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亚玲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芮城中学 044600)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设计尤为重要,不仅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只有不断提升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才能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并提升学生的物质知识学习水平.据此,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充分借助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方式,不断提升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一、同课异构概述分析

“同课异构”这一概念至今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解释.所谓的“同课”主要是指内容相同的一节课;“异构”则主要是指不同的教学构思,其中主要包含了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所谓的“同课异构”主要是相同的一节课,教师结合自身的经验、自身的理解,并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与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相比,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模式,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三方面的优势:(1)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在开展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必须要严格按照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等,积极开展教学设计,并利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对物理课程进行有效的讲解,进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过程.因此,在开设“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模式下,组织教学活动.同时,在对教学方式、教学重难点进行有效的对比,以促进教师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进而不断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2)有助于教师之间实现优势互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经验常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以至于影响其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方法等.而在“同课异构”活动中,则由多个教师对课程进行讲解,并由其共同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之间也相互帮助,并对统一课程教学设计的时候,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及时发现自身中的不足,达到了取长补短的目的;(3)有助于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与传统教学设计模式相比,通过“同课异构”的活动,在多种教学形式下,进一步促进了教学结构的优化,最终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同课异构”用于优化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策略分析

1.“同课异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不断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历来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因为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点燃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高中物理的课堂学习中,进而全面提升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质量.在“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针对同一节内容,进行了不同的教学设计,并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例如,在“电场强度”这一内容的“同课异构”教学设计模式下,教师分别利用了两种设计方式开展教学:其一、采用类比法、知识复习的方式,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导入.如此,在这一教学设计模式下,激发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并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借助了演示实验的方式,在实验过程中,给学生的视觉上进行了强烈的刺激,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吊足了学生的胃口,为其后续的学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在这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方式下,教师对其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并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以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重视物理实验活动开展

鉴于高中物理的学科特点,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对物理课程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开展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要对比较物理实验活动开展的有效性,进而在对比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在具体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中,鉴于实验教学的形式主要有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课内实验、课外实验等几种形式,实验内容不同,对教学的作用也有所不同,且不同形式实验的干扰因素也存在差异性.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时候,必须要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总结素质,并对一些突发的事件进行灵活运用.

3.将生活经验融合教学中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电”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与其相关的主要有电容、电势、电功率、磁场等,并且这一部分的内容关系到多个方面.同时,这一部分的内容也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教师在“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中,就可以从生活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设计.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中,应充分结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并采用不同的教学风格积极、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并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融为一体,进而带领学生对知识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有效的体验;另一方面,鉴于物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在对生活中相关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借助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对此,教师在进行“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中,应从这一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设计.

综上所述,“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的应用,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据此,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设计的时候,必须要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策略,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