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兴市西渚中学(214236) 陆国琴 ●

浅谈诗歌和口诀在物理教学中的功能

江苏省宜兴市西渚中学(214236) 陆国琴 ●

初中物理是一门科学,为了让学生对物理能学的更好,减轻学习负担,本文通过五部分来浅谈诗歌和口诀在物理教学中的功能

诗歌;口诀;创设情景;学习兴趣;减轻记忆;物理内在美

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科学课程,它研究着生活中的声、光、电、热、磁等自然现象最基本的内在规律.在物理教学中我感受到物理概念多、表述严密,且部分不太好理解,学生因此望而生畏,若能有一种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来记忆这些概念,这样可以使学生消除畏难情绪逐渐接受和理解概念.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我发现诗歌和口诀在物理教学中占有相当的作用,比如用诗歌和口诀来让学生记忆,效果要比死记硬背要好的多,同时诗歌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我就诗歌和口诀在物理学中的功能来浅谈几点:

一、诗歌和口诀能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如果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做的好,那幺这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而在物理课中能引入诗歌,很大程度上能起到非比寻常的效果.比如在讲到物体的运动这一节新课时,为了讲清楚参照物这个知识点,我就先引用了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襄邑道中》:“飞花两岸照晚虹,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后两句可用相对运动的知识来解释,因为船与云共同运动,以船为参照物,云是静止的.在此基础上又以李白的“登黄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为例,要求学生指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参考物.通过古诗词引入物理概念进行讲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述“声波”这节课时,我先让学生看一首小诗:“傍晚农村小河旁,姑娘独自洗衣裳,湿衣暂放石板面,棒打衣物响四方,小弟沿河踏歌来,见景一事费思量,棒打衣物静无声,棒举空中何其响?”诗中描述了声源、声音的传播等物理问题,学生们通过对小诗的讨论,轻松、愉快地进入了新课的开始,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接下来接受新知识显得就很顺利.

二、诗歌和口诀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习兴趣是影响教学效率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而课堂教学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学得枯燥无味.课堂上引入诗歌口诀,常常能起到异乎寻常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时,用“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来引入课题,老师先朗诵这首诗,然后让学生对寒山寺钟声的产生进行分析,进而引入物体振动发声,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的知识.由于学生很少想到古代诗人的作品可以从物理学的角度去分析,产生了较强的好奇心,有了求知欲,为下面的新课教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由于课题引入新颖奇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整节课始终处在热烈的气氛中,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诗歌和口诀能减轻记忆负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用自编自创的物理诗对物理教学中很多教学难点的突破和总结,效果也非常突出.例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应用是教学的难点,其一像的虚实搞不清,其二像的大小难判断,学生们很容易弄错,为了让学生能记住成像规律,我就教学生这样记忆:物在二倍焦距外,一、二倍距间成像.实像倒立且缩小,此例用在照相机.物移近,像移远,同时像还要变大.物在一、二倍距间,二倍焦距外成像.实像倒立且放大,此例用在投影仪.物体位于焦点内,移动光屏不见像.透过透镜看物体,正立放大一虚象.物体与像处同侧,此例用在放大镜.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学生学会这些口诀,在解题时就不会弄错.提高正确率.学生在物理解题技能,技巧的形成要需要通过靠大量的练习逐步形成,若在练习的基础上再辅以贴切的口诀,技能、技巧将得到升华.

四、诗歌和口诀能教会学生欣赏物理内在的美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辉煌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丰富的诗词不仅给人带来艺术享受,而且这些诗词中也包含着很多物理知识,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恰当的加以应用,对教学就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即使是乍看乏味的物理,生动形象的口诀也能把它装饰成美妙绝伦的天使,吸引学生在饶有兴味中自觉进入思考或联想的状态.比如初二学生在学习了光的反射之后,再来对李白的诗“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地上霜”三字会理解得更加深刻.又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那气势磅礴的瀑布,在诗人眼中化作银河落九天.如果没有光学知识,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恐怕不会太深.再如通过学习物理,同学们知道一些时空的概念,我们再重温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说的是人和船在空间运动.西辞白帝,东到江陵,顺流而下,一泻千里.在阵阵的猿鸣声中,随着轻舟所处位置的变化,但见群山万壑,千姿百态,好不令人心弛神往.朝辞白帝,暮抵江陵,这种空间运动也不照供伴随着“一日”的时间变迁吗?

在讲完“参照物”后,我指着一副小孩坐者竹排在山间急流中顺流而下的画,吟诵“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诗句,学生欣赏画和诗,更会受到物理内在美的熏陶.鲁迅说的好: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只要广大物理教师努力挖掘,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欣赏物理的美,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G632

B

1008-0333(2017)02-00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