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婷婷

故宫最近又火了。2018年11月9日,由故宫博物院、北京电视台等出品的大型文化季播节目《上新了 故宫》一经播出后,便引爆了故宫文创产品的创新和销售潮。以第二期节目中推出的一款文创产品——“畅心睡眠系列”睡衣为例,官微在短短两个小时间就有3.2万条转发、1.6万条留言和1.1万人点赞。截至2018年12月22日,“故宫睡衣”文创单品众筹已突破1017.7万元。

“其实这样的现象并不奇怪。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精神文化层面的消费也就越高,这是供给结构持续优化的结果。而新文创同样是在新时代商业形势下重构消费关系的重要一环。”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魏鹏举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文创产品已成为新一代消费热点。

据《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2-2016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一直呈稳步上升的发展趋势:不仅每年的增加值保持着高速稳定的增长,而且占GDP的比重也逐年提高。其增加值从2012年的18071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0785亿元,占GDP的比重则从2012年的3.48%提高到2016年的4.14%。同时,随着高新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发展和应用,新兴文化产业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其中,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与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在2016年所有十类文化及相关产品的生产中增速位居前两位。

“文创产业与时代发展同行,这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体现得更为明显。”魏鹏举认为,其实现在讲新文创,“新”字更多的是着重强调的意味,因为从发现文化符号,完成文创设计,再到文创产品的最终完成,过程并没有太多变化,变得更多的是时代元素,如与科技、信息服务等现代化元素的融合。还有新的审美、消费观念的形成等。

北京知原悟造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曹小兰对新文创也有着自己的理解,她向本刊记者表示:“新文创是在泛娱乐基础上的进一步升级。在我看来,新文创就是把文化创意更为聚焦化地呈现,借助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强大传播力及推动力,打造各产业中的文化IP(知识产权,延伸为一种文化产品之间的连接融合,是有着高辨识度、自带流量、强变现穿透能力、长变现周期的文化符号)灵魂,即文化内涵,让产业在通过IP价值持续造血的同时亦能与消费者的精神需求达到高度契合”。

曹小兰认为,文化创意其实是一种方式,它可以作用于各种形态的产业之中。当前,从国家到地方都对文创产业进行政策扶持,高校也开设了相关的课程,诸多资本也都纷纷投入到文创产业中。可以说,文创产业的普及与发展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需要注意,我国IP概念虽然越来越流行却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在变现道路上的坎坷一直不断,如文化IP滥用、文创产品生命周期短暂等问题频出,而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是没有原因的。据魏鹏举介绍,这一方面是因为IP本身的文化内涵未被深度挖掘,许多相关企业甚至不理解什幺是文化,由此创作的文化产品不足以吸引消费者,更别说支撑起整个产业链条了;另一方面,资本都想借着IP变现挣一笔快钱,过于急功近利,而新文创的发展与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用“文化+产业”的方式重构IP开发模式。

“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化是土壤,创意是种子,有强大的种子才能长成茂密的森林,森林也就是产业。因此,发展文创产业一定要有大局观,要从初期的数量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在汲取好文化营养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创造更多的新意,不断壮大产业,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魏鹏举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