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 殷国前 韦强 韦永忠 廖明德 蒙旭昌 黄萍 张为欣 郭应信 肖汉

(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 南宁 530021; 2.马山县人民医院 广西 南宁 530600)

广西马山县医务人员体表血管瘤诊疗知识培训效果调查分析①

徐伟1殷国前1韦强1韦永忠2廖明德1蒙旭昌1黄萍1张为欣1郭应信1肖汉1

(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 南宁 530021; 2.马山县人民医院 广西 南宁 530600)

目的 调查马山县医务人员“体表血管瘤诊疗知识”的培训效果。方法 通过办培训班的形式,对马山县医务人员共170人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前后受训学员进行闭卷考试,获取学员的平均成绩和知晓情况,并进行培训需求及满意度调查。结果 经培训,学员的平均成绩从培训前的31分提高到培训后的78分,培训前后成绩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员对铜针治疗血管瘤技术的掌握程度及对培训方式的满意度分别为79.3%,92.8%。结论 通过培训,学员能够掌握体表血管瘤诊疗的基本知识,对铜针治疗血管瘤技术能够基本掌握,培训效果满意。

适宜技术 铜针治疗 体表血管瘤诊疗 培训

体表海绵状血管瘤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也是广大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常见病之一,其诊断及治疗原则与一般临床常见病有所不同。2007年,广西卫生系统申报获批国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重大项目课题“广西地中海贫血等疾病防治的适宜技术研究”。我院的子课题“体表血管瘤诊断及综合治疗应用示范研究”(2007BAI07A17-09)为其中之一。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合马山县人民医院应用我们十几年来积累的已成熟的科研成果及适宜技术,分别于2009年9月及12月对示范点马山县卫生系统医务人员开办2期“体表血管瘤诊断及综合治疗推广应用”培训班,通过对马山县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体表血管瘤诊断及综合治疗技术的培训普及,让常规治疗手段与新型实用铜针留置治疗齐头并举,达到治疗痛苦小、疗效好、方法易、出血少、费用低的目的。我们对项目研究推广需求及效果制成调查表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现将培训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参加马山县医务人员“体表血管瘤诊疗知识”培训班人员为调查对象,共调查170人。

1.2 调查方法

由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外科、统计学教研室共同制定关于体表血管瘤诊断及综合治疗应用研究及需求调查表。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表血管瘤诊断及综合治疗应用示范研究”课题组成员为骨干,采用办培训班的形式。分别于2009年9、12月对马山县卫生系统医务人员培训前后进行现场问询并填写问卷,现场收回问卷。内容包括血管瘤诊疗原则、血管瘤培训需求及满意度共3部分。发放问卷170份,获得有效问卷129份。有效应答率为76.3%。

1.3 统计学处理

对参加培训人员基本情况及问卷结果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

2.1 基本情况

2.1.1 性别、年龄 构成170人中年龄最小23岁,最大48岁,其中男122人(71.8%)、女46人(27.1%)、未填2人(0.1%)年龄在20~30岁的有44人(25.9%)、在31~40岁的有76人(44.7%)、在41~50岁的有42人(24.7%)、未填8人(4.7%)。

表1 培训前后学员对血管瘤诊疗知识及铜针治疗技术知晓率比较[例(%)]

2.1.2 学历构成 以中专为主,占72.9%。本科24人(14.1%)、大专8人(4.7%)、中专124人(72.9%)、未填14人(8.2%)。

2.1.3 执业地点 以乡村为主,占77.6%。县级25人(14.7%)、镇级12人(7.1%)、乡村132人(77.6%)、未 填1人(0.5%)。

2.1.4 职称构成比 以医士为主,占55.3%。副高6人(3.5%)、中级15人(8.8%)、初级12人(7.1%)、助理医师16人(9.4%)、医士94人(55.3%)、未填27人(15.9%)。

2.2 问卷结果分析

2.2.1 培训前后血管瘤知识回答正确率比较 培训后医生对血管瘤诊断知识回答正确率比培训前提高了56.47%,对血管瘤治疗原则知识回答正确率比培训前提高了71.77%,对血管瘤铜针治疗特点知识回答正确率比培训前提高了75.88%,对血管瘤铜针治疗适宜症知识回答正确率比培训前提高了77.06%,对血管瘤铜针治疗注意事项知识回答正确率比培训前提高了72.35%。培训前后血管瘤各类知识回答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后回答正确率明显提高(表1)。

2.2.2 医生对血管瘤培训需求情况 由于临床接诊血管瘤病患较多,但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主观上有要求培训的需求,对办培训班的形式表示认可,认为有必要主办类似活动(表2)。

2.2.3 从培训情况看,不同学历、职称及单位级别学员之间的平均成绩、知晓率和对技术难易程度的认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3)。

表2 学员对培训质量及满意度评价(%)

表3 不同背景学员培训得分比较±s)

表3 不同背景学员培训得分比较±s)

?

3 讨论

体表海绵状血管瘤(血管畸形)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发病率高,约1%[1]。由扩张的血管和和充满血液的内壁衬覆单层内皮细胞的腔窦所构成。血窦和体循环相通,主要含静脉血,肿瘤生长缓慢,极少自行消退。由于范围广泛,部位深在,缺少包膜,治疗较为棘手。广大基层医务人员对此类疾病往往缺乏足够的认识,担心手术过程中大出血,损伤重要器官,术后合并畸形,反复复发,病患经济负担重等原因,一旦接诊此类病人,或转诊,或以不适当的语言错误的诱导患者,使认为无法医治或预后太差,以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给病人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重大项目课题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至2010年)》疾病防治“前移”和重点“下移”的发展战略,立足于国情和农村卫生工作的实际需求,切实加强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的科研项目。项目的实施目的广大农村地区提供一批能够学、学得会、用得起的成熟的卫生适宜技术和产品,并建立有效的推广应用模式,是解决农村地区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战略需要,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多媒体技术可提供生动形象、逼真、丰富的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高保真的声音,尤其能使微观或宏观的现象得以呈现,教学过程形象直观。乡村医生文化层次、医学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没有受过系统专门的医学知识学习。乡医有较强的求知、学习欲望,他们想通过正规的培训学习,使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尤其是诊断、治疗水平更上一个台阶,掌握更新、更全面、更系统的诊疗技术。授课前我们认真备课,精心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教具。主要采取教材阅读及PPT多媒体幻灯,辅以VCD播放教学模式。我们精心制作幻灯片中有文字、影像、声音、表格并采用了大量的临床病例照片,形象直观,通俗易懂,给学员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受到学员的普遍欢迎。本次培训,通过专家授课,播放多媒体,课间互动,并结合大量病例照片,使学员能够掌握血管瘤诊疗基本理论知识,较熟练掌握并运用铜针留置技术治疗体表血管瘤,而且学历、职称及单位级别的高低并不影响培训效果,故而大部分学员培训后对铜针留置技术表现了较浓厚的兴趣,有进一步学习深造的愿望。所以开展血管瘤培训及推广血管瘤铜针技术治疗适合作为卫生适宜技术在农村基层进行培训推广。从培训情况看,不同学历、职称和单位级别学员之间的平均成绩、知晓率和对技术难易程度的认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学历、职称和单位级别并不影响培训效果,通过培训,不同学历、职称的单位级别学员均能基本掌握该技术,且又符合当地疾病治疗需求,所以开展血管瘤培训及推广血管瘤铜针技术治疗适合作为卫生适宜技术在农村基层进行培训推广。培训后医生对血管瘤诊断知识回答正确率比培训前提高了56.47%(P<0.01)对血管瘤治疗原则知识回答正确率提高了71.77%(P<0.01)。培训后回答正确率明显提高。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在广大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面对患者多、就医条件差、诊疗水平较差的情况,许多昂贵的诊疗方法超出了患者的实际承受能力。大多数情况下,农村基层医务人员扮演了病人的首诊医生角色,通过有针对性的医学继续教育模式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帮助县,乡级基层医务人员掌握必要的体表血管瘤诊疗知识,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建立共同调查研究的渠道,使先进、合理的诊疗技术与当地医疗现状有效结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特别是熟练运用铜针治疗血管瘤方法,由于其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出血少,疗效确切,费用低廉。可以较大程度的减轻此类患者的痛苦,达到早期发现,正规治疗,恢复劳动力的良好效果。我们通过课题的实施使县乡村医生诊断水平的提高和规范,既是城市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扩大城市医疗市场的重要机会。小病在基层及时处理,基层处理不了的疑难杂症和急危重病人可通过建立的沟通桥梁及时转移到城市大医院进行诊断和抢救,使城市大医院的市场不断扩大。

[1]殷国前,陈石海,苏承武,等.铜针留置治疗海绵状静脉畸形的临床应用[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6,22(4):283~285.

[2]杨龙会,魏伟,谢雁鸣,等.探索农村中医适宜诊疗技术推广的长效模式[J].亚太传统医药,2010,2:1~3.

R732

A

1674-0742(2010)09(a)-0055-03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2007BAI07A17-09)。

殷国前: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血管瘤。

2010-05-09