石峁城址为核心的北方地区"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形成,开启了早期城市化道路,迈开了走向早期国家的步伐。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的石峁遗址不仅成为国内已知规模最大的龙山时期至二里头早期阶段城址,也当仁不让地成为北方地区地缘政治的中心。(孙周勇,《考古与文物》2016年第4期)

古埃及黄道十二宫图像探源

自拿破仑远征队发现丹德拉神庙的黄道十二宫浮雕之后,对其研究热度一直持续。部分天文学家坚信这些图像是真实的“星图”;而主流埃及学家认为这些资料没有天文学的价值,只反映了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作者认为丹德拉神庙黄道图是保存传统知识过程中的产物,古埃及祭司在离开历史舞台之前,把原来口口相传的技艺,费尽心机地表述出来。黄道图展现的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时间节点: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他们相信人与宇宙密切联系着,每个时辰都有着主导的力量,上千的神祇、离奇的神话,蕴含着古埃及人眼中的星辰及其彼此的联系,通过繁琐的仪式,他们过着心灵充实、充满秩序感的生活。(颜海英,《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兵马俑的灵感来源于古希腊?

最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秦始皇之所以要采用陪葬大型雕塑的形式,可能是从古希腊人那里获得了灵感。秦代之前的塑像基本上都是20厘米左右高度的小器型,且工艺并不成熟。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考古学家李秀珍认为兵马俑这种真人大小的塑像可能受外来文化影响。维也纳大学的Lukas Nickel教授认为,古希腊雕塑艺术流入中亚的时间可以追溯到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23年去世)之后的一个世纪。(据BBC网站)

爱斯基摩人曾使用东亚金属制品

美国普渡大学人类学系H. Kory Cooper等学者对2011年从阿拉斯加西北部一个古代居民点遗址中出土的金属皮带扣等进行研究后发现,距今800~500年间的的阿拉斯加原住民可能使用过来自东亚地区的金属制品。这些经过熔炼得到的合金是在欧亚大陆的某地制作出来的,然后被交易到西伯利亚,再通过白令海峡被交易到爱斯基摩人的祖先手中。(闫勇编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