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志刚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初级中学 225200)

数学教学作为理科教学核心,一直是我国学科体系重点,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判断推理能力等综合素质具有关键作用.教师应大胆改革教学课堂,促进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全面展开,培养提升学生数学综合学科素养.

一、改革教学关系,创建宽松自由学习环境

教学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作用,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师生对话,帮助教师更全面把握学生基础能力与发展潜力,增加教学计划与学生学习诉求切身性、适应性,为学科教学高效展开创造条件.然而,初中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然扮演着学生学习“领导者”、“决策者”角色,忽略了学生自由发展欲望,不利于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意识.对此,教师应深入学习新型教学关系,将科学化教学理念运用于数学课堂实际,积极改革传统不对等教学关系,构建新型友好和谐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我,注重倾听学生发展欲望与学习诉求,及时为学生提供有效帮助引导,并根据学生基础能力发展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不要急于引入教学知识,而是先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学习数学的感受、以及所遇到的问题困难、希望获得的提升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写一写自己的学习诉求,通过学生所写,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

学习环境是促进高效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然而,数学教学中,由于传统应试教学、机械化教学等模式影响,教学环境大多过于压抑,不利于学生思维自由发展,难以有效提高数学综合能力.教师应积极关注这些隐性教材,避免压抑、压迫性教学环境成为阻碍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因素.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合理转变教学氛围,有意识构建宽松自由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开放化平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提升.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成立数学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在小组之内积极讨论、交流;教师还可以在每节课之前向学生讲述趣味数学小知识等,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这些都是有效创建宽松自由学习环境的有效措施,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二、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运用单一语言讲述模式,这种直接灌输展示知识的教学方法既增加了数学课堂枯燥性、乏味性,又不利于学生思维深化拓展,难以有效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此外,这种“教师讲述学生听取”的方式将学生置于学习被动地位,也容易造成学生思维惰性,使学生失去自主思考积极性.鉴于此,教师应积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减少教师主导作用,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有效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积极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实现学生主导课堂,锻炼学生数学综合能力.

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的图象》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请学生小组之内讨论探究一次函数图象特点及影响函数图象的因素,之后,教师可以请小组成员汇报分享其探究成果,并鼓励不同意见小组发表其观点,教师根据学生探究成果进行启发式教学.这种新型“以学导教”教学模式有助于改革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化情境,有利于高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主导数学课堂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学生思维灵活性,促进学生学习发展可持续.

三、增加数学作业灵活性,锻炼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作业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作业的本质是锻炼学生输出运用知识能力、增加学生掌握知识熟练度,同时,作业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再沟通的有效渠道,通过批改学生作业教师能够明确学生学习理解掌握知识情况,为教师开展补充教学、细化教学提供参考.然而,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以机械化、练习性作业为主,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练习进行锻炼,这种作业形式难以有效调动学生作业积极性,大大降低了学生完成作业效率.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数学作业形式与内容,增加作业趣味性、综合性、灵活性,以激发学生作业兴趣,提高学生数学作业练习体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数学基础与兴趣因素开展多样化作业,锻炼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例如,在教学《普查与抽查》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鼓励小组学生自选主题完成调查报告,教师可以选定时间请各组进行展示,要求小组代表讲述调查具体过程、总结遇到困难及解决措施,教师还可以请小组互相打分、小组自行打分,并根据多方分数选出表现优胜组,给予奖励.这种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新型作业有助于增加学生作业兴趣,提高学生完成作业认真度、投入度,锻炼学生综合数学能力.

数学在我国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数学教学是构成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因素.鉴于数学知识独特的抽象性、复杂性,教师更应有意识增加数学趣味性、丰富性,激发学生学习激情,促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逻辑能力、推理能力等综合提高,使学生成为基础知识储备扎实、习惯良好、能力出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