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赟,孙佳伟

(浙江嘉兴数字城市实验室有限公司,浙江 嘉兴 31400)

0 引言

2019年3月,嘉兴市在全国率先挂牌并实体运行的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全力构建以社会治理云为内循环、“微嘉园”为外循环的内外双循环治理架构,推动社会治理更加精准、高效。2020 年5 月,嘉兴市被中央政法委正式确定为首期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并位列全省第一[1]。嘉兴市以“红船精神”为引领,围绕创新“网格连心、组团服务”机制、建设“三治融合”示范地、提级智能化建设、深化诉源治理等方面,不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全力打造“1141”型社会治理体系,形成了符合嘉兴实际、地方特色鲜明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进一步夯实了平安建设根基。

随着南湖区转型发展进程的加快,社会治理体系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本文旨在以“科技强安”为突破口,系统阐述如何进一步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探索打造社会治理“预警机”,真正实现“有百密而无一疏”,精准把控社会脉搏,实现风险隐患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1 建设思路

嘉兴市南湖区社会治理“预警机”的建设思路基于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的要求,依托于嘉兴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结合南湖区社会治理实际情况,遵从以下原则:

1) 坚持“逻辑集中、集约高效”原则。打通信息壁垒,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进一步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资源集成、信息共享、上下联动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大治理格局[2]。

2) 坚持“数据驱动、精准防控”原则。从数据的增量和变量入手,运用大数据和模型推演方式,全方位监测常态下非常态安全生产、民生诉求、社会稳定等风险,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3) 坚持“联动融合、一体作战”原则。通过构建全域事件融合、全链条治理、全过程透明的治理机制,加强市、县、镇、村、网格联动,实现一体化信息采集、一体化会商研判、一体化指挥调度、一体化应急处置。

4) 坚持“统分结合、共建共享”原则。按照“应进必进、能进则进”“不包办、不代替”的要求,统一各类社会治理平台接入、统一集中管控、统一标准规范,有序推进平台资源整合,确保资源利用最大化。

2 系统架构

嘉兴市南湖区社会治理“预警机”由下至上为五层主框架: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用户层。整体架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嘉兴市南湖区社会治理“预警机”系统架构图

1) 基础设施层:作为“预警机”的基础底座,主要包括政务云资源、网络安全设施、物联感知设备等基础设施,为平台正常运行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2) 数据层:“预警机”的数据层依托于嘉兴市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主要包括四大部分数据组件,分别是人员基本信息库、重点人员特征库、人员轨迹库、事件库。通过相关数据处理技术,实现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融合、数据建库、数据引擎、数据服务、管理与运维。

3) 支撑层:支撑层是整体应用系统建设的基础保障,提供基础地图服务、数据共享交换功能、数据分析、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人工智能服务。

4) 应用层:建设社会治理预警子系统、社会治理处置子系统和社会治理领导驾驶舱。其中,社会治理预警子系统包括预警中枢、人员预警、事件预警、地点预警、物联预警和舆情预警等功能模块;社会治理处置子系统包括处置调度管理、处置追踪管理和单兵系统联动;社会治理领导驾驶舱包括可视化要素管理和地图服务。

5) 用户层:主要包括使用“预警机”的具体人员,包括领导、中心工作人员、部门工作人员。

3 功能设计

3.1 社会治理预警子系统

社会治理预警子系统包括预警中枢、人员预警、事件预警、地点预警、物联预警和舆情预警等功能模块,从“人、事、地、物、情”五大领域有效及时地预警社会突发事件,提供重点上访预警、独居老人关怀、频发事件预警、易“民转型”事件预警等多层次、多维度的预警服务,为领导和工作部门提供信息参考和决策支持[3]。

1) 预警中枢依托统一的预警事项标准体系,针对各类事件,结合具体内容、所属区域、处置效率等内容,以图形可视化界面为载体,动态展现区级层面“预警区域分布情况”“预警处置效率情况”和“预警走势情况”等指标。

2) 人员预警从社会层面对可能诱发群体性事件的人或人的异常行为进行常态管理、协同管理、预警预测、协同处置,进而提高平安城市的建设水平。

人员预警旨在依托于底层的多源数据融合、视频智能算法、大数据等技术,对社会面的特殊人群和弱势人群进行综合管理,实现对重点人员的分类分级管理、精准画像、预测预警、特殊关怀,从而实现重点人员的动态管理和重点关怀,为平安城市和和谐城市提供高效智能化的手段。

3) 事件预警模块基于人工智能的事件感知与推送能够实现“事件感知-预警识别-大数据分析-处置预案推送-调度处置-事件统计分析”的全流程的规范化处理,基于各平台事件的分类、时间、地点、部门处置等相关信息,结合区域、气象、人口分布等时空信息,建立关联关系的数据模型,分析事件成因及影响因素,实现对频发事件、矛调监测的智能分析和预警。

4) 地点预警模块通过对事件内容、空间信息分析,结合视频监控构建一个围绕目标区域(重点区域)的虚拟封闭圈,实现区域内重点事件、重点物品识别、重点人车识别处置提供辅助支撑。对重点管控对象进行监控和治理,保障该区域的安全有序,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个区域的安全水平。

5) 物联预警模块通过接入摄像头、井盖、垃圾桶、无人机、其他前端传感器等智能物联设备实现信息采集,为“预警机”提供真实感知雷达能力。所有接入的物联设备均可以在领导驾驶舱上进行展示和查询详细信息。

6) 舆情预警模块围绕综治领域,将互联网上采集的新闻、论坛、博客等各类舆情数据,通过人工智能分析中枢对舆情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加工,最终以平台页面浏览舆情信息或者生成各类简报等功能,完成对舆情的深度加工和日常监管工作。

3.2 社会治理处置子系统

1) 处置调度管理支持按不同的事件类型定制不同的调度策略,针对不同预警层级事件分级调度事件周边的处置力量和智能设施。调度策略管理。根据具体事件类型和所属部门业务条线,形成不同类型事件的流转协同过程和参与方集合,可通过自动或者手动方式新增、修改或删除相关的配置策略,同时支持针对流转协同过程中的某些节点进行调整和优化。调度要素配置。自定义配置周边的处置力量,包括社区干部、网格员、党员等。自定义配置周围的智能设施,包括视频监控摄像头、噪音监测设备等。

2) 处置追踪管理联合线上线下的管理模式,将系统智能预警和专项预警识别出的风险主体进行核实,并通过终端反馈至社会治理处置子系统,实现风险预警的处置闭环。对接基层治理系统平台。通过对接“基层治理四平台”、浙江省平安建设信息系统等相关业务系统,打通基层事件处置的反馈回路,实现对预警后的风险管控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处置事件信息追踪。将事件处置派遣情况、处理情况、核查结案等环节信息关联起来,实现中心和各专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同步、协同工作和协同督办,持续追踪事件的处置情况直至完结闭环。

3) 与单兵指挥系统对接联动,充分发挥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综合指挥协调能力。集成音频系统、视频系统和数据系统,实现了系统间的通信和数据交互。支持指挥中心各系统及信息资源的接入、集中管理、统一调用和智能化联动[4]。

3.3 社会治理领导驾驶舱

1) 专题联动要素管理支持人员预警、事件预警、地点预警、物联预警、舆情预警等五大预警模块的内容展示,提供预警详情联动信息展示,包括对预警内容进行地点关联分析、人物关联分析、预警模型展示、预警流追溯、周边处置力量展示等功能。同时,大屏端支持预警详情联动信息的实时展示。

2) 时空数据定制化服务基于精准定位模块的数据空间分析模型,形成空间数据库,将GIS地图或电子地图图层存储,加载至领导驾驶舱,并存放定位显示。针对重点事件、重点人员、重点场所、网格力量、智能设施,六类社会治理信息要素进行收集、分类、清洗、归档,实现对社会治理要素的管理。

4 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

1) 提高社会综合治理效率,降低运作成本

通过对南湖区社会治理“预警机”项目的统一规划和资源整合建设,以及项目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将进一步优化和规范南湖的社会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理顺内外部门之间的职能,减少过多的协调和沟通的环节,提高工作管理效率,降低行政服务运行成本[5]。

2) 通过资源整合,节约建设资金,有效降低重复建设

通过南湖区社会治理“预警机”项目的建设,实现了政府部门资源信息的共建共享,避免了资金的重复投入,节约了大量财政资金,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项目通过走资源集约化使用和治理之路,充分整合及利用现有的信息化基础资源,为全市提供智能化的社会治理综合服务,避免了在信息化方面的重复建设,节省了政府的投入成本。

4.2 社会效益

1) 提高支撑服务准确度

南湖区社会治理“预警机”项目通过跨部门、跨领域数据融合、挖掘和分析,最大程度释放社会治理数据价值,让公众更便捷地享受服务、为企业更快速地拓展产业、为政府更精确地治理城市提供持续高效的服务支撑。

2) 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通过南湖区社会治理“预警机”项目的建设,将会更好地开展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从而改善城市环境、降低能耗和减少环境污染,将提高南湖市容形象。通过科学管理,提高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效率,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安全、便捷、舒畅的生活环境, 将使南湖面貌焕然一新,树立现代化都市的良好形象。项目的建成后,能有效改进城市综合治理的管理手段,进一步健全管控体系,从而促进的城市环境乃至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 应用情况

1) 目前“预警机”(一期)项目已经建立“1+5+2”系统框架,集成“一朵云”依托市政务云,建设统一的社会治理云环境、应用技术体系和安全保障系统,强化大数据多维度分析、挖掘与应用,为市域社会治理提供基础支撑。

2) 搭建了两大平台,建立数据平台,实现跨领域、跨部门的数据归集,并对数据进行检查、清洗、融合,构建起社会治理“数据池”,累计汇集近千万条数据。

3) 建立了业务平台,以算法仓库为核心,构建多维预警模型,实现相关业务的协同联动、指挥调度的机动高效、监测预警的科学精准,推动防控体系向事前预测预警转变。

4) 涉及人员预警(从社会层面对可能诱发群体性事件的人或人的异常行为进行常态管理、协同管理、预警预测、协同处置,进而提高平安城市的建设水平)、事件预警(基于人工智能的事件感知与推送能够实现“事件感知-预警识别-大数据分析-处置预案推送-调度处置-事件统计分析”的全流程的规范化处理)、地点预警(通过对事件内容、空间信息分析,结合视频监控构建一个围绕目标区域的虚拟封闭圈,实现区域内重点事件、重点物品识别、重点人车识别处置提供辅助支撑)、物联预警(通过接入摄像头、井盖、垃圾桶、无人机、其他前端传感器等智能物联设备实现信息采集,提供真实感知雷达能力)、舆情预警(围绕综治领域,将互联网上采集的新闻、论坛、博客等各类舆情数据,通过人工智能分析中枢对舆情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加工,最终以平台页面浏览舆情信息或者生成各类简报等功能,完成对舆情的深度加工和日常监管工作)5 项预警模块从“人、事、地、物、情”五大领域有效及时地预警社会突发事件[6]。

6 结束语

1) 加强了社会治理智能化,打破以往传统的社会治理手段,从大数据中挖掘巨大的价值,科学采集、高效整合、精准研判,引领社会治理进入一个全新的智能化时代,有效提升政府科学管理、精准决策、便民服务的水平。

2) 完善了社会治理智能化预警体系,强化对各项风险要素的预警、分析、研判、处置,有效防范化解社会风险,有效提升政府科学管理、精准决策、便民服务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