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会

(河北省易县中学 074200)

受疫情影响,教师对学生想抓又抓不着,线上教学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导致学生基础薄弱,高三时间紧、任务重,要想二轮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就要认真研究学情、考情,找准学生的“病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狠抓中等偏上的问题,研究哪些是学生能提升的知识点和方法,形成微专题.

1 对微专题的认识

微专题是微而准,就是将考点细化,选择切口小、范围小、角度新、针对性强的知识点和方法,并运用与之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来解决问题,在知识的深度、广度和宽度上下功夫,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并领悟知识的本质、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2 微专题的设置

要设计出高质量的微专题,就要发挥备课组集体优势,群策群力.

第一步:研究病灶,确定主题.研究历年高考试题,结合教材,尤其关注新教材新增知识点和方法,找准学生的薄弱环节确定微专题的主题.

第二步:研究解题方法,精编例题.将高考题、课本、模拟题进行整合,通过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多题归一等方式适当地进行变式、拓展和延伸,挖掘知识和方法的本质,使学生学深学透,完善知识结构,从感性到理性.

第三步:研究学情,精选习题.围绕主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作业,遵循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规律,“跳一跳,够的着”,不选过易的,也不选过难的,真正实现高效练习.

第四步:完善答案,资源共享.例习题的讲解与训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例习题进行优化,解题方法系统完善,以电子版的形式进行存档,资源共享.

3 案例分析

3.1 根据学生的短板设置微专题

指对幂比较大小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的重要题型,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函数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置了微专题——指对幂比较大小问题.

例1(2017年新课标Ⅰ)设x,y,z均为正数,且2x=3y=5z,则( ).

A.2x<3y<5zB.5z<2x<3y

C.3y<5z<2xD.3y<2x<5z

变式已知t>1,x=log2t,y=log3t,z=log5t,则( ).

A.2x<3y<5zB.5z<2x<3y

C.3y<5z<2xD.3y<2x<5z

例2(2016年新课标Ⅰ)若a>b>1,0

C.alogbc

变式已知a>b>1,0

A.ca>cbB.ac

C.logca>logcbD.bac

A.a

C.c

定期配合上级部门做好水质化验工作,将水质标准控制在规定要求范围内,减少各种沉淀物的产生。为了减少碎屑的产生以及降低碎屑在柱塞和盘根配合面上摩擦,可在铜压套内壁前端车削一个凹槽,这样摩擦产生的碎屑在运动中可以储存在凹槽中,不在柱塞和盘根工作面间随柱塞的往复运动来回搓动,减轻柱塞和盘根的摩擦及磨损程度。

A.a>b>cB.a>c>b

C.b>a>cD.c>a>b

3.2 根据教材的典型例习题设置微专题

题1(新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138页复习巩固6)直线y=x-2与抛物线y2=2x相交于A,B两点,求证:OA⊥OB.

题2(第146页10)已知直线与抛物线y2=2px(p>0)交于A,B两点,且OA⊥OB,OD⊥AB交AB于点D,点D的坐标为(2,1),求p的值.

变式1A,B是抛物线y2=2px(p>0) 上的两点,若OA⊥OB,证明直线AB过定点.

变式2A,B是抛物线y2=2px(p>0)上的两点,且OA⊥OB,OD⊥AB交AB于点D,求点D的轨迹方程.

变式3A,B是抛物线y2=4x上的两点,若kOA+kOB=2,证明直线AB过定点.

变式4A,B是抛物线y2=4x上的两点,若kOA·kOB=m(m为常数),证明直线AB过定点.

通过这些变式,不但训练了定值、定点、轨迹问题的基本方法,还使学生体验了知识发生、发展、衍生的过程,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生长空间,感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发展规律,真正领会课本例习题的价值,体会高考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

3.3 依据新增知识点、题型和方法设置微专题

关注新教材的新增内容及变化,比如平面向量增加了三角形“四心”的向量形式,加强了向量“投影”的应用;数列习题增加了分段数列,加强了数列与函数的关系(比如单调性和最值),应用题注重了递推数列等;立体几何增加了开放型问题的考查,突出了向量法(基向量法和坐标法)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等,都可以作为微专题的素材.

3.3.1 微专题——立体几何中探究点的位置问题

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菱形,且∠DAB=60°,侧面PAD为等边三角形,其所在平面垂直于底面ABCD,若G为AD的中点.

(1)求证:BG⊥面PAD;

(2)求证:AD⊥PB;

探究1若F为BC的中点,能否在棱PC上找到一点E,使平面DEF⊥平面ABCD,并证明结论;

探究2在线段PC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PA∥面BDE;

探究3点F在CD上,且PE∶ED=CF∶FD,在棱PA上(不含端点)是否存在点M使平面BCM∥平面AEF?

本题将课本、高考题、模拟题进行整合,以底面是菱形的四棱锥为载体,通过一题多问,设置了探索性的问题,体会向量法的优势,加深线面、面面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和性质的理解及空间角和距离的处理方法,培养了灵活变通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复习效率.

3.3.2 微专题——圆锥曲线相切及双切线问题

圆锥曲线上某点处的切线方程:

切点弦所在直线方程:

(1)过圆x2+y2=r2外一点P(x0,y0)作两条切线PA,PB,切点为点A,B, 则切点弦AB所在直线方程为x0x+y0y=r2;

(2)过抛物线y2=2px外一点P(x0,y0)作两条切线PA,PB,切点为点A,B, 则切点弦AB所在直线方程为y0y=p(x0+x);

因为直线l与椭圆相切,

微专题因微而准,因微而深,只要团队精诚合作,深入研究考情、学情,将考点分解细化,瞄准学生的病灶,站在学生的角度,选择学生最近发展区,设置微专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灵活变通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使学生真正跳出“题海”,提高二轮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